文/刘英
大学毕业时,大家说,无论将来混得如何,每十年举办一次同学会。
十年后的同学会。一些同学已是单位的骨干,有些是老板,还有些留学定居国外。唯有他,回到家乡做了山村教师。课余,带领学生在光秃秃的山上植树,配合村干部带领乡亲们修路。
二十年后的同学会。很多同学是开着豪车来的,个个穿着十分讲究。席间,同学们大讲如何创业,如何步入仕途。有卖弄、虚夸和攀比,也有暗自伤心。唯有他,坐在最不显眼的地方静静听着。饭后,同学个个争着买单,他却忙着打包那些几乎没有动过的食物。他知道,山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吃过这些东西。后来,有同学发动社会力量,给他和山里的孩子捐了物资。
三十年后的同学会。来的同学大多数已经发福,唯有他身材消瘦。他们得礼节性地问他,生病了,还是日子过的艰辛。他说,艰辛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当年光秃秃的山上已经长满了树,新学校已经盖好。他的话还没说完,有同学已经把话题岔开,开始谈股票,谈投资,谈公司。他仍坐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静静地听。
四十年后的同学会,没有如期举行。因为有的人病了,有的人去了另一个世界,有人因为收受贿赂进了监狱。唯有他,在同学鼎力帮助下,盖起了明亮的教室,让一个个失学的孩子走进课堂,继续读书。这次同学会,他带着曾经受助、如今长大成人的孩子一起来看望那些昔日的老同学。
他告诉孩子们:同学之间的情义是一生最珍贵的情义,而同学会是对这种情义的守护和延续。无论什么样的情义,都需要真诚以待,这样的情义才会长久,才会弥足珍贵,才值得用一生去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