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论日本枯山水的禅意之美

论日本枯山水的禅意之美

时间:2024-11-04 03:25:26

张梦雨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80)

摘要:日本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庭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枯山水”,它深受禅宗“空寂”思想影响,与此同时枯山水将日本人独特的的审美意识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使人们在静谧,枯淡,空寂的氛围中感受到禅宗思想带给人们的独特审美。

关键词:枯山水禅宗侘寂

Abstract:TherearemanykindsofJapanesegarden,oneofthemostcharacteristicisthe"drylandscape",whichdeeplyaffectZen"emptiness",atthesametimetheJapanesedrylandscapeuniqueaestheticconsciousnessmanifestsitselfmostvividly,sothatpeopleinthequiet,paledry,desertedfeelZenatmospherebringsuniqueaestheticpeople.

Keywords:drylandscapeZenWabi-sabi

一、枯山水的历史渊源

枯山水即假山水,它是以无水之庭置于空地来表达山岛屿之意象。在日本,有太多这样的庭园,这些庭园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是日本特色的代表之一。有私人庭园,有国立公园,也有充满禅宗思想的寺庙庭园。枯山水发展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发展迅速,并以独立庭院的形式被打造,且注入了禅宗的思想和美学。日本人喜爱枯山水,所以越来越多的庙宇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枯山水庭园。从这一时期开始枯山水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最具特色的庭院。

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园山水景观,用山石寓意大山,岛屿,以白砂的曲线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在白砂上绘出几何图案,砂纹便是水,看起来像河又好似云海,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蜿蜒之处代表着大小不一的波涛,巨大的漩涡寓意着大宇宙。用苔藓,沙,常绿树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只是从自然中截取片段,并将这种片段凝固下来,使其获得一种不变的“永恒”,并通过摆脱欲念羁绊的佗之境界,以期达到自我修行。正如能乐理论大成者世阿弥所言:“枯淡静寂之中必有感心之物。”枯山水将自然景象抽象化,它所有的材料都是自然的,着重体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以日本大德寺的枯山水为例,它的主石代表长生不老的仙人所居住的蓬莱山,其右侧有三层瀑布,这便是水流水源,缓缓流向京都。船型石块代表着载有蓬莱山宝物往来的小舟。在很大程度上,枯山水贯穿着日本“朝华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一花一世界的抽象概念的解读。

二、枯山水的侘寂之美

侘寂的核心是“禅”,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侘”即为和谐宁静,“寂”这个词并不是从字面单纯理解的空寂,它是指时间的自然推移,它存在于外表单纯而无做作的工作状态中。侘寂之美,就是立足于禅宗的“本来无一物”的思想,用“无”去创造超然物外的意境,以简约质朴的形式去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去掉所有不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枯山水的这种侘寂之美是日本人将禅宗的“空”、“无”思想和本民族所具有的审美意识结合起来的产物,侘寂的形式对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大影响,包括日本文学、戏剧、建筑、设计等。它对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例如茶道)也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枯山水在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华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以及大和民族死寂的世界观。事实上,在禅宗的美学未传入日本之前,日本的“寂”的意识就早已存在。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特有的自然条件培养出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能够静观人生,静观自然的本性。在他们眼中,那些不完美的物象同样是有美感的。这种审美意识使日本人对“寂”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易感的心灵,必然会有很多感悟,形成“心之和”。这就为禅宗空寂的思想创造了条件,这种“空”,“寂”,“淡”,“清”的自然美学思想可以使他们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求到无限的意境,也就是说禅的“本来无一物”的思想使侘寂否定了一切现有的形式,使他们从此找到了精神上的依靠,并最终完美地将禅宗的空性思想和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自然地融为一体。

三、枯山水背后的禅宗思想

日本著名禅学家铃木大拙认为禅宗的特点是喜纯,诚挚和自由。很多人可能认为自由就是放纵无所顾忌,但真正的自由是照着事物本来的样子去看它们,是去体会万有的本来面目,那才是自由。人类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征服着自然,这种行为在某些方面确实使人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承受着生存环境的破坏,心灵受到扭曲和压抑的巨大痛苦,而所谓体会万有本来面目就是要解除这种痛苦而达到自由,这种境界也许就是日本人执着于追求与自然同一,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最好体现。正是因为日本人一直以来都趋向于禅的空寂,诚挚和自由,他们的生活中才处处充满了对空,无的追求。他们认为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并且尽可能与自然同一,这也是枯山水庭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禅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悟”,没有悟就没有禅。“悟”是心灵上的感知,在平凡中感知神秘,是神德所行。这种境界的领悟不是言传的,是通过每个人的经历,个人的修为去体会的。禅的目的就在于亲自接触我们存在的内在机能,这并不依靠任何外部的,追加的存在,而是尽肯能直接,并且在这种境界的领悟下种超越一切时空,感知到某种物象的感觉。枯山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禅宗的思想对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枯山水的整体氛围透露出浓重的宗教色彩,体现出“空”,“纯”的境界。我国著名散文集郁达夫曾说过:“日本人的庭院建筑,佛舍浮屠,又是一种精微简洁,能在单纯里装点出趣味来的妙芒。甚至家家户户的厕所旁边,都能装置出一方池水,几树楠天,洗涤的窗明宇洁,使你闻觉不到污秽的熏蒸。”[1]从中可以看出,郁达夫先生已经发现了日本美学中所谓“从细节之中感知整体”的审美情趣,枯山水不仅体现出了微小之处的优美,还有一种内在精神贯穿其中。

枯山水追求的是一种空寂,自由的境界,并且把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庭园的空间表达出来,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几乎不选用任何开花的植物,而是选择一些苔藓,常青树作为元素,营造一种永恒,安静的景观氛围,烘托了禅宗空寂的意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仿佛有一种静态的力量,让时间暂停在这一刻,这些砂石植物已经不是单纯的植物,而是代表着禅宗的一种力量,不管遭遇什么,都以一个平常心对待世间的一切,这是生活和自然的纯净享乐,是对“静寂”和“闲寂”的憧憬,而不是物质的安慰和追求感觉。

四、结语

总之,枯山水作为一种人造的自然美,它的这种极简的自然元素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必然受到其创造者自身及所属整个民族的美学修养和审美取向的影响,体现了禅文化的精神,是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放松,面对同一个枯山水庭园,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悟,但是不管每个人细微的感悟有多少差别,每个走过日本禅院见到枯山水的人都能从枯寂,静谧,宁静的氛围中生发出许多遐思,都会受到巨大的震撼,从中体会到无尽的奥义。

禅宗美学表达的是一种与自然同一的意念,特别是当今难见“空性”的时代里,我们的心很容易被各种物质财富占满,体会不到什么是“静”,“清”,“空”,“无”,而禅宗思想通过锻炼心本身,明见心得本来性质,使心自身成为真正的主人。当真正目睹枯山水庭园后,也许能从枯山水的禅意氛围中得到一些人生启迪,使自己的心灵远离物欲从而得到净化,克服物我对立而达到“变山河大地为真我,变真我为山河大地”的圆融无碍的境地。

作者简介:张梦雨,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修方向:视觉传达。获得荣誉:本科毕业论文获得学院优秀论文。

参考文献:

1、郁达夫.日本的文化生活[J].宇宙风,1936.2、高建峰.从枯山水看禅宗对日本审美的影响[J].东京文学,2012.

3、徐晓燕.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J].安徽建筑,2007,14(03):7-8.

4、李若男,张浪.浅谈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125-127.

5、李雨柯.从禅宗思想看日本枯山水庭院之美[J].艺术时尚旬刊,2013,(8):48-49.

6、郦文俊.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J].广东园林,2015,第1期(01):35-38.

7、铃木大拙.铃木大拙说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3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