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自成北京大学国际关.."/>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及其国际传播路径初探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及其国际传播路径初探

时间:2024-11-06 11:48:36


    叶自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定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①鉴于透彻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有效对外报道、传播这些理念的前提,本文在梳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理论特点和内在逻辑,并对其国际传播路径进行探索。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而且还会随着未来的执政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总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成型。相对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所具有的价值理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明确了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四个“全面”之间有着丰富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一,三个战略举措都要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深化改革、管党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都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为其他几个“全面”打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表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将贯穿“两个一百年”的历史时期。

(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将其解释为民族复兴之梦,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了国家、社会、公民个体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取向,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治国理政实践十分重视梦想的凝聚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大公约数。

(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一带一路”战略

习近平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框架出发,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新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战略新思想。通过庄园会晤、瀛台夜话和白宫秋叙,中美两国元首就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推动“跨越太平洋”合作迈上新台阶。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中英开启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中国以政治智慧和大国担当,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在首次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强调“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③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谱写了利益交融的新篇章。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

梳理分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其理论特点和内在逻辑。

(一)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执政以来,新起点面临着新挑战。从国内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较为突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易发,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蔓延,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从国际环境看,大国博弈交织联动,世界经济深入调整,国际格局持续转换。④因此,引领“中国号”巨轮兴盛不衰、行稳致远,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新思路、新举措。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蕴含着强烈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意识。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世界性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开出了针对性的“药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在“十三五”时期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⑤针对经济结构中产能过剩,但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针对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也是解决“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执行“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着力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长效机制。

(二)运用系统思维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积极运用系统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覆盖了治党治国治军等诸多领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一个系统,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而每一个“全面”本身也是一个子系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体制,还涉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中国梦”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相互联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一带一路”战略是体现内外一盘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建设性思想,在助推化解国内过剩产能、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同时,也积极为周边国家提供国际公共物品,有助于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三)注重传承创新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当下所面临发展问题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坚守与创新、整合与提升。这种传承与创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有很多体现。

习近平在讲话和文章中大量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话语风格。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蕴含着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爱国”“友善”等价值的传承、弘扬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等传统思想,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供了历史和理论依据。

(四)秉持合作共赢

随着中国崛起,中美两国是否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受到世界舆论广泛关注。习近平多次强调“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应“摒弃你输我赢、零和博弈旧观念,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理念。”⑦对于中美之间的分歧,习近平以蕴含中国智慧的哲学思维指出:“要看大局,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指引下,中国全方位大国外交战略亮点纷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表明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不会“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入了合作共赢正能量。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国际传播路径初探

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开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一扇窗口,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外交、官方对外宣传平台、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的协同发力,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格局。

(一)政府外交场合和官方对外宣传平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出访20次,行程近40万公里,足迹实现全球覆盖。在接待外宾、双边会谈、多边外交等重要场合,习近平主席讲故事、谈理念、交朋友,检索会谈后的新闻稿,聊治国理政话题是习近平和对方领导人交流中“标配”的内容。如何利用这些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的场合,加强议题设置,不失时机地介绍治国理政思想,需要外交部门和外宣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对外广播、电视、报纸、官方英文网站等对外宣传平台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把推动治国理政思想国际传播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创新话语体系,掌握舆论引导权,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

(二)着力加强公共外交的传播路径

当前公共外交蓬勃发展,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说明国家的政策,以及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同时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⑧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公共外交的核心议题之一,而且公共外交在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国际传播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首先,公共外交参与主体的多层次性。传统外交主要是国家元首和外交部门进行的官方对外交流活动,参与主体相对单一。公共外交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系统,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社会精英及公民个体,容易形成传播合力。其次,公共外交的传播方式更加柔和。相对于对外宣传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思路,公共外交以国家软实力为载体,是一种柔性的对外交流,更加关注和尊重受众的接受习惯,容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做到了解受众、赢得受众,并引领受众。通过影响社会精英,影响有影响力的媒体,最终赢得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公共外交的传播路径应注重讲好中国故事。有效的国际传播要依靠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目的是使传播内容为海外受众所喜爱和认同。因此,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要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梦”的传播为例,应避免立意高深、主题宏大的说理或叙事方式,要善于以小见大,依靠大量鲜活而生动的故事,通过讲述普通中国人靠勤劳和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认同的故事来拉近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感情。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明多样、历史厚重,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提供了良好素材和机遇。通过具体故事,讲述“一带一路”为沿线人民带来的实在好处,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政策解读、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国际传播的一支生力军。

文化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种,在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国际传播方面有着特殊作用。比如直观形象的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跨文化的交流活动,都可以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

「注释」

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0日第1版。

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人民日报》2016年1月8日第1版。

③《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6日第1版。

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开拓之年》,《求是》2016年第1期。

⑤《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

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09月25日第2版。

⑦《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人民日报》2015年9月26日第2版。

⑧赵启正:《由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外交评论》2009年第5期。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