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
1、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需求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保障。目前企业对专业人才动手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而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在高校内接触实际工作任务却比较少,锻炼职业能力比较困难,大量的模拟软件根本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和保证教学质量,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应备的知识和能力,高校要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没有企业真实业务作支撑无法实现,同时这些岗位任务、实操脱离全真的生产性实训环境无法模拟,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况且用人企业在面对行业竞争压力面前,企业早已把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首要建设目标纳入企业建设发展的重点规划中。缩短培训周期,尽早入校挑选培养适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已经是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所以建立运行流畅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行业服务与示范引领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共建服务平台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建设,区域电子商务行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生态圈模式”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理念与意义
生态圈本是指由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系统具有自我稳态的特点,通过生态群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循环,形成和谐稳定状态,进而繁荣发展。而将生态圈概念引入商务应用是在实践运用中总结出的一种企业间互惠互利的经营模式,强调企业不可能独立于外部环境,不与其他企业、部门进行交流就能向前发展,这个过程将企业、行业、高校、政府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系统就类似一个生态圈,生态圈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系统内互利共生这一基础,也不能缺少能够循环和传递的“能量”与“物质”,在这个模式里一个地区或区域的政府、行业、企业、高校通过资源、技术、人才均能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各方资源是互利发展的基础,技术是其内部可以传递和循环的“能量”,培养出的人才则可以看做是可以传递的“物质”,也是技术的载体,通过生态系统建设将资源整合利用,做好技术应用的传递反馈,推动产业进步、行业发展,形成四方受益的一种和谐共赢的发展合作模式。
3.“生态圈模式”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方法
3.1“生态圈模式”校企合作平台构成
生态圈平台以电子商务技术和各方资源为核心开展合作,通过技术为生态圈流动传递的导向,资源共享为运营基础,由电子商务应用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型企业、高职院校、第三方运营型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这五方为生态圈平台的构成部分,通过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做好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行业服务与示范引领,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电子商务应用型企业:该类企业多数为工贸一体企业、生产型企业,对电子商务业务运营具有热情和动力。企业的需求是电子商务运营规划,员工电子商务应用技术技能培训培养与招聘,行业企业抱团交流,进行资源共享建设商圈。该类企业可以提供的资源为多种行业的真实生产贸易环境,环境包括岗位、产品、工作任务和一线商贸、经管运营经验,在平台内功能则是商务应用的排头兵,能带动本地行业发展,可为平台提供经管类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代表性企业就是当地工贸一体企业、批发、零售型企业。
电子商务平台型企业:该类企业掌握商务运营类相关先进技术,拥有优秀的技术培训服务团队,强大的企业影响力。其需求则是将自己的技术产品服务推广,创造良好的行业环境。该类企业可以提供的资源则是行业大数据,先进的商务应用技术,强大的跨区域商圈。最重要的是该类型企业在平台内拥有尖端前沿技术,能引领商务模式和行业的发展,拥有丰富的行业产业数据信息,能为商务技术应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企业的代表就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商城这类拥有平台和开发电商技术的企业。
高职院校:现代职业院校,能针对社会、行业需求定制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方式灵活,便于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服务。而高职院校的需求就是经管类人才的顶岗实习实训环境和人才培养定位。高校可提供的资源就是进入定制化培养的学生,使其作为企业的储备人才,同时还拥有职业基础技能课程开发的丰富经验,利用高职院校开展的“现代学徒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在平台内可以承担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课程开发,校企开发电商项目,为平台提供经电商类人才培养基地,联合政府、企业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服务。
第三方运营型企业:该类企业掌握高校和企业需求,能精准对接高校和企业,能协调上述三类平台主体的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其自身需求则是借助平台资源打造专业的企业、高校的服务外包产业,树立现代服务业品牌。该类企业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校企共育人才经验,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能吸引各类技术服务企业合作。在平台内的功能则是整合资源,协调和保证各方利益,针对本地商务发展特点,提出校企合作建设项目,专注平台平稳运行。该类型企业的代表如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深圳国泰安集团、北京博导前程有限公司。
政府相关部门:这类主体是政府中与企业发展、社科服务、商贸行业管理等相关的部门。这类主体的需求是要了解所涉及和管理的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而更好的管理行业企业和推动其发展,并掌握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方针,熟悉政府推动行业展业发展的走向,能对技术、人才各类项目建设进行扶持和指导。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为商贸行业企业发展、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创业就业提供政策解读、工作指导及服务,帮助平台做好服务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定位,并提供相关扶持政策和合作项目。这类主体主要是当地的人社局、科技局、经信委等部门。
平台组成的五类主体还可以相互联合组成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这样可以聚合一部分有社会责任感,希望推动行业进步,推动技术发展的企业,与高校、政府科研机构共同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团体组织。利用这些团体组织形成行业规模优势,增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形成公平竞争的行业秩序。同时组织、团体拥有和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企业一样的资源,但更具活力,并能将优秀的企业继续引入生态圈,保持平台的活跃发展,促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并积极争取外部资源为团体共享。形成的组织、团体类型为电子商务的商会、行业协会、职教集团等。
3.2“生态圈模式”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方法——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生态圈模式”的建设首先要找到系统中能够传递的“物质”和“能量”,即人才和技术。校企合作平台存在的人才传递体系中,技术应用企业按照是否存在于系统内分为内外部。这类企业再接受了平台企业技术后,一时无法内部培养人才掌握使用这些技术后,会向学校和平台企业要求为其培养和输出专业人才,技术平台企业在获得需求后也会将需求转向学校,学校按照需求培养处人才后会向企业方向输送。
当得到企业需求后,学校按需培养人才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经管类专业中,先进的应用技术都是在于企业,这就需要企业将技术输出给学校,学校将技术进行分解开发课程,利用校企开发的课程将技术传递给学生,学生作为掌握技术的载体,进入企业后完成技术回流,带动技术更新升级。
人才需求和技术应用的传递体系需要有环境和载体才能实现运转,就需要建立能运营的平台作为载体,载体就如生态系统一样可大可小,形式可以使实训中心、基地或产业园、产教园,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一个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作为平台,将技术应用企业和技术平台企业引入搭建平台,仅这三方存在时各方容易产生本位思想,存在考虑自身利益过多导致平台运营不畅的风险,如:学校会出现过多考虑让企业投入而忽略了提供给企业资源;行业企业会为了自身在市场的占有率排斥其他企业;技术应用企业过多考虑自身人力需求,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不到位。虽然个体会有互利共生的想法,而仅靠自身的协调系统运行,系统还存运行不顺的风险。这样加入第三方运营主体协调三方资源保证运营,这类主体可以是独立的企业,也可以由政行企校共同建立,例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引入第三方运营企业对基地运营进行管理,该类企业运营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其自身资源引入更多的技术平台企业和项目,丰富系统资源;如果形成产业园和产教园就可以形成管理委员会进行运营。
最后平台进入建设实施阶段,首先要找出平台系统内所需人才、技术的传递体系和资源共享的共生体系。人才需求传递体系运行完善后就可以向系统外传递辐射人才。相互联系的体系中各方拥有利益共同点,就是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系统内资源,通过各类项目的合作建设,找到更多的系统内容利益共同点,通过项目建设满足自身需求,提升自身的能力,继而壮大完善生态圈。内部关系找到后,平台建设要依托一个载体,可以将组成方的需求、资源、项目实施等有效承载,可以产业基地、产业园、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形式来构建,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将阿里巴巴、百度这类商务技术平台企业,使用商务技术平台的阿里巴巴、百度会员企业,第三方运营企业山东网商集团,聊城市科技局、人社局相关部门,与学校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一个以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生态圈。平台合作项目有人才培养项目、技术开发培训项目、创业创新项目、产学研与社会服务项目。
结束语
“生态圈模式”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均衡建设。通过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建设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优势行业、重点发展行业、或人才需求急迫集中的行业。平台抓住区域内工贸一体企业、生产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专项培养的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电商会计等专业人才,满足行业、企业聚拢,形成行业优势抱团进步的意愿,助力政府推动互联网+新型经济模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王丹、胡燕灵.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12)
[2]廖卫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04)
[3]杨兴.电子商务行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以哈淘电子商务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04)
作者简介:李新泉,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省级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项目负责人,讲师,一级电子商务师;聊城市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工程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