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啃一学期《资本论》

啃一学期《资本论》

时间:2024-11-05 01:06:41

彭煜荣,中央民族大学“孝通本科创新人才实验班”2016级学生。人文社科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别自然科学的学习。数学系的同学可能未必会去读笛卡尔的《几何》,物理系的同学也未必会去读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这是因为如今在数学、物理学科领域已有一套更加准确、更加完善的关于定理、规律的表述,掌握这些表述便足矣。而人文社科是阅读经典,文学系的同学阅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历史系和政治系的同学阅读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哲学、社会学的同学读福柯的《词与物》、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灵光

经典“怎么读”?这些承载着深刻思想的好书不那么容易被读懂,不那么容易被理解。

这个学期之初,班导师组织读书会,精读《资本论》第一卷。

我们每次大约阅读一二百页,一两个星期讨论一次。参加读书会的八位同学轮流主持,每个同学首先分享各部分主体思想,再对文本进行共同的探讨。中间时常迸发许多思想的火花,思辨、质疑、争论时常不休。

我基本都是在图书馆进行阅读,专门规划出时间,比如晚上进行阅读。读完一节,在本子上记录几句;读完一章,进行一些总结,将小节内容进行串连。读完一节的简单记录是快速记下重点,又不至于打断阅读的节奏;读完一章的总结相当于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意欲表达的东西,整理思路、深化理解。

在阅读中可以随时记录脑海中生出的“灵光”,譬如在读到第六十六页“它(麻布)的价值存在通过它和上衣相等表现出来,正如基督徒的羊性通过他和上帝的羔羊相等表现出来一样”一句时,我便想到了福柯关于牧领权力、生命政治的相关论述,便在文本旁简单写下“福柯:牧领权力,生命政治”;在读到“商品拜物教”一章时,我亦联想到齐美尔的《货币哲学》,联想到霍克海默、阿多诺的文化商品拜物教批判,便在旁边写下“齐美尔、文化工业”。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阅读中,我留下了大约三万字的内容梳理。

标题

如何理解各章节内容乃至各篇的文本呢?认真阅读显然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除此之外,我特别重视标题。在阅读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时,起初稍有困惑,尽管能明白这一部分中威克菲尔德的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但却不甚理解马克思此处行文于总体结构而言用意何在,因为在前一章中马克思已经通过此前细致严密的论证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覆灭,第一卷似已达到高潮。

后来,当有一天晚上我盯着第一卷目录后的第一页,上面写着“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我终于在这个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评”中找了问题的答案。二十四章概括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与发展,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壮大和灭亡的历史趋势,是对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的全面总结。

从《资本论》第一卷的正标题的角度看,到此应该结束了。但是,从第一卷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来看,尽管马克思在第一卷中穿插了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的批评,但似乎还是缺少一个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总批判。而第二十五章即出于此目的,围绕资本的本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了一次总的批判。通过对威克菲尔德殖民学说的系统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拜物教,并使得《资本论》第一卷正副标题都得到很好地呼应。

所以,在对某一文段乃至某一篇章的阅读过程中,要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出标题,知道作者的论述重心在哪里,以免迷失在作者细密的论述中。

意图

除了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之外,我们还需要跟上作者的逻辑,知道作者在“怎么说”,要尝试去理解作者的行文的逻辑和意图。记得有一次读书会的讨论中,同学谈到觉得马克思在第一卷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中,稍显突兀地提到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使工人生活资料变得便宜,这与后面论述的资本家直接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看起来略有不合,不知道如何统合理解。显然,这里就需要我们在对概念有着明晰理解的基础之上去思考和追问,才能了解作者为何如此行文。

我们首先需要聚焦这一章的题目“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结合马克思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我们需要去思考,当在工作日时长一定的时候,提高剩余劳动时间则必然意味着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必要劳动为何称之为必要?正是因为工人在这段劳动创造的价值等额于资本家所给予其的工资,而工资则等额于工人维持其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以追问到此便十分明晰了,当必要劳动时间需要缩短,我们自然可以追溯到提高某些部门的生产力从而使工人维持生活的资料价值降低,但是这样间接提高剩余价值率的路径太过曲折,资本家的直接手段是通过提升工人生产过程本身的效率,从而直接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率。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尝试这样去思考,才能理解作者为何如此论述,其相关论述又是如何统合起来的,才能在心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完成了对第一卷基本内容的阅读及思考之后,我们便能比较清晰地提炼出马克思在第一卷的论述逻辑:从商品入手,基于劳动的二重性,指出资本家在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必然引起资本的扩张,同时不断进行的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最终必然使得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这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爆发。

当明晰了这个主线之后,回过头来再思考文本,可能会又看到一些当时忽略的东西。在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时,主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同时,需要注意,马克思同时也点明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从“协作”一章开始,便指出协作使生产社会化了,而最后的利润仍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追问

在基本理解文本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和追问。“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基础,可以尝试去思考: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在何种意义上去理解“创造”?何种意义上去理解“价值”?马克思在后面的文本论述了机器并不创造价值,而仅仅是转移价值,那么是否人类劳动也可能仅仅是转移了价值呢?

我个人对于经典原著的阅读方法,基本如上所述。不过与此同时,在阅读经典原著时仍觉得困难,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思维能力相较经典原著广阔精深的思想仍很局限,二是知识储备的欠缺。

阅读过程实际上具有反身性,亦即阅读就是进一步更好阅读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晓丽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