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服务学生”: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

“服务学生”: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4-11-04 04:15:51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工作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这些转变主要表现为:⑴高校校生关系的变化,即从行政关系向平等的民事关系的转变。⑵学生管理理念的变化,即从把学生看成是被“管理的对象”到把学生看成是被“服务的对象”的转变。⑶学生管理职能与范围的变化,即从管“人”到管“事”的转变。⑷学生管理组织模式的变化,即由分散模式向专职与综合模式的转变。⑸学生管理队伍的变化,表现为数量进一步充实,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趋势明显。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学生”模式正在形成。与课程和课堂教学等不同,学生工作侧重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氛围,促进学生在职业定向、情感、道德和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

关键词:学生工作学生管理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ServiceistheInevitableChoiceoftheStudentWorkinColleges

Zhouli1LiuJunxue2

(1.EngineeringTrainingCenter,HunanInstituteofTechnology,Hengyang,Hunan,421002,China;2.HunanInstituteofTechnology,Hengyang,Hunan,421002,China)

Abstract:SincethefoundingofnewChina,especiallysincethereformandopening,extremelyprofoundchangeshavetakenplaceinuniversitystudents'work.TheseMainchangeshow:(1)Thechang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universityandstudent,thatisfromadministrativerelationshiptotheequalityofcivilrelationship.(2)ThechangeofmanagementconcepttoStudents,thatisfromthestudentsasbeing"managementobject"toputstudentsasbeing"serviceobject".(3)ThechangeofmanagementfunctionandscopetoStudents,thatisfrommanagementof"people"to"thing".(4)Thechangeofthestudentmanagementorganizationpattern,thatisfromdispersionpatterntoprofessionalandcomprehensivemode.(5)Thechangeofstudentsmanagementteam,thatshowthenumberoffurtherenrichment,structurewasfurtheroptimized,specializationandprofessionalizationdevelopmenttrendisobvious.Thesechangesmark"servicestudents"modeisformed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boutthestudentwork.Differentfromcurriculumandclassroomteaching,studentworkisfocusedongrowthuptocreateagoodatmosphereforstudents,promotestudentsintheprofessionalorientation,emotional,moralandsocialdevelopment.Thestudentworkin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shoulderingtheimportantrole,isanimportantcarrier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themainway.

Keywords:StudentworkStudentmanagementServ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拓展,内容和体系不断丰富,学生工作日益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校学生工作,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演变:“服务学生”模式逐步形成

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从直接的承继关系来看,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全国解放之初,国家通过对大学进行改造,在高校建立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之后,又逐步建立了专职政治辅导员制度。至文革前,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体系,高校学生工作从属于或者说隶属于这一体系[1]。但这一体系在“文革”中没有得到延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高校学生工作,一方面恢复了文革前的做法和重建了文革前的体系,另一方面面对新形势,“学生管理”受到重视和强化。在这一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高度重视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管理。国家先后颁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守则》、《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等,尤其是在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学生管理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第二,学生工作独立地位逐步显现。各高校逐步设置了学生工作处(部),过去散见于各部门的具体的学生事务如招生、学籍、奖惩、毕业分配等工作,逐步划归到学生工作处(部)主管。第三,助学金开始改为奖学金,逐步试行学生贷款,毕业生实行“供需见面”等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圳大学等一些高校开始设立勤工助学,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管理机构,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功能开始出现。

党的十四大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又一次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开启了由“管理学生”模式向“服务学生”模式的转变,学生工作独立地位逐步形成。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主体地位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高校学生工作必需重视对学生需求的研究,尊重学生的正当权益;第二,高校学生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具体事务如贫困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宿舍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这些事务难以归纳到传统的学生工作体系中;第三,学生工作职能不断扩大并开始出现分化,分工越来越细,许多高校在此期间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服务与管理中心,宿舍管理办公室等;第四,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专业性逐步体现。学生工作人员准入门槛逐步提高,系统的学生事务管理专门培训逐步开展。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演变:“服务学生”模式形成的具体表现

循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历程,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学生”模式形成具体表现为:

第一,高校校生关系的转变,即从行政关系向平等的民事关系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就在于逐渐明确和强化了求学者及其家庭的市场主体地位,高等教育逐步过渡到一种“选择性教育”。学校与教育需求者(特别是求学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教育供求关系。⑴国家从根本上取消了“统招统分”的政策,打破了计划体制下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劳动力资源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求学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完全是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商品的供求关系,人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对高校的作用为:人才市场产生对人才的需要,人才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而自主接受高等教育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直接促成了高校校生关系的转变。⑵“交费上学,自主择业”使求学者及其家庭对学校与专业的选择愿望日益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招生面临困难,新生入学到校率低,学生休学、退学、转学等比例有所上升,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求学者及其家庭市场主体意识增强,“选择性教育”开始形成,标志着平等的高校校生关系已经初步形成。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等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选择性教育”和“求学者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校生关系的转变[2]。

第二,“学生观”的变化,学生工作中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即从把学生看成是被“管理的对象”到把学生看成是被“服务的对象”的转变。学生工作中,怎样看待学生、为什么要有学生工作,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学生工作,如学生组织机构的设置,学生工作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等。高校“学生观”作为人们对“学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一定时期学生工作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随着学生工作实践的变化和高校校生关系的演变,高校“学生观”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长时期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倾向于把学生看成被教育和被管理的对象,强调纪律和行为规范,学生权益没有得到尊重,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意识薄弱。学生工作重点侧重于规范和约束,管理过程缺乏民主和学生参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校生关系的转变,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具体体现在国家新修订和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比新旧两个学生管理规定,我们感觉无论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是在具体实施办法上,都具有截然的不同。可以说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服务意识逐步增强。

第三,学生工作职能与范围的变化,即从管“人”到管“事”的转变。这一转变意义十分深远,它既是高校学生工作观念转变的重要体现,同时又是高校“学生服务”模式和学生工作独立地位形成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至1998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加速扩招,至2002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这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此后,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2004年为19%,2005年则增长到21%。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经济困难学生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大规模的扩张,也带来了高校多校区的管理和校园文化的整合问题。学生工作业务新领域不断出现,功能不断扩张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学生服务”开始孕育和发展,学生工作独立地位逐渐确立,学生工作的新功能得以产生。学生工作已不只是“管理学生”,更需要“服务学生”。

第四,学生工作组织模式的变化,即由分散模式向专职与综合模式的转变。分散模式下,学生工作未设有专门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学生工作的职能分散在学校相关的职能部门,有关学生工作的任务由这些职能部门分别实施,比如说招生职能、学籍管理职能一般放在学校教务部门,学生奖勤、考核由学校人事部门承担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十七年高校学生工作采用的就是这一模式。专职模式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在部分高校开始设立学生工作处(部),原来分散在相关部门的一些具体的学生工作事务陆续划归学生工作处(部),之后随着国家对“学生管理”的重视和加强,至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各高校普遍设立了学生工作处(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就业指导、心理咨询、贫困学生资助等新的学生事务管理的不断涌现,学生工作职能不断拓展和分化,招生就业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机构相继成立,为协调全校的学生工作,高校开始成立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下的学生工作委员会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管和协调全校的学生工作,至时,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经历了由分散、到专职,再到综合的发展历程。

第五,学生工作队伍的变化,表现为数量充实了,结构优化了,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高了。在学生工作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国家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特点,在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特别是在我国高校连续扩招,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高等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情况下,国家更是把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3](简称中共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等,这些文件对高校辅导员的选拨和配备,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发展等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对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充实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数量,提高了辅导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加强了辅导员、班主任培训。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好的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认识

在我国,“学生工作”一词普遍使用,但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回答学生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问题上,更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同。这些不同的认识大体可归为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高校学生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种观点认为学生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学生工作是个大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隶属于学生工作。这三种不同的观点尽管各有差异,但不难看出,这些认识都和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长期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相适应。近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分化和拓展,高校学生工作的独立地位逐步形成和显现。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变化,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与时俱进,正确地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提高对高校学生工作的认识。

第一,高校学生工作(学生事务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学生工作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的。在高校,学生除参加课程学习与学术活动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对这些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我们就称之为学生工作或者说是学生事务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教学工作;一个是学生工作。与此相对应,高等学校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工作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术事务;二是学生事务。前者对应的是教学工作,后者对应的是学生工作。二者共同支持和服务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学生工作通过围绕学生并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深刻影响,与课程和课堂教学等学术影响不同,高校学生工作侧重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氛围,促进学生社会化以及在职业定向、情感、道德、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从而直接服务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使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学生工作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在具体实施形式和途径上,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这里课堂教学既包括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也包括其他各门课程和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指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二是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具体实际问题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和班级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要继续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二是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主渠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责任,是重中之重的课程。另一方面我们要占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课余的学生管理和服务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4]。

从上述分析和和论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参与,全方面管理,全过程育人。其中学生工作(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工作不应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工作作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单纯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同时对智育、体育等诸方面都有相应的影响。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需要齐抓共管,需要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周立,教授,博士,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主持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自科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参考文献

[1]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8—30

[2]刘俊学.高等教育服务市场论略.中国高教研究.2003(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26

[4]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政工作.李卫红.中国高等教育.2008(3).15-16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反思与重构———基于教育服务的视角”(项目批准号:XJK012AGD00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学生为关注焦点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理念.模式.评价”(项目批准号:12JJ5037)、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夯实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成果。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