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我叙述:“我家父母是做生意的,虽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家里也有房有车,生活相对富足。小时候印象中父亲经常不在家,回来后也不怎么跟我说话,很严厉,脾气不太好。家里生意起起伏伏,换了不少行当,都是父亲折腾。妈妈要强,每天风风火火,敢作敢当。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做生意赔了,很多人来家里要债,父亲躲出去很久都没回来,妈妈每天应付要账的人。
我印象中最早的恐惧和焦虑就来源于那段时间,觉得家里的房子像是没有顶了,门随时会被人踹开。只有晚上夜深人静了,躺在妈妈身边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安全和安静。
我印象中那时候妈妈没有哭过一次,但经常会在没人的时候咒骂父亲。
几年后,欠债全部还清,父亲才回了家,又开了一家小店,生活慢慢有了起色。那些曾经上门要债的人,又成了父亲的朋友和伙伴,时不时来家作客。我每次看到他们的时候,都能想起他们当年来要债时候的可怕面孔。
“妈妈一直对父亲很不满意,经常会说父亲脾气差、心气高、能力差,不能踏踏实实做生意,拖累了家庭和孩子。我跟父亲的接触很少,家长会或学校活动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参加,父亲一次都没参加过。父亲会给我买一些玩具,但从来没跟我一起玩过玩具。
“对父亲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疏远的,甚至是矛盾的。我初中的时候比较叛逆,不好好学习,不回家,跟一些退学的社会青年混。那时候父亲在外做生意,因为我的事情特意赶了回来,把我从网吧带回家,打了一顿。这是我印象中父亲唯一一次打我。我被关在家里几天,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又去外地做生意了。妈妈忙,也没有太多管我,那段时间是奶奶陪着我,跟我讲了父亲的不易,父亲为了付我的学费(我在自费的寄宿学校)多么辛苦。我当时内心是很不以为然的。
“我感觉自己深深的自卑——我不知道如何承担起我的生活;我还发现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能力比我强、性格强势、能指引我给我依靠的女人,可是这样的女人却看不上我。我也觉得这种需求好像也不太对劲。我读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自我分析,这样的性格形成,跟我的父亲有关。”
听完A君的诉说,我给他留了个作业。“你回去跟自己的爸爸多交流,聊聊以前的事情,聊聊你对他的一些‘疑问’。需要注意的是:去发现一个真实的父亲,而不是妈妈或奶奶描述中的父亲。”
“真实的父亲?”对我留的作业,A君起初嘀咕着,一脸茫然。
他回去做了。“最近这段时间,我经常会在妈妈不在的时候跟爸爸聊,聊他那次‘出逃’。我才发现父亲完全不是原来我想象中的样子,不是妈妈口中说的‘懦弱、无能’——那次事件之后,爸爸(在咨询中第一次用“爸爸”这个称呼)在外打了几年工,什么苦都吃过,攒一些钱,就寄给妈妈交给债主。由于爸爸源源不断地还款,那些债主才不再来家里闹,而且爸爸从来没埋怨过妈妈对他的指责和怨恨。”
“我第一次看到了感受到了鲜活的‘爸爸’,在与爸爸的聊天中,一直感觉内心有东西在涌动、在活跃。我好像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父亲是一个隐在家庭关系身后的角色,我们认识到的父亲,往往并不是真正的父亲,而是“别人描述中的父亲”,例如妈妈描述中的父亲、奶奶描述中的父亲……
“真实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客观真实的父亲”,只有一个直接认识到的,看到的真实父亲。他是不完美的,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是瘦弱的,但通过直接的认识和感受,我能从心底链接到这位有温度的、活生生的父亲,而不是一个“父亲符号”。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