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永生之酒

永生之酒

时间:2024-11-06 07:03:48

米铺

自我有记忆以来,我爹便经营着一家米铺。镇上的人都说,我爹是镇上最懂米的人。

他知道几分米添几分水煮出的米饭最可口,甚至掬上一捧,便能判断出米存放的具体时间。

我从小便觉得我爹是个神奇的人。受了虫灾被蛀得只剩一半的米、遭了水灾长势不佳的米,总会被他从各地收罗回来,然后四处奔走,送到“合适的地方”去。

“合适的地方”是我爹的原话,他曾说,虽然我家仓库好像有卖不完的米,但这天下之大,总有人食不果腹。我一出生便没了娘,儿时总不愿我爹去各地奔波,往往他苦口婆心地向我解释去处,我却只会哭闹着说:“这又不是你的天下,天下有人食不果腹,与你何干?”

我的哭闹一般都不会奏效。他外出的时候总把我托付给米铺旁卖豆腐的阿婆,然后留给我一幅娘亲的画像。画像中的娘亲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人,她站在正开着花的桃树下,穿一身绿色衣裳,扛着一把小小的锄头,有一瓣桃花恰好飘落在肩头,她就像说书人口中手植桃树的桃花仙人。

后来,卖豆腐的阿婆与世长辞,我无人照看,爹便不再频繁出门。偶尔听经过镇子的旅人谈起“先帝崩,太子即位”,我坐在米铺前,看着翻着肚皮晒太阳的三花猫,想着我爹那么关心的天下,不知不觉又换了个人来管。

少年

新帝即位两年,镇子北边的几个乡遭蝗灾,颗粒无收。我爹从逃荒来的三两个灾民口中听到这一消息,第二天便请了镇上的几个青壮年,从仓库搬了两车米,往北边而去。

我已经不是当年只知哭闹的孩童,我爹离家的时候,米铺照常经营。只是这几日来,到镇上的灾民渐渐增多,我爹不太放心,在第二次赶回来取米的时候嘱咐我关掉米铺。

受灾的地界远比我爹想象的要大,他急匆匆回来便又离开。

不用顾着米铺的日子,我索性窝在柜台后面看些闲书。日光从店面的门板缝中透进来,偷看的《西厢记》,正翻到莺莺私会张生,我便听到米铺外有人叩门。

“请回吧,这几日不卖米。”我放下手中的《西厢记》,打算把来人打发了再接着消磨时光。

谁知门外的人听了这话,却接着轻轻叩门:“姑娘,我不买米,请问店里可否沽酒?”

虽然我爹总会按时给街边的酒家送米,酒家掌柜也常夸我家的米酿出的酒最为香醇,但我爹从不饮酒,就是掌柜送的谢礼也一概不收。

“街角右手边便是酒家。”我打开铺门,想给门口的人指路。刚拆开一块门板,便见到一个好看的少年。

他穿一身白色的衣裳,微微颔首便向街边而去。

他和这个镇上的所有人都不一样,见到他的第一眼我就知道。

我看见他被风吹起的衣角,莫名想起那幅画像上和着花瓣一起飞舞的我娘那袭绿衣。

乞丐

我正欲重新关上米铺,门板却突然被人拉住。那是一双太过粗糙的手,以至于之后我见到那样一个瘦骨嶙峋的人都没有过于吃惊。

他手中拿着一根竹杖,我寻思着他可能是沿路寻求接济的乞丐,或者是一路逃荒而来不得已成了乞丐的灾民,便留了他在米铺外,转身去厨房盛了一小锅清晨熬的小米粥。

我爹外出的时候我总是懒得下厨,所以只有粥和先前腌制的小菜可以招待。那人虽然看着极像乞丐,但吃饭的时候却细嚼慢咽,很有涵养。

“你爹把你教得很好。”他吃完一碗粥,突然抬起头来看我。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乞丐,他全身脏兮兮的,好似半年都未曾盥洗,但他的眼睛又极其有神,亮亮的,仿佛能看透人心。

我一直待在这个小镇,未尝见过这般奇怪的人,更不知该如何应付。只好装作没有听到他的问话,给他又添了一碗粥,便回了柜台。翻到一半的书依然摊在柜台上,那人不知为何跟了过来,见到柜台上的书突然提醒我:“不要相信风度翩翩的少年,那是披着人皮的狼。”

我不懂他说这话的意思,但被一个陌生人撞见在看这样的书,尴尬得一把将《西厢记》塞进后面的木匣,然后便想送客。

那人十分有分寸,在我开口之前便起身告辞。

我回后面拿了些干粮。在米铺门口,他接过干粮,抬起头来直直地看着我,那是我爹看我时才会有的慈爱的眼神。

他说:“阑阑,我曾和你娘亲有过数面之缘,记住我刚刚说的话,总无害处。”

阑阑是我的闺名,取自我娘的名字。我娘名唤阑珊,这是个有些凄楚的词。我正欲问那人我娘是个怎样的人,他却朝我挥手,提着竹杖消失在左边街角。

永生

街边无主的三花猫喵喵叫着来寻食,我把小锅里剩下的米粥舀进米铺外给它备的木碗里。它一边埋头舔着粥,一边左右甩着尾巴。

我从房子里取了篦子,轻轻给它去除跳蚤。这时,上方传来一个好听的声音:“从酒家仓库里寻来的梅子酒,不知姑娘可愿共饮?”

我抬头,见先前找酒家沽酒的少年提着两个褐色的酒壶去而复返。酒家自酿的梅子酒,取自六月摘下的青梅,入口清凉,香甜之中泛着丝丝酸意。

家里无菜下酒,他说,不如就着清酒闲谈。于是一人一句,说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他说他从京城而来,还说那里有最繁多却最不好吃的糕点。

我告诉他镇上哪家包子铺的包子最是皮薄馅大,什么时辰过去才能刚巧赶上包子出笼。

他带着笑意说这镇上有珍宝,我举起酒杯喝上一口,偷偷打量他的衣着。他衣服上有祥云暗纹,那是镇上最贵的衣料都没有的织法,和我娘画像中的衣服质地很像。

我一边漫无边际地想着我娘是不是也是从京城而来的,一边觉得我现在喝这梅子酒的心境,肯定极像莺莺私会张生时的那副心境。

酒酣耳热,他说他素爱饮酒,有人共饮很高兴。

不知是不是酒气熏人的缘故,我连耳朵都红了,热得只会轻轻点头。

他问:“你可曾听闻世有奇酒,饮后可得永生?”

我将醉未醉,迷迷糊糊地回答:“纵有永生之酒,得了永生又当如何?”

流民

之后,少年时常找我饮酒,我已经知晓自己酒力深浅,不再贪杯。

过了半个月,我爹未归,我向从那边过来的路人问起,他们都说一路未曾见人施米。我只身守着米铺,无人商量此事,找了街边酒家的伙计,打算托他替我走上一趟,如果寻到我爹,就让他尽快归家。

在酒家,正好遇到来沽酒的少年。他问了缘由后让我别急,先托人帮忙打听,并说再等上几日,若还无消息,便和我一起过去寻找。

心神不宁地等了三日,他的朋友带回一位和我爹一道出门的街坊。那是个靠体力吃饭的青壮年庄稼人,被带回的时候断了一条腿,豆大的泪珠流过青肿的脸。

我爹他们在路上遭遇了抢米的流民,大伙来不及解释那米的用途,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些灾民为得到米拼了命,我爹怕是也丢了命。得了消息,我顾不上悲伤,收拾了包裹便去寻我爹。要带的东西很少,无非是一些衣物、碎银以及我娘的那幅画像。

少年怕我悲伤过度,一路上与我做伴。我也不知自己是不是难过,只是觉得我爹一定没有过世。

直到在一个破庙里见了我爹的尸体,我才觉得天仿佛塌了下来。

“姑娘,之后有何打算?”同行的少年这样问我。

我自小与爹相依为命,如今我爹惨死异乡,我还能有何打算?只不过不想放过那些行凶的流民。

县衙外的鼓敲了三遍,我进了公堂,跪求大人做主。磕破额头,却只得到“会尽力抓捕那群流民”的许诺。

幼时我爹告诉我,天下总有人食不果腹,后来我见识了食不果腹的人,我爹却再不能牵着哭闹的我回家。

诅咒

几十年前,寻死的姑娘在烧毁娘亲画像的时候找到一个方子。

“永生之酒,以米为媒,取陈米半,新米又半,以生机为引,以命续命。”

以至爱性命求得半生苟活,虽称永生,实为诅咒。

(张秋伟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我的大脑失控了》一书,李晨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