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庆大学分为A、B、C和虎溪四个校区,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在创建双一流大学进程中,学校面临跨校区教学、学科优质课程资源不均衡及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保障有待提高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1.学校理工科优势明显,文科稍显薄弱,如何有效共享学校理工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教育,弥补文科优质课程的不足;
2.虎溪校区距离A、B、C校区约25公里,不同校区的师生如何协同开展互动教学;
3.计算机基础、数学、物理、力学、化学、英语等量大面广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的公共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是一门课程、多个教师、多个教学班,如何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协同教学、资源共享等问题,保障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
1.建立优质课程共享的高校联盟机制,克服学科优质课程资源不均衡
为克服学科发展不均衡对教学的影响,学校积极组建或加入各类以课程共享为核心的高校联盟,创建联盟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建共享的联盟运行机制。2011年6月,联合西南大学等重庆市5所大学成立了“重庆市大学联盟”;2013年4月,发起并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40余所高校带来了包括复旦大学有“哲学王子”之称的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华南理工大学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的《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等涵盖非工科的优质课程近100门,初步解决了学科优质课程资源均衡问题。
2.建设跨校区高清互动超大视频教室,打通跨校区教学环境
通过新老校区高清互动超大视频教室建设,并接入上海课程中心平台,实现与新老校区间的直播、收视和互动教学,与部分联盟高校共同开展网络共享课程。学校建成网络视频多媒体教室573间,在相距25公里的A区与虎溪校区之间建成了2间高清互动超大视频教室,实现了这2间教室的高清超大视频互动、直播,比较好地解决了跨校区、大学联盟跨校之间的上课、听课和互动教学问题,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跨校区、大学联盟跨校的共享。跨校区高清互动超大视频教室建成后,也可以为西南地区其他高校如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学校的教师提供开展跨校直播课程的教学场地。
3.构建支撑联盟课程共享的教学平台,改善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保障
学校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借力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整体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全力支撑联盟化办学需要和“通专融合”通识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和教学模式变革的积极作用,构建了SAKAI、EOL和学堂在线SPOC网络教学平台,建立“1+N”教学模式,即一门课N个不同教学班。通过教学平台,N个教学班可以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共享,达到整体教学质量同步提高,推进教与学的跨时空高效连接与按需获取,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创新。
成效与经验
成效
1.共享大学联盟优质课程,学科优质课程资源不均衡初步解决
学校联盟的建立,实现了联盟高校间辅修、双学位专业教育资源共享、本科生交换培养和学分互认,联盟高校之间,图书文献、实验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借助跨学校、跨区域、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推动高校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目前,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已有成员125个,已开设152门课程,有近30万大学生学习并获得学分。
2.建设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为大学联盟课程共享理工优质课程奠定基础
学校在“能力为重、学制贯通、通识教育、学科交叉、学研融合、国际视野”人才培养体系指导下,并在大学联盟优质课程共享框架下,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重庆大学SPOC教学平台,以受众面广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建设优质在线课程50余门,累计建设通识与素质教育课程195门,每学年常态化开课120门以上,修读学生高达3.5万人次/年,为大学课程共享理工优质课程奠定了基础。
3.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建设,跨校区教学和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保障有力
构建教学平台是实现优质课程共享和推广好的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教学平台,N个教学班实现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共享,达到整体教学质量同步提高。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已建设了326门课程,教学班站点1861个,总访问量321.1万次,上传资源总量3.91万个,作业批改数量67.8万次,在公共课整体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验
1.推动教学联盟信息化支撑,增强联盟高校优势互补
为弥补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采用联盟化学科教学模式是重要措施之一,进而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资源浪费、增强优势互补。重庆大学联盟化教学在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上,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创造支撑条件为主,突出联盟化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联盟化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联盟教学的支撑环境建设,打造优质学术资源库和优势学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
2.加强跨校课堂环境建设,推动共同发展
为跨校区和不同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沉浸式教学”环境,高清互动超大视频平台提供直播、录制和收视功能,其他高校可按标准接入自己的视频教室,实现跨校授课。在此基础上建设的“联盟网上课堂”,可将录制的教学过程分路回放,实现授课场景复现,配合网络教学平台和联盟课程文献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好的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环境,实现接入高校课程和资源共享,推进联盟高校共同发展。
3.注重资源调配,形成应用推广合力
根据系统推广需要,配置相应资源配合推广工作,包括人员、经费、物资及政策等资源,以保障推广工作的资源支撑。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技术工作,包括系统部署、需求分析与设计、功能开发、系统维护、技术服务等。教务处负责业务工作,包括部门协调、人员配备、规章制度、教学安排、课程标准、推广经费、业务服务等。各学院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包括教师队伍、教学执行、学生组织等。实践证明,学校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并加强推广是教学信息化在短期内得以顺利实施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责编:王左利)
(作者单位1为重庆大学信息化办公室,2为重庆大学教务处)
专家点评
郭绍青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重庆大学通过建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以及重庆市高校信息化联盟,逐步形成了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各加盟高校的学科和资源优势,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
同时,利用高校联盟的优质资源,结合学校建立的高清互动超大视频平台、网络教学服务平台、联盟课程文献中心,开发积累了一批SPOC课程资源,在利用资源支持跨校区协同教学和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提出的基于高校联盟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促进联盟高校的协同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