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黄宗羲传略 窃伏

黄宗羲传略 窃伏

时间:2024-11-07 12:52:02

之后,太冲转入地下,继续抗清,只是不再作为“左副都御史”追随鲁王驾旁而已。

现在他是一名“自由战士”,独立的民间抵抗者,就像“二战”老电影里那些游击队员,靠“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之类暗号,从事秘密活动。他为义师传递情报、营救抗清志士、替抗清武装筹措经费、策反清军将领……这段时间,大约持续十年,即到太冲五十岁那年告终,以所作《山居杂咏诗》为标志。

其间的经历,《梨洲先生神道碑文》有总括:

公既自桑海中来,杜门匿景通“影”,东迁西徙,靡有宁居。而是时大帅治浙东,凡得名籍与海上有连者,即行剪除。公于海上,位在列卿,江湖侠客多来投止,而冯侍御京第等结寨社嶴,即公旧部,风波震撼,齮龁日至。当事以冯、王二侍郎与公名并悬象魏,又有上变于大帅者,以公为首,而公犹挟帛书,欲招婺中镇将以南援。时方搜剿沿海诸寨之窃伏,与海上相首尾者。山寨诸公相继死……辛卯夏秋之交,公遣间使入海告警,令为之备而不克。甲午,定西侯间使至,被执于天台,又连捕公。丙申,慈水寨主沈尔绪祸作,亦以公为首。其得以不死者,皆有天幸,而公不为之慑也。熊公汝霖夫人将逮入燕,公为调护而脱之。

这段文字,不细解恐怕难懂,我们逐一注说。

“桑海”“海上”,指浙闽反清武装,他们常躲于海中,故云。

“杜门匿景”,转入地下或潜伏;太冲这一段的情状,实在有如现代所谓“敌特分子”。

“江湖侠客”,并非武林中人,是民间自发的反清志士们的代称。

“结寨”“山寨”,是抗清武装所盘踞之处,类乎现代“革命根据地”。

“嶴”,乃山中曲折隐秘处,或水中小岛,总之这里代指秘密团体。

“齮龁”,原意是侧齿撕咬,引申为毁伤;语出《史记·田儋列传》:“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齮龁用事者坟墓矣。”它在这里有专门的意思,具体详后。

“冯、王二侍郎”指冯京第和王正中,他们都是太冲的战友、同志。

“象魏”为古代宫阙建筑一部分,是悬示教令的地方;这里是说太冲已被满清最高当局列为反清要犯。

“婺中镇将”指满清金华古称婺州总兵马进宝,太冲和钱谦益策反他,详情亦稍后。

“又有上变于大帅者”,指有人向清军检举揭发叛乱。

“窃伏”,即潜伏者。

“辛卯”即1651年,在满清乃顺治八年;“告警”,传递情报、通风报信也。

“间使”,地下交通员。

“甲午”是1654年,顺治十一年;“定西侯”即张名振。

“丙申”是1656年,顺治十三年。

具体涉及八件事或八个方面:一、太冲处似乎成为地下反清活动一个据点,“江湖侠客多来投止”。二、冯京第那支游击队,主要来源即太冲“世忠营”旧部,而太冲多半也与旧部暗中保持联络,以故“风波震撼,齮龁日至”。三、太冲不仅过去因从亡而名列朝廷要犯,眼下又有人举报他是一桩正在酝酿的谋反之首。四、太冲积极开展清军将领工作,以促成反正。五、辛卯夏秋间,太冲得到情报,清军要对“海上”采取行动,他派人将情报递到“海上”,挫败了清军计划。六、甲午年,张名振派交通员来太冲接头,中途被捉,太冲再次被追捕。七、丙申年,破获一个秘密反清组织,背后主使者又是太冲。八、太冲朋友和同门师兄熊汝霖遗孀被清廷抓捕,即将解往北京,太冲奋力营救,使她脱身。

再单讲一讲“齮龁”。前略言其出《史记·田儋列传》,这个田儋是秦末时人,齐国田氏之后。他自己是豪强之士,还有两个堂兄弟田荣、田横,也和他一样。而说到田横,大家也许知道“田横五百门客”的故事。秦乱之终,刘邦一统天下,独田横不臣服,“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逼至无路,田横自杀,其五百门客亦俱自杀。后世乃以田横五百人为舍身取义、守义不辱象征,司马迁赞之:“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明清鼎革之际,田横故事又有了新的含意。太冲曾于《四明山寨》评论抗清英烈王翊:

史臣曰:四明山寨本非进退之地,其始之欲寨焉者,亦如田横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之意。不意后遂踵其陈迹,割裂洞天。虽然,王翊之死,于田横何逊!

用田横精神弘扬王翊。然岂止王翊,所有义不顺从满清的抵抗者,皆可谓明末之田横!全祖望之以“风波震撼,齮龁日至”述太冲地下抗清的危境,背后文章正在于太冲曾以田横故事视抗清,在心中暗以田横自命。

这当中,比较重大的行动,当属策反马进宝。事在庚寅(1650),也即太冲日本乞师回来不久。《黄宗羲年谱》记:

三月,公至常熟,馆钱氏绛云楼,因得尽其书籍。

似乎闲雅,只是去绛云楼阅书。阅书倒也不假,但太冲此来实际是与钱谦益商议一桩大事。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载:

黄太冲欲招婺中镇将南援。前年十月,太冲副冯京第乞师日本,未得。是年三月,来见先生,欲因先生招婺中镇将。有事则遣使入海告警,令为之备。

之所以求牧斋出马,想是因他在前朝资历老、人望高。此“婺中镇将”,即金华总兵马进宝。

马进宝,也就是马逢知;顺治十四年,“诏改名逢知”,御赐名讳,可见恩宠。他是山西隰州人,前明时任安庆副将、都督同知。清军南下,他遣使至九江迎降。此人为人非常狡猾,一边为清廷作战,积功升为苏松常镇提督,一边又暗中和抵抗运动交往,让人对他抱有幻想。中国好像总是不乏这种将军,国民党军中也屡有脚踩两只船的角色。除了与钱牧斋来往,我们还知他在松江时,曾将柳敬亭养在帐中:“马帅镇松时,敬亭亦出入其门下,然不过以倡优遇之。”

顺治六年,“命加都督佥事,授金华总兵”。也就是说,太冲来找牧斋策划时,马进宝刚当上金华总兵不久。当时,牧斋给了他一个美称,称“伏波将军”。史上“伏波将军”本是东汉大将马援,马进宝同姓,牧斋因以此称,算是恭维,同时,想亦出于保密,避免提及本名。《有学集》卷三《庚寅夏五集》的序这样写:

岁庚寅之五月,访伏波将军于婺州。以初一日渡罗刹江钱塘江别称,自睦浙江淳安县古称之婺,憩于杭,往返将匝月。

太冲三月来访,牧斋五月初一即动身去金华,来回奔波了将近一整月。作为清初“江左三大家”的名诗人,牧斋此去,一路写诗,共写了三十七首诗。因是秘密使命,诗篇大多看上去吟行而已,但字里行间还是透出相当的反清情绪。如:“三年灼艾有秦灰”秦灰指始皇焚书,古士夫以秦为燔毁文明者,此处喻满清,“千里江山殊故国,一坏天地在西台”故国指朱明,西台指南宋谢翱悼文天祥名篇《西台恸哭记》,“鹦鹉改言从靺鞨,猕猴换舞学高丽”靺鞨、高丽皆暗指满清,“腥风杀气入偏多”当时对异族常以“腥膻”相称,“嘶风朔马中流饮”朔马犹胡马,古蛮族多来自北方……无疑地,作者是鼓满了反清斗志而往。而结果似乎不佳,末首《书夏五集后示河东君》:

帽檐欹侧漉囊新,乞食吹箫笑此身。南国今年仍甲子,西台昔日亦庚寅(皋羽西台恸哭,亦庚寅岁也)。闻鸡伴侣知谁是?画虎英雄恐未真。诗卷丛残芒角在,绿窗剪烛与君论。

河东君即柳如是。牧斋回来,将一路的诗草整理出来给她看。他比此行的自己,是由楚入吴借兵报仇的伍子胥,并说从头至尾心里都想着谢翱(皋羽是其表字)《西台恸哭记》;“闻鸡伴侣”乃东晋北伐名将祖逖故事,此处借指争取马进宝反正;“画虎英雄恐未真”,表示他怀疑事情多半不成,画虎不成反类犬,马进宝恐怕不是真英雄。

牧斋预感是对的。马进宝是个滑头,就在牧斋来见他的第二年,清军以他为首攻陷舟山,给鲁王阵营毁灭性一击。《清史列传》马逢知传:“九月,总台、温水陆官兵,攻鲁王部将阮进、张名振于舟山,大败之。”当郑成功大举反攻长江时,慑于郑军势头,又取观望姿态,一面对清军坐视未救,一面与郑互通消息,自以为进退有据。然就是因脚踩两只船,终吞苦果。顺治十六年,也即郑氏功败垂成当年,即遭弹劾“通海情形昭著”。翌年六月下狱,案审结论是“托言招抚,而阴相比附,不诛贼党,而交通书信,兼以潜谋往来,已为确据”。被杀,列入《清史列传》逆臣传。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