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0000年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山谷之中,咆哮声和吼叫声交织在一起。一头刃齿虎用强有力的前肢将它的猎物平头猪按倒在地,然后把自己长而锋利的尖牙刺入平头猪的喉咙。鲜红的血液从平头猪的脖子处喷溅而出,它挣扎了一会儿便没了气息。
刃齿虎松开了嘴,舔着唇边的鲜血。就在这时,草丛中传来一阵响声,几只恐狼出现在刃齿虎面前。恐狼微张着嘴巴,长长的舌头耷拉在嘴边,一双双眼睛贪婪地盯着肥硕美味的平头猪。很明显,恐狼是来抢夺食物的,它们摆开阵势,向刃齿虎步步逼近。
刃齿虎发出怒吼,但这群恐狼毫不畏惧,它们继续向刃齿虎逼近。刃齿虎明白,这群恐狼都是“老手”了,想把它们赶走很难,但刃齿虎还是想保住自己的食物。一只大个子恐狼试探性地向前迈了几步,刃齿虎抬起爪子拍了过去,但是被恐狼敏捷地躲开了;另一只恐狼趁机从后面偷袭,它溜到刃齿虎背后,突然狠狠地咬了一口,吓得刃齿虎跳起来慌忙躲闪。遭到偷袭的刃齿虎显然被吓坏了,它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与一群恐狼对抗,于是非常不甘心地转身离开了。
看到刃齿虎被吓退了,恐狼争先恐后地冲向平头猪。那只大个子恐狼是狼群的首领——头狼,它咆哮一声,走了过来,其他狼纷纷退到一边,让头狼先进食。
北美巨狼
今天的北美洲生活着许多犬科动物,包括著名的灰狼和郊狼,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出没于崇山峻岭之间。其实,早在几万年前,北美洲还生活着另一种体形更大的犬科动物,也就是今天的主角——恐狼。
人们最早发现恐狼的化石是在150多年前,当时美国俄亥俄河的水位下降,河岸边露出了许多犬科动物的骨头。人们将骨头送到了著名古生物学家约瑟夫·雷迪手里,雷迪很快就判断出,这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大型犬科动物,并将其命名为恐狼。
恐狼的样子和今天的北美灰狼很像,但恐狼体形更大、更强壮。从现有的化石来看,恐狼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狼。
恐狼肩高1米,体重能达到70千克,在体形上比北美灰狼大了约10%。恐狼的脑袋尖尖的,一对大眼睛炯炯有神。它们身体矫健,四条腿细长而有力,身后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
尽管恐狼与北美灰狼长得很像,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从头骨上看,恐狼的头部更大,牙齿也更大,这表示恐狼具有更强大的咬合力。相比之下,恐狼的腿要短一些,而且腿骨也更粗壮,所以研究者推测,恐狼应该没有北美灰狼跑得快。
从恐狼头骨化石中,可以看到一对粗壮的犬齿恐狼的骨架
沥青坑里的恐狼
一般来说,在野外,古生物的化石是很难完整保存下来的,但在拉布雷亚沥青坑却是个例外。这个神奇的地方位于洛杉矶市区,是石油冒出地面干涸之后形成的天然沥青坑。由于烈日长期曝晒,沥青变软,非常黏稠,不论何种生物,只要陷进去就难以脱身。
古生物学家在这个不断冒泡的黑色沥青坑里,发现了无数古生物的化石,其中就包括恐狼。到目前为止,专家已经清理出了3600多只恐狼的化石,这一数量比这里发现的其他食肉动物的化石总和还要多!
以拉布雷亚沥青坑的发现为基础,人们修建了乔治·C·佩奇博物馆,专门用来展示沥青坑里发现的各类古生物的化石。在博物馆中,有一面墙上整齐地摆放了404只恐狼的头骨,画面相当震撼。
因为在此发现了如此之多的恐狼化石,古生物学家推测,这里曾经有许多食草动物陷入沥青坑中,比如猛犸象和野牛,这些动物的尸体引来了许多恐狼,结果恐狼也因为不小心而陷入其中。千万年过去了,陷入沥青坑中的动物变成了厚厚的化石,直到被人类发现。正是这个大自然的死亡陷阱,帮我们保存了大量的恐狼化石,为日后古生物学家研究恐狼的生活习性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恐狼的复原模型恐狼的灭绝
恐狼出现在12.5万年前,直到9000年前才从地球上消失。其实恐狼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北美洲,在南美洲也曾发现它们的足迹,从阿拉斯加寒冷的冰原直到玻利维亚的群山之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可以说恐狼是自然界中的生存强者。
恐狼不仅生存范围广,种群数量也非常多,拉布雷亚沥青坑里的发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与恐狼生活在一起的食肉动物还有个头巨大的短面熊、拟狮和刃齿虎等,它们在体形上都要比恐狼大得多,但是却不像恐狼这么常见。其实在恐狼生存的时代,就已经有北美灰狼了,两种外形相近的动物曾经长期共存。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推测,当时北美灰狼的数量只有恐狼数量的五分之一,看来它们有可能长期受到“大表哥”恐狼的欺负呢。
足迹遍布北美洲的恐狼却在9000年前全部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或许,这要从人类进入美洲说起。智人在距今20000年前,以亚洲为起点,经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然后便开始由南向北,对美洲的大型动物进行杀戮,许多大型动物因此而消失。对于恐狼来说,这是一场灾难——不仅自己的生存面临着人类的威胁,其赖以生存的食物也变得越来越少。这被认为是恐狼最终灭绝的原因之一。
在这场灾难之中,原来处于弱势的北美灰狼挺了过来。尽管没有恐狼强壮,但是北美灰狼更聪明、跑得更快、食性也更广,它们代替了恐狼,成为北美洲最常见的犬科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