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文村:山居种子长出新村

文村:山居种子长出新村

时间:2024-11-05 01:21:18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成立10周年之际,院长王澍提出学院未来10年的整体研究将全面向乡村建设转型。

选址文村:山居最后的种子

2012年,王澍老师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奔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文村。

在王老师眼中,富阳文村的农居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描绘的山居最后的种子。“这个村子并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老房子只剩下不到一半了。”在文村之前,王老师已经带领团队已经做了十年调查,在浙江省深度调研了约300个村子。

最终,文村成为王老师心目中“乡村城市化”社会实验的最佳场所:“这个处于山区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小村,有40多幢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它们沿溪而建,采用当地常见的杭灰石建造,每块石砖保留着不同的纹理,看似信手拈来,却又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

此前,文村有过一个“文村新村”的建设规划,准备在原来的集中居住区中通过拆旧房建新房的方式开辟一块地,并且设计好了15栋欧洲别墅式的农居房。

在王老师看来,村民需要新的文村,但新文村绝不能和老村脱离。新村最理想的形态,是像在老村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我想利用当地的传统建造材料就地取材,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进行外立面设计,或用青色条石垒起墙体,或在粉墙黛瓦中嵌入实木结构,或者墙面直接用上村子里的黄黏土,让其与明清老建筑相互呼应。”

最终,文村接受了王老师的建议,不采用原有的规划,并与王老师一起开始了“实验”。

改造文村:要漂亮新居,更要舒适生活

除了政府的支持,“实验”同样需要村民们的理解。村民性子朴实,却也敏感。按照文村原有的肌理和土地,王老师重新设计了24种农居,包括八种形态,每种形态又设计了三种变化。他拿着设计图,挨家挨户询问村民的意见,村民在欧式别墅与新型传统民居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王老师无奈,却也明白首先要和村民们找回古村的感觉。

王老师和村民重新打量起老民居逼仄的巷道。“为什么路这么窄?祖宗就是要把地让出来,给天地、给环境,这是一个生存意识,也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生态意识。”话虽然有些文绉绉,但在耕读传家的文村还是获得了一些村民的认可,他们进而去说服家里的老人们。慢慢地,村民们都理解了王老师的良苦用心,开始对未来的漂亮新居有了期待。

接下来的工作,是采集村民对于自家的要求。“厨房和厕所的空间要大”“要有柴灶、农具室”“要能开进私家车”“想要个地下室”……为了逐一实现,王老师和他的团队不知道在方案中修改了多少遍。

新居开建,有的用青色条石垒起墙体,有的在粉墙黛瓦中嵌入实木结构,还有的墙面直接用了村子里的黄黏土。所有隔断都用木头幕墙打造,院内都设置了天井,进门处有存放农具的储藏空间,厨房宽敞且可以使用柴灶。每户人家门口还有一个小空间,方便妇女和邻居交谈,或者做手工、休闲。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日常用电可以自给自足……

农居不远处的村口,三角亭、风雨廊、公告栏以及可遮挡风吹日晒的休息长凳也逐渐配套齐全……

2016年第一批房子建成后,村民开会。第一批13户村民有两个选择:挑一栋新房子,或选择村子里一块土地自己建房。最终,13户村民中有12户选择了王老师设计的新房子。

目前,已有36户农居建造完成,以河为轴,西新东旧,相映成趣。

责任编辑:曹晓晨

不和老村脱离,是新村建造最理想的形态。这些新建造的农居疏密有致,就像是在老村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