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钟晨(武汉铁路职业.."/>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高职院校“订单班”学风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订单班”学风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4-11-04 04:50:06


    孙浩钟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武汉430200)

作者简介:孙浩(1985-),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订单班”学生的问卷调查,辅之以个别访谈,对“订单班”学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订单班”学风整体较好,但仍存在着学习消极、纪律涣散、成绩较差等问题。结合实际,从教育教学、学生个人、订单企业、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学风现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订单班”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订单班;学风现状;影响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订单班”是高职院校根据订单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与订单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学生管理、考查考核等方面共同合作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
    [1,2,3,4],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习实践、学生就业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实际运行中达到了校企双方预期目的。

“订单班”学风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订单学生思想道德层次、专业技能水平、基本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订单班”学风现状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企业的人才需要,关乎订单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因此备受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关注
    [5,6]。

2.“订单班”学风现状

本文立足实际,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调查法,在“订单班”中发放200份“高职院校订单班学风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回收186份,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回收率为93%。访谈调查法则利用日常谈心谈话和座谈会,了解“订单班”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情况,是对问卷的有益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订单班”学风整体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积极,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消极,成绩较差[6]。同时,调查表明“订单班”学生学习缺乏原动力,纪律较差;近一半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还有个别学生则对学习方法没有概念;超过50%的学生成绩平平,甚至有不及格现象;仅有47.31%的学生认为周围学习氛围较浓厚。

3.影响因素分析

从各企业的“订单班”管理办法来看,“订单班”的末位淘汰制无形之中给订单学生以学习压力,这也是“订单班”学风整体较好的根本原因。

结合调查问卷、访谈及作者实际工作经验,认为目前“订单班”学风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相互交叉,相互作用,推测“订单班”学风问题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

一是随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日益大众化,在现行招生录取机制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总体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方法不当,即使进了“订单班”,也很难扭转已经形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这也是“订单班”学风问题的根源性因素。

二是高职院校囿于师资力量薄弱和硬件设施不足,部分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更新不及时,未能适应目前学生思想、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新常态。加之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一般,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教学经验尚浅,示范作用不强,极大地影响了订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高职院校“订单班”管理理念滞后,片面依靠制度管理,未能重视订单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和管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较少,未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实际,造成学生被动地适应规章、应付管理,学习缺少主动性[7]。

四是高职院校由于专业设置、管理理念、办学层次、文化积淀等方面的原因,课外活动种类偏少、水平偏低、专业性不强,校园文化建设虽有一定成效,但在对学生的教育熏陶上还显不足,在学风建设上未能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五是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集中体现在奖惩制度和订单班淘汰制度上,一方面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奖励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发挥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对学习成绩差、违纪违规学生处理不到位,纵容了这部分学生的行为。再者,学校片面追求就业率,未能落实订单班淘汰制度,没有学生因学习成绩差或违反校规校纪而淘汰,使学生有恃无恐。长此以往,学风难以制度保障。

(二)学生方面

一是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企业的要求认识不到位,对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清楚,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积极,不主动,消极应付。

二是中小学阶段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订单班”后,虽有末位淘汰制的压力,但由于惯性影响,很难迅速转换角色,积极学习。

三是学生不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检验条件,持侥幸心理,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订单学生多,不会淘汰到自己。同时,一些成绩差学生自认有一定社会资源也不会淘汰自己,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四是错误观念的影响,“进了订单班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在“订单班”中有较大影响,调查发现38.71%的学生对订单班学生管理制度了解程度较低,甚至10.2%的学生不知道订单班有淘汰率。在此观念影响下,部分学生对学习持可有可无态度,消极对待。

(三)企业方面

一是招聘门槛较低,招聘方式单一,学生应聘难度不大,使订单学生感到就业机会来之容易,从而不珍惜就业机会,不能给学生造压力,学生自然没有学习动力。

二是订单企业面向全国多所院校组建订单班,点多面广线长,时间精力有限,无法过多参与过程管理,每学期最多抽验一次。甚至一些订单企业在订单班组建后基本没有过程跟踪监督,学生毕业后照单全收,对学生没有约束机制,这也是学生中存在“进了订单班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观念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学生学习完全靠自觉,学习积极性必然大打折扣。

三是“订单班”管理、奖惩、淘汰制度形式化,落实不到位。一方面“订单班”管理基本靠学校,企业虽有“订单班”班主任,但受制于各种因素,企业班主任往往成了通知发布者,未能够在“订单班”管理和监督上与学校班主任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奖惩制度不完善,订单企业奖惩制度处于摸索运行中,制度设计不能很好切合学生实际,更有甚者,一些订单企业没有奖惩制度。再者,部分订单企业的淘汰制度存在设计缺陷,考评方式单一,还有一些订单企业淘汰制度落实不到位,未能在学生中起到警示作用。

四是缺少企业文化宣传教育。从实际“订单班”培养情况来看,订单企业在过程管理中对学生的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相对较弱,一是宣传教育次数少,二是宣传手段老化,三是宣传时间不长。缺少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订单学生,很难形成对企业的认同和作为企业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学生对企业的要求仅仅是表面应付,难以在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为企业努力学习以便为企业做贡献的意愿。此外,个别企业对订单班的管理表面化简单化,以势压人,让学生难以信服,加剧了学生对企业的不信任,学生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

(五)家庭方面

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导致学生在入校前养成一些不良学习习惯,而相当部分父母对学生听之信之任之,重视学生的物质需要,轻视学生的精神需要,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引导。

二是部分父母观念落后,与学校老师和学生本人沟通较少,对“订单班”培养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不了解学校和企业对订单学生的淘汰标准,甚至不知道订单班有淘汰制度。很多父母认为进了订单班就万无一失,疏于对订单学生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仅仅依靠学校力量,无法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的局面。

(六)社会方面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已经渗透并影响到在校学生,进而影响到学风,急功近利的思想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缺乏原动力,认识不到学习对人的发展的长期影响,外在表现就是学习浮躁不深入,学风受到极大冲击。

此外,虽然社会正面引导宣传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失效,但仍存在着宣传形式化、口号化、空洞化、运动式等问题,没有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思想阵地被不良思想占据,正能量宣传在推动学风建设上作用有限。

4.结论与建议

立足目前“订单班”学风整体良好,但同时存在学习消极,缺乏原动力,纪律涣散,成绩较差的现状,结合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加强“订单班”学风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学校一要进一步加强“订单班”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转变错误观念,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订单班学习任务和订单企业的验收和考核工作,实现学生到企业的无缝对接。二要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用制度来约束学生,比如认真落实学生操行量化评比制度、双班主任制度、虚拟班主任制度等。同时要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选树典型,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示范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招聘录用方式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和思想,参与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加强过程管理,优化制度设计,将“订单班”管理制度、双班主任制度、末位淘汰制度、奖惩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宣传,用企业文化引导学生,用企业文化教育学生,不断增强订单学生企业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发订单学生努力学习奉献企业回报社会的斗志。

订单学生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校企双方的规章制度,增进企业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提升综合素质和思想水平,为今后到企业工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家长要及时与学校沟通交流,了解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与学校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营造学生积极学习的屏障。

参考文献

[1]李攀.订单培养模式下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策略研究—基于某高职订单班学员的调查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3).

[2]郭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订单班考评体系的构建[J].经营与管理,23-25.

[3]张继红,翁淑珍.订单班班企文化融合研究[J].商业文化,54-56.

[4]陈传端.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

[5]王建辉,陈大鹏.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及学风教育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6),169.

[6]高宪平,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

[7]魏广东,蒋文云,刘凌.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

本文为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订单班学风管理探讨》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Y179。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