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快餐中的生存精神。 摘自《龙门阵》郑光路/文.."/>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成都抗战快餐

成都抗战快餐

时间:2024-11-07 06:18:35


    抗战快餐中的生存精神。
    摘自《龙门阵》

郑光路/文

抗战开始后,成都这个西南重镇,成为日本轰炸的重要目标。每次空袭警报声一响,老百姓从四门大呼小叫乱跑,向城外疏散,这就是“跑警报”。

“跑警报”的民众潮水般向荒郊野外逃难,有人便在路旁、坟头、沟边歪歪扭扭搭起黄泥巴竹席棚,“战时小吃店”处处开张,生意兴隆。馒头、包子、锅盔、凉面、凉粉、酸辣粉、茶叶蛋、煮玉米……品种繁多,价钱当然也偏高。我的老姑爷本是很节俭的人,“跑警报”时却对家里人说:“被狗日的日本鬼子炸死了,钱还有个球用?吃炸弹不如吃醪糟蛋。吃,瓜娃子才不吃。”

“麻婆豆腐”是名扬海内外的名小吃,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名也和成都抗战有关。

陈麻婆的店开在成都北门外万福桥,在七八十年前,那家店铺不过是家鸡毛小店而已。1935年,国民政府中央势力入川,在成都北较场办了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为了便于学员训练及野外演习,就在北门及老西门之间、新万福桥附近开了一个专用的城门,名为“存正门”。1937年抗战军兴,成都分校改为校本部,续招第十四期学生。军校学员假日外出,就把万福桥头的市集小吃给带动起来。加之后来“跑警报”,出入存正门的人更多,“陈麻婆豆腐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那些“跑警报”的下江人和军校学员让“陈麻婆豆腐”的名气越来越响。抗战胜利后,随着这些人遍布海内外,“麻婆豆腐”的名声也就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李豫川说:“就这样,在日军空袭的隆隆声中,成都涌现出一批制作‘抗战快餐’的烹饪能手,最终成为地方名小吃。”

1982年,抗战期间曾任成都《新民报》副刊编辑的作家萧军来到成都,一下飞机就到“洞子口凉粉店”,边吃边向陪同的人讲述抗战期间躲空袭时的事。他感慨万端地说:“唉,那时‘跑警报’,饿慌了能有碗适口的甜水面吃,就算很不错了。”

“抗战快餐”就是后方民众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中,坚忍不拔的生存精神。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