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教育集团执行校长。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士、硕士。多年中小学竞赛数学教学及超常儿童教育研究经验。
数院出来的,当老师好
须佶成从本科开始,就去人大附中做兼职,研发教材,组织考试。从他们这级开始,北大的理科院系的学生,帮人大附中做了很长时间事情。须佶成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了帮学生的成就感,特别开心,看到学生成长很受鼓舞,因为这种感觉一直在,须佶成后来创办企业从开始就“不是太偏向于商业”。
创办企业有时也是缘分,从2003年开始,须佶成准备留学读精算,但签证一直签不下来,于是开始找保险公司的工作,在友邦北京的总部面试,当时已经是最后一轮面试,是副总来面的,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就定了。领导看到他有兼职经历,就讲进了保险公司做精算师很忙,周末都是要加班的,问他怎么看。意思兼职以后肯定不能再做了。而须佶成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从来没有放弃辅导学生的想法,所以当时回答得非常不好,完全不是按照领导的期待回答的。
须佶成记得很清楚,出来后就在三环和长安街交汇的国贸桥下,他决定“我不干了”。如果完全放弃教学他内心觉得可惜,他明白了自己想干的第一件事还是做个好老师。须佶成后来回到数学学院和同学交流时,说他认为北大不同院系风格不同,数院还是偏学术,这个氛围决定了他还是选择做个老师。
但须佶成也没有想找个公立学校,觉得受约束,有许多框架像枷锁,他总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点事情,他认为可能北大的同学都有这个想法,别人看来或许是毛病,会说眼高手低。但这是由北大特质决定的,北大的管理、课业氛围比较宽松,注重大家的自由发挥。
须佶成想当老师也是有底气的,他兼职时带学生成绩很好,有一年北京高考前十名中,他辅导过8个。2007年他的一位老师与人大附中合作了一个项目,老师让他去管理,他这算进行业了,两年后开始自己创业了。找了几个合伙人,基本上都是北大的。有数院的、物院的、化院的等。都是在人大附干活时认识的。
刚创业时父母特别反对,觉得这就是个没有证的小学老师,还找了须佶成在北大的老师,但老师没有劝阻,还鼓励他按自己内心的想法做,并表示会全力支持。
互联网上才有1千万学生
2010年高思成立,像北大校友创办的新东方和学而思一样,主要做线下培训。须佶成卯足力继续当好老师,“我上课时我老师的孩子、孙子,都在这儿上。”老师水平都很高,让老师们相信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需要不断提高水平。
高思把办公地点选在“中国教育的靶心”——往北1公里清华,西边2公里北大,南边对面北航,中科院的一些院所分布附近,往东1公里是学院路,最好的大学和学生聚集在此。
高思做了4年后,从2014年开始了巨大的转型。因为觉得只做线下培训,能够服务的人总是有限的,如果把掌握的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大价值化,就可能辐射到更多的人,他们决定,把自己最具竞争力的教研和产品向行业开放。这一定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知识的积累,学霸们的积淀”,高效地传播和复制。这是“互联网+教学”,老师课堂的授课,课后老师对于学生的服务,全部互联网化。学生的学习也是在线的,不再以书本为主,不再以白纸黑字的教材教参为主,而是以视频、图像、互动的工具、游戏等为主。
这个“互联网+教学”的平台是和行业内的各个培训机构共享的,一年后已经服务了1300家学校了,教学点5000个左右,同期在学的学员40万人。高思已经不是一家线下的培训学校,而是说一个行业的教学标准、产品标准的一个提供方,基于在线的提供方,
以前培训机构主要通过开分校来扩大学生数量,高思的模式不是多开分校,而是把精力用在研发和平台,用高思平台的客户能多招学生,家长学生的收获可以更大。
在须佶成看来,力求为更多的人服务是高思的基因。高思的办公楼是2012年购置的,当时这个楼很破,没有装修,没有强电弱电、上水下水、暖气、空调、消防,连窗户都没有。当时高思才成立2年多,如果不买这个楼,省下的钱可以开20个教学点,那对营收肯定很有帮助,但20个教学点服务的人还是很有限的。高思把最好的教师也放在楼里搞研发,就想提供好的产品出来,而且公开出版内部的教材。须佶成并不担心别人copy,他自信研发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而且整个服务流程体系,全部线上化的这种体系,老师的授课,还有课后提供学生的一些服务,这些是积累在平台上的,别人怎么也copy不了。
对于未来的发展,须佶成觉得空间无比巨大,中国有3000个县,县下面还有无数农村,他们的教育和大城市差距太大了,“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地武装他们,我们希望能够在2020年的时候让1千万学员受益。”
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地武装他们,我们希望能够在2020年的时候让1千万学员受益Q&A
Q:在北大学习累吗?
A:数院名列四大杀人院之一,大家都在闷头学习。一进数院我就知道我是聪明人里头最笨的那种。我是通过高考而非竞赛保送进来的,还是北京高考(笑)。那些保送生是真的聪明,你死活想不明白的题他们觉得很容易。当然这些特别聪明的人也会成为好的老师,我们这儿最好的老师就是数院的,拿过数学竞赛第一名,他现在负责一个团队。
Q:对师弟师妹求职有什么建议?
A:我们的教育中,职业规划有缺失。现在交流和实习的机会很多,应该多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弄明白将来想干什么,对什么东西有兴趣。要没有接触,何谈兴趣呢?我现在干了这事儿,为什么干这个呢?因为念书时去兼职做了这事,做了我觉得很喜欢。于是当别人跟你说你要把这事儿砍了的时候,你就觉得不愿意了,这股劲儿就上来了。如果之前没有接触的话,就会很迷茫,不能到了毕业的时候,去找工作的时候,去撞,那样纯粹是凭运气,抽奖那种感觉。也许最后找的工作也不错,收入也不错,可是不见得是你真想要的,不一定很快乐。
Q:您有什么座右铭吗?
A:算不上座右铭,我把我们的战略表述为:为他人创造价值越大,自身价值就越大。这一条是互联网的生存法则吧,它的一切价值的前提是为别人创造方便,所以它在行业当中练就了一身为客户好的本领,客户是上帝……然后它就开始进入到其它行业当中。在互联网时代你删个app就太容易了,所以必须是一下子让人心里有一点小感动,有点小爽,它才有发展基础。
Q:接下来有计划开全日制的学校吗?
A:这还是需要有一个时间的积累,如果能有机会一定要做,但是需要资金、品牌、管理,包括社会资源等慢慢地积累。我听说有的大学想在海淀再找一个校区都根本找不到,北京想找一个地方确实很难。这个东西不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来。如果做全日制学校,我第一个广告就是:让孩子周六日绝对不用出来再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