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2016年度国外主流媒体关于北京的舆情分析

2016年度国外主流媒体关于北京的舆情分析

时间:2024-11-06 09:52:32

本研究使用道琼斯公司旗下的全球新闻及商业数据库Factiva,以Factiva数据库中的国外50家主流媒体和世界四大通讯社为信息来源,以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为检索语言,以新闻标题和导语中至少出现3次“北京”为检索限制,进行全数据库检索。自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外主流媒体及四大通讯社共发布8264条关于北京的报道,比2015年报道量(9212条)下降了10.29%。

一、报道概况

2016年国外主流媒体关于北京的报道全年平稳,报道总量比2015年下降近千条,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北京主办的大型国际活动较少。全年报道量最多的是12月,共943条;报道量最少的是4月,共601条。

1.报道趋势分析

2016年报道量的峰值分别是12月(943条)、1月(876条)、7月(807条)。上述三个报道高峰涉及的主题主要是:12月:北京雾霾并发布本年度第一个雾霾红色预警;雷洋案。1月:北京雾霾及政府治理措施;万达集团等企业海外收购。7月:里约奥运会及国际奥组委反兴奋剂;南海仲裁案。

2.报道主体分析

以报道量居首的20家媒体来分析(如果既有网站又有报纸,取数量多的,不重复计算),关于北京报道最多的国家和媒体依次为:英国(2128条):路透社、《泰晤士报》《卫报》,美国(1124条):华尔街日报网、美联社、纽约时报网、《华盛顿邮报》,法国(675条):法新社,俄罗斯(639条):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印度(335条):印报托、《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教徒报》,新加坡(312条):《海峡时报》,韩国(260条):韩联社,澳大利亚(141条):《澳大利亚人报》,非洲(280条):泛非通讯社。

与2015年外媒北京报道的消息源相比,2016年度欧洲通讯社及俄罗斯媒体关于北京的报道量大幅提升,这一方面说明欧洲各国更加重视对华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北京在全球影响力的攀升,作为全球城市北京的辐射力极大拓展。同时,菲律宾新闻通讯社和日本通讯社关于北京报道减少。

二、报道主题分析

近年来,中国国内的各类事件往往吸引驻华外媒关注,进而发酵成为多国媒体关注的国际性事件。这一现象日益频繁地出现,客观上说明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由于2016年度北京主办的大型国际活动较少,一些社会议题往往成为全国关注的争议性话题和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这类报道在全年报道量中占比较高,如雷洋案、毒跑道事件、女子痛斥医院号贩子事件等。此外,一些外媒长期关注的话题,如北京雾霾、北京交通、自然环境恶化等,也呈现出增多态势。本文将2016年外媒关于北京的报道归纳为十个主要议题。

1.空气污染治理。每到秋冬季节来临,北京的雾霾就有加重之势,外媒关于北京空气污染的报道也大幅增加,主要分为四个主题:空气污染严重;政府治污举措;公众抗击污染以及空气污染影响中国经济。外媒认为北京已出现了“空气好、经济坏”现象,即北京污染降低、则经济下降。外媒一方面肯定北京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如《为了防止不可收拾,北京提高红色预警发布标准》(ToLimitDisruption,BeijingRaisesThresholdonRedAlertsforAirPollution,2月23日纽约时报、马尼拉公报、路透社、印报托等多家媒体);另一方面强调北京为了治理污染付出了经济降速的代价,如《北京上空的蓝天?衰败的郊区为中国减少污染埋单》(BlueskiesoverBeijing?DecayingsuburbsbearcostasChinacutspollution,1月26日路透社)。

2.自然环境保护。外媒十分关注北京的水资源匮乏、碳汇交易等环保主题。6月多家外媒报道北京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每年下沉4英寸(10厘米),认为北京已达到地质的临界点,持续的沉降将对北京的“公共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构成威胁,其中之一是“严重影响火车的运行”,很容易造成火车脱轨发生事故,如《研究者称,北京正在下沉》(Beijingissinkingintotheground,sayresearchers,6月23日,英国卫报、独立报报道)。北京延长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时间的政策,中国监管机构允许北京将碳排放交易权覆盖范围扩大至内蒙古地区最大的两个城市(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等政策出台,外媒肯定这是政府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如《北京的碳汇市场将延伸到内蒙古》(China'sBeijingcarbonmarkettoexpandintoInnerMongolia,3月24日路透社)。

3.房地产业调控。本年度北京房地产交易市场极为活跃,房价上升幅度较大,政府也出台了多项调控房价的政策。3月财政部发布信息,中国将对房地产交易分类征收增值税的信息被多家外媒报道,然而,7月外媒也观察到北京房地产业交易激增,住房价格连续10个月上涨,如《白皮书显示北京房地产业激增65%》(Beijing’spropertysalessurge65percentin2015-whitepaper,7月24日路透社)。11月以后,外媒报道了北京采取多种措施让住宅型房地产市场降温,对于北京市代市长蔡奇承诺明年将保持更加稳定的房地产市场,认为显示了北京市严厉打击投机性购房的决心,如《北京市代市长承诺明年房地产市场将更加稳定》(Beijing'sactingmayorpledgesmorestablepropertymarketnextyear,12月29日路透社)。同时,纽约时报等也报道了中国“以房养老”现状,如《中国的房地产教父建议以房养老》(China's‘GodfatherofRealEstate’PitchesReverseMortgagestoSkepticalElders,12月27日纽约时报)。

4.2022年冬奥会筹备。全年关于奥运会的报道高达224条,聚焦2022年冬奥会筹备的报道共计18篇(重复数8条),其中有少量牵涉西藏问题等的报道(Ontopoftheworld:Tibettogetaskiresort。泰晤士报2月25日),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西方关于北京报道的泛政治化特点。3月份这一主题的报道量有8条,达到本年度最高点,涉及主题为国际奥委会考察冬奥会筹备情况,客观报道了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筹备情况的满意态度,如《北京按照计划准备2022年冬奥会》(BeijingPreparationsfor2022WinterOlympicsOnSchedule,3月23日路透社、俄罗斯卫星台等)。10月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第一次对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萨马兰奇·萨利萨奇斯高度评价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如《国际奥组委说相信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开放互联网》(IOCsaysconfidentonfreeinternetforBeijing2022Olympics,10月12日路透社、法新社等),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说,2022年冬奥会期间我们将全面开放互联网,包括在各比赛场馆、运动员逗留之地和其他区域。

5.北京文化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度。海外并购是本年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本年度万达集团相关报道达95条(重复28条),主要与其海外并购相关,包括万达购买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投资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和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等。此外,在中国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不到一年的游戏软件开发商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月8日以昆仑集团名义收购全球最大的同性恋社交网络Grindr(G达),也受到外媒关注。北京文化产业的海外并购,在外媒眼中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具体表现。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6年3月23日的英文报道《北京按照计划准备2022年冬奥会》(BeijingPreparationsfor2022WinterOlympicsOnSchedule)截图。6.社会安全类事件此起彼伏。本年度北京未发生暴恐事件,但是与市民相关的各类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到魏则西事件等等。从数量上来看,枪支管控方面的报道有6篇(含重复两篇);网络安全方面有10篇;4月的“魏则西事件”共有19篇报道(含9篇重复);6月的“毒跑道事件”共有4篇报道;7月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共有6篇报道。“雷洋案”是外媒关注度最高的社会安全类事件,外媒关于雷洋的报道最早出现于5月12日纽约时报网站《中国男子羁押期间死亡导致对警察暴行的怀疑》(ChineseMan'sDeathinCustodyPromptsSuspicionofPoliceBrutality),此后,雷洋案的每个时间节点,外媒都有发声,直至12月最后一周达到顶峰。就12月的报道来看,12月24日外媒报道量为761篇,12月31日报道总量为923篇,仅在一周内报道量上升了162篇。

7.北京城市文化呈现出多种面向。北京国际化风格日益凸显,“传统北京”与“现代北京”交融并陈,构成了多维而生动的北京城市形象。那些隐藏在巷子里的古老的四合院,难以抵抗冬季的寒冷,其地下管道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些现代影城里,安装了芬兰空气净化装置,融科技和舒适于一体。北京的旅游业始终是其文化发展中一个热点,也是塑造北京城市形象的一个渠道,外媒引用北京假日办的数据,看到北京的游客持续增长,客观呈现了北京的城市魅力。

8.北京“大城市病”之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北京城市管理中一个棘手难题,也是北京作为全球城市的一个顽疾。城市交通的老问题,如北京汽车限购摇号是外媒关注的重点,纽约时报《想在北京开车?拥有车牌需要有中彩票般的好运》(WanttodriveinBeijing?GoodLuckinLicensePlateLottery,7月29日)。2016年网约车成为交通管理中一个突出的命题,报道量覆盖全年,华尔街日报对于滴滴打车收购优步进而优步退出中国市场进行了耐人寻味的解读《优步退出中国市场;美国的另一个科技创新向北京的民族主义称臣》(Uber'sChinaExit;AnotherU.S.techinnovatorbowstoBeijing'snationalism,8月2日)。外媒对于北京近年来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以缓解拥堵的举措表示肯定,一方面承认北京通过汽车限购提高停车费和改善公共交通,降低了私家车的使用率,如《北京交通中汽车使用有所降低》(Cars'shareofBeijingtransportdeclines:Survey,7月8日印报托);另一方面,赞赏北京承诺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到2020年,将建立1000公里的市郊铁路线、3200公里的城区自行车路线,并将于明年运行首条磁浮线S1线,如《明年北京将开通首列磁悬浮列车》(Beijingtohave1stmaglevtrainlinenextyear,12月16日印报托)等。

9.北京政府管理的新进展。北京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推出的各类新政及其产生的效果,往往是外媒关注的焦点。在人口控制方面,印报托等通讯社报道《二孩政策可能让北京增加58万个宝宝》,路透社报道《北京计划到2020年将人口限制在2300万》《北京延长新父母的假期,因为中国希望更多孩子》,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在民生方面,纽约时报报道了“女孩痛斥票贩子”视频事件。外媒对于中国政府从法治层面对禁烟令的推进;北京政府通过突击搜查夜总会等娱乐场所打击卖淫以促进社会风气净化(12月25日路透社《中国首都的警察调查上百名嫖娼嫌疑人》);外国企业在京新进展(12月25日印报托《肯德基在京开办第一家智能餐厅》)等事件也有详细报道。

10.反腐报道还是外媒关注焦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压反腐,以培育清廉政治环境。北京高级官员的腐败案件查处,也是外媒关注的焦点,中纪委网站消息也成为外媒报道的信源,如《北京京能集团称原董事长陆海军犯腐败罪》(1月15日路透社报道),《中国调查北京高官腐败案件》(1月18日路透社报道吕锡文被控制)等。

三、报道特点与规律

如果与2009年以来各年度外媒对于北京报道的情况比较,2016年国外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各月份的报道相对比较均衡,没有报道量奇高的月份。2009-2016年国外主流媒体对于北京的年度报道总量,始终未超过2008年,由此可见,2008年北京奥运在吸引外媒对于北京的关注方面是空前绝后的。近三年来,奥运主题报道也始终是外媒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相比而言,虽然2016年是奥运年,但是外媒关于北京报道中奥运主题报道比2014年(北京宣布申办2022年冬奥会)、2015年(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较少。

2016年外媒关于北京报道涉及最多的主题是北京政府管理、社会安全,外媒比往年更加关注北京市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举措,包括雾霾、医疗等问题。

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报道大多在事件平息后即告结束。全年多个月份都出现了各类社会安全领域突发事件的报道,这类报道往往在事件平息后没有后续影响。如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毒跑道事件、魏则西事件等。外媒基本上是遵循事实本身进行报道,并没有将这类事件意识形态化。

对个别事件的报道刻意使之意识形态化。从5月初雷洋案爆发时,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一些媒体在报道的标题中以“环保工作者”来指代雷洋,实质上是通过标签化的方式赋予这一事件以意识形态色彩,将一起偶然死亡事件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勾连起来,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如《致死环保工作者的北京警察被逮捕》(BeijingPoliceOfficersArrestedinEnvironmentalist'sDeath,7月1日纽约时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媒体使用多种信源对雷洋案的动态给予报道,强调事件发生后出现的签名请愿活动是一起中国中产阶级与政府对抗的事件。

对于北京应对空气污染的做法既赞赏又讥讽。一方面外媒十分关注北京冬季的雾霾,一方面又将雾霾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美联社(Greenpeace:AirinChina10percentlesspollutedlastyear)、路透社(BlueskiesoverBeijing?DecayingsuburbsbearcostasChinacutspollution)等西方通讯社都报道了去年在污染的关键性数据上中国城市平均下降了10%,但认为这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印报托(Beijingtoendcoalusageby2020toreducesmog)报道北京决定在2020年停止使用燃煤,表现了北京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

借人权宗教等问题抹黑政府试图激化社会矛盾。英美一些媒体仍然热衷于中国异见人士的报道,如《北京以颠覆罪控制两名律师》(BeijingHoldsTwoLawyersonChargesofSubversion,1月14日纽约时报报道王宇、包龙军被捕);《据说北京逮捕四名人权捍卫者》(BeijingIsSaidtoArrest4HumanRightsAdvocates,1月13日纽约时报报道彼得·耶斯佩尔·达林),《北京一家妇女法律援助中心被责令关闭》(LegalAidCenterforWomeninBeijingIsOrderedtoShut,1月30日纽约时报)等。外媒在年初对于异见人士的报道,实质上是为美国4月13日发布的《2015年国别人权报告》作注脚的。

北京政府的议题设置能力越来越强。在政治议题方面,政府权威发布以及反腐报道已成外媒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如在1月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长所作的工作报告,以及会议发布的许多数字,都成为外媒报道的标题,显示了北京市政府越来越强的话题引导能力和设置能力,如:在社会议题方面,外媒广泛使用“平安北京”微博、在京社会媒体(新京报、京华时报等)的信息来源,发布北京社会新闻。

(本文为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媒体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重大项目“主流媒体话语与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吴奇志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