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青年张友鸾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求学,后因编辑《文学周刊》而崭露头角。
1925年,《世界日报》总编辑张恨水提出辞职。报社经理吴范寰向社长成舍我推荐,可由张友鸾接任。成舍我见张友鸾是个20岁刚出头的青年,不禁疑信参半。加之张恨水经挽留后已答应暂时不走,故而张友鸾到报社上了3天班就被辞退了。
张友鸾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信大骂成舍我,说他“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语出《国语·吴语》),谓狐性多疑,刚埋一物,又不放心,复掘出来看看。以此骂成舍我疑虑多,出尔反尔,不成体统,所以办不成一件事。
成舍我见信,非但不生气,反而大喜过望。他说:“此人虽出言不逊,但骂得痛快,切中要害。文章也写得漂亮,有才气。”继而斩钉截铁地说:“此人非用不可!”于是立马请回张友鸾,让他做了《世界日报》社会版编辑。
1926年年初,张恨水正式去职,遂由张友鸾继任《世界日报》总编辑,时年仅22岁。
张友鸾坚持有理不让,成舍我可谓慧眼识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此之谓乎?
(王文华摘自江西教育出版社《人间隽语》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