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量子点

量子点

时间:2024-11-07 08:15:41

2016年6月,一篇题为《中关村里的黑科技——量子点:纳米材料领域的“新贵”》的文章登录Internet,说的便是鲍捷从麻省理工带回来的量子点光谱项目到中国后进一步完善,准备进入商业操作模式,鲍捷也因此不仅仅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导,教授,还是QDChip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有趣的是这篇文章没有一点夸张的口吻,甚至有点给小学生科普的味道:用手机拍一下,你就能知道一杯牛奶是否变质?今天的PM2.5的指数是多少?这是可能的,现在这种可能正在变成现实。实现这种可能的是清华大学的QDChip团队,鲍捷作为创始人、博导,带领团队采用了新型量子点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制作出手机摄像头大小的可放在手机上的“量子点光谱照相”,让普通人可以随时随地对各种物品做出分析,鉴别,判断。事实上早在这篇黑科技报道的一年前,2015年7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便中规中矩以专题的形式报道了鲍捷的成果,两者时间不同,内容如出一辙。

r那么这项量子点纳米技术配上随手拍的手机意味着什么?说起来还真有点黑科技的味道:意味着世界将变得真实,假的无处藏身。先不要说别的,先就拿真与假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逛超市逛自由市场买东西的时候,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怀疑,狐疑:这东西真的假的?是否可信?有没有问题?真像说的那么好吗?超没超标?是不是转基因的?真的绿色吗?拿不准的情况太多太多了,上当时也太多,有时生工商的气,生监管部门的气,觉得人心不古。实事求是说,光靠监管部门管是管不过来的,更不要说是权力就有可能寻租交换产生漏洞。但如果全民监督呢?比如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各种物品做出物质分析,判断”,这是可能的吗?鲍捷提供了可能。

r手机拍一下,你就知道矿泉水是不是真的,大米是不是洗白,会不会是地沟油,真的是柴鸡蛋吗?这么红的西红柿是否催熟的?能吃吗?嗯,这奶粉可是给孩子吃的,真的没有三聚氰胺了?真的是拉菲吗?茅台吗?五粮液吗?手机拍一下,你就知道家具是否环保,房间的涂料是否绿色,新装的房子是否甲醛超标,有没有放射性物质?至于对收藏界这技术简直是对全民的解放,你再不用担心打眼,买到假的,高仿的,不用去鉴宝栏目,不用四处找专家、高手,电视上的专家(本身都有真假问题)将退出电视,你就是最权威的专家,你就是元青花的专家、宣德炉的专家、青铜器的专家、八大的专家、吴道子的专家、倪瓒的专家、张旭的专家、怀素的专家,是不是和田玉,籽儿玉,是不是真的蜜蜡,沉香,绿松石?甚至可以挑战嘉德拍卖行,索斯比拍卖行,他们拍卖的东西是否假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环保监测员,手机拍一下就知道河流的污染程度,污染源来自哪儿,游泳池或馆的水是否氯超标。你还可以自我体检,自我监测:血压如何,血糖如何,血脂如何,胃脏如何,是否有病变,有无幽门螺旋杆菌……

r太多太多了,多到你会怀疑鲍捷是真的吗?

r我们有权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有点不敢相信,因为要是真实现了那就太好了,我们疑问是因为我们太渴望了。事实上真假问题不简单是一个市场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社会文明程度问题。如果人人都能辨假识假,真就会成为常识,成为自然,我们的整个精神生态就会升级。社会伦理的顽疾被科技迎刃而解不是没有先例,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了90年代,缺斤少两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顽疾,从伦理角度解决伦理问题已完全不可能,一杆秤的高低、里面的文章、秤砣的秘密,准星的文章,所谓买的不如卖的精,就包含了秤上的千古文章。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之后电子秤普及(之前人们手中先有了一个小电子秤)彻底从根儿解决缺斤少两的问题,现在人们在市场上谁还想过这个问题?还有这方面的焦虑吗?一丝一毫都没了。消费者不再担心了,商家也再不打这方面的主意了。

r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