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阳研制了有2.2米高度的海鸥扑翼飞行器仿生大鸟(国内第一架多段仿生海鸥扑翼飞行器),在该领域的国际专业会议上,因为尺寸大(翼展2.2米是目前最大的)、仿生性强,大鸟飞行引得专家注目。黄鸣阳介绍说,飞行器无论是动力结构还是机动效率基本都是模仿飞行动物,他的研究突破在于模仿大型鸟类这种高效率长航时、低能耗飞行,其结构更复杂更优。
黄同学凭此获得了诸多荣誉,其中最高的是日前揭晓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该活动由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等部委直接指导,全国几百所大学校方推荐本校优秀学子参评,每年仅10名获得该荣誉。
从本科开始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现在是南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几年中,黄鸣阳一共做了16项科研创新项目,主要是在飞行器方向。做科研搞创新不容易,不仅要有兴趣、灵感、思路,勤奋更不待言,而黄鸣阳坦言,他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引领、学校提供的科研环境,以及队友们的相互支持和帮助。
这是客套话吗?这16个项目中与他合作的同学多达52位,由此可知所言不虚。而老师和学校,提点指导,后援助力,都是实实在在。
老师的影响
大二,黄鸣阳组建了团队,探索大型民用飞机起落架设计。起步就请到学校这方面的专家聂宏教授作指导教师。聂教授首先帮着谋篇布局,教如何选择路线,展开流程,预测问题。黄鸣阳回忆,他们准备参加竞赛,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上交论文。他们所研究的是聂老师之前所带的学生们没有做过的,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聂老师陪他们从头开始。老师出马找来了相关专业的同学,一起了解这个领域相关的知识,然后建议队员们查看一些国内外的优秀论文,了解别人的模型的建立。在聂老师的一路指点下,团队从建模到优化,再到完成论文,最终解决了问题,
不止学术,黄鸣阳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一天下午,因为是休息日,他给自己放假,去踢了场足球。回到教研室,看到手机上好几个未接来电,全是聂老师打来的。黄鸣阳赶紧联系老师,原来,他之前向聂老师发送了一份论文初稿,有些细节问题需要商榷。黄鸣阳说,那甚至不算差错,但老师坚持要在这些细节上精益求精。
一次黄鸣阳到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老师和他沉浸在讨论中忘记了时间,等他们看表时,早就错过午饭了。师长的严谨与热情对黄鸣阳来说,不仅仅是敦促,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在科研中始终保持热情,坚持下去。
黄鸣阳成长路上还“偶遇”过几位师长,受益匪浅。黄鸣阳曾向一位教授请教如何走科技道路,在其建议指导下走上了“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之路;他曾和一位社会学专业的教授交流,偶然听到了老龄化问题,便利用暑期调研南京新区划下养老服务区域性差异,利用数学模型探讨老龄化问题;他的海鸥扑翼飞行器仿生大鸟,吸引了国际仿生学大师的眼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obot教授等对黄鸣阳提出了许多建议,并保持邮件的往来……
学长帮帮忙
在南航,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之间的“互动”开展得很好。黄鸣阳说,指导老师往往提供的是学术上的指导,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他们习惯于寻求学长们的帮助。虽然,大家做的项目不同,但是项目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团队正经历的挑战和困难,很可能是学长们经历、研究过的,就可以迅速帮他们“对症下药”。
飞行器的试飞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次的失败,飞行器一次次摔下来,特别虐心。有一次,黄鸣阳他们在研究的是一架无人机飞行器,升力总是达不到要求。黄鸣阳便找到了做这个方向研究的学长,学长听了他说的种种情况,建议从分解装置着手,换一套更小一点的电机,包括螺旋桨等实验器材的更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升力还可以提高续航时间。他们按照学长的建议进行了优化,很顺利地解决了让他们苦恼的问题。
说起学长们的神奇,黄鸣阳还记得,他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就是和上一届的学长合作。“他是编程大神,合作得很愉快,比赛过程中每天睡眠九个小时,很轻松地拿到了全国一等奖。”黄鸣阳笑着说。在学长们的帮助下,黄鸣阳和团队成员们不断完善、提高。如今,黄鸣阳已经是被学弟学妹们追逐的明星学长了,他自然地延续“传统”。在交流研讨会上,黄鸣阳会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学弟学妹;在实践中,看到学弟和自己曾经一样,不断地经历失败,他会帮着分析失败的原因,还会用自己的例子告诉他们失败也是成长,要不断调整心态。“我是在摸爬滚打中前进,比较看重自立能力的培养,不断地提升能力,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在失败中前进。科创作为一种信仰,需要坚持,然后在奋斗的过程中收获一份快乐。”这是黄鸣阳在金陵科技学院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节上与学弟学妹们分享的科研创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