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死磕”也是一种极致

“死磕”也是一种极致

时间:2024-11-07 12:55:42

imgsrc="http://183.img.1she/data/magazine/54/33854/76/661676/article_images/22d9105e246c8326901534ccbbfc1cc0.jpg"/>那年5月,罗振宇与前合伙人申音正式分家,携“罗辑思维”项目出走,重组团队注册公司。杜若洋记得,那段时间资金紧张,一度靠老板自己垫钱维持。

彼时作为品牌而不是节目的罗辑思维,刚完成两期会员招募,正密集地进行社群经济探索。

社群经济是一种运营,即把喜欢罗辑思维的用户聚集起来,和他们尝试各种互动。杜若洋和这家公司很多员工一样,来自传统媒体,认为最重要的事是“好好做内容”,当时作为一个内容团队,罗辑思维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他认为应该先“让小朋友们抓紧读书”,“找到更多的好故事、好料支持节目”,补足短板。

但罗振宇不这么认为,在罗辑思维合伙人里还有申音和吴声时,这三个人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团队开会,“给我们开会,和团队开会,逼着必须做,讲运营的重要性,必须做。”杜若洋记得。2017年6月17日,“事先不告诉你是什么”的图书包,一个半小时售出8000套;7月18日,众筹制作、“找人代付”的“真爱月饼”正式上线,共计售出4万多盒,近300万人参与其中;10月8日,柳传志在罗辑思维发布语音,征集“柳桃”营销方案,雕爷、王珂、王中磊等5人回应,在罗辑思维平台上线一天,10000盒柳桃售罄。

“做一个事儿爆一个事儿,做一个事儿爆一个事儿,那个感觉太爽了!”现在想起,杜若洋仍两眼放光。一波波巨浪的操盘手,是刚搬进新办公室里的二十来人。他们所属的罗辑思维公司,有微信用户285万,市场估值已达数亿元。

事后,杜若洋和罗振宇复盘,认为他们遇到的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确实机会太好了,赶上风口了,第一最大的风口是那个微信的风口,就是微信刚起来,然后刚有公众号。”但很难说是罗振宇预料到了风口,逼大家做运营或许是他一贯的死磕风格和危机意识,事实上,放在一年半以前,罗振宇对这件事的预期都低得可怕。

“当时可不自信呢。”杜若洋回忆,“最开始的时候,罗老师想做一个自媒体,安安静静的,就没想到做那么大。”他记得,开《罗辑思维》策划会,罗振宇跟他们说,咱们做5年能追上人家《冬吴相对论》,咱哥儿几个小日子过得就不错,主要这是咱们爱好,做个有意义的事儿。

杜若洋说,罗振宇原本不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但他能通过自我节制进行修炼,变成做某件事需要成为的样子。“罗老师是沿着理性的坡往上爬,爬到佛性的顶的那个人。”

在工作上,这种修炼被罗振宇称为“死磕”。

有一次,罗振宇第二天的60秒语音一直没想好,在办公室沙发上想到3点,不小心睡着了,迷迷糊糊5点醒了继续憋。当天还要录视频,他从不用提词器,打一个磕巴从头来过。整个人疲惫得不行,跟杜若洋念叨:“哎呀,我觉得这事儿不可持续,不可持续。”

某种意义上,“死磕”来自一种对自身缺失的认识:罗振宇最羡慕高晓松,因为他听说《晓说》经常一条过。罗振宇总结,人家有天赋,是天生贵族,自己只能靠努力,是屌丝逆袭。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天赋但能把一件事做到“死磕”,也能达到一种惊人的极致。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