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报》采用新华社花绵羊稿的手机界面截图科学家声称他们取得突破的一项基因技术未来可能令消费者购买到不同色彩的原色羊毛制品,甚至是定制宠物颜色。
他们采用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培育出五只不同毛色的绵羊,有的长得像奶牛,有的像斑点狗,尽管这项基因工程试验饱受非议。
这些经过基因修饰的绵羊是新疆畜牧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明军的杰作。
他说,这些2016年3月出生的细毛羊羊羔使用的是基因组遗传修饰技术,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的萌宠”,并为消费者购买不同色彩的原色羊毛制品和定制宠物毛色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也认为基因经过修饰的动物将有助于人类临床研究和患者器官移植。
但是,该项试验也令人产生担忧,因为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滥用可能会人为干预基因自然遗传的过程。
基因组编辑技术被发明于三年以前,它像一把分子结构的剪刀,将不想要的DNA部分剪掉,替换成想要的部分。
这在科学和医学领域可能会带来巨大突破,但是批评人士也指出,这个技术带来的改变太过迅速。
而刘明军接受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采访时称,该项目既具有科技价值也拥有商业化目的。
新疆位于中国偏远的西北部,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牧民夏季在牧场放牧,而刘教授的研究位于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却是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的最前沿阵地。
刘教授还曾选择影响绵羊肌肉和羊毛生长发育的基因进行基因组编辑,并于去年获得了首批基因编辑的绵羊个体。结果证实,基因编辑绵羊在肌肉和羊毛生长速度上都显著高于一般绵羊。
刘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计划今年秋季将这38只基因编辑绵羊正常配种繁殖,从而进一步观察它们在下一代中的基因稳定性。
经权威部门——人类受精与胚胎管理局批准并颁发基因编辑研究的许可证,英国科学家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了对胚胎的基因编辑研究。
这些科学家试图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受精七天内的胚胎发育情况以便进一步研究导致流产的原因,但是并未将经过基因编辑的胚胎植入人类母体。
科学家建议研发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新方法从而替换特定染色体。
然而,人们也担忧这种人为改变胚胎DNA将对人体产生不可预知的危害,同时也会产生将“问题”基因遗传给祖孙后代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