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推进农民职业化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载体

推进农民职业化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载体

时间:2024-11-04 02:23:32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2013年在山东农科院考察时,强调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7%,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新技术获突破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时间长甚至难以应用的问题突出。如何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应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战场,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兴的通道,是摆在每位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农民职业化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大阻力,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基础地位。

(一)农民职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不能仅仅写在论文报告里,而要以需求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更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善于运用先进农业科技和生产工具,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能够自觉主动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产量,通过科技创新挖掘创富潜力。通过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增加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

(二)农民职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接受程度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数据显示: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毕业可提高生产率108%,大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300%。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职业培训人数不多将直接导致先进农业新技术不能得到很好普及,既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成果落地。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的直接有效方式和途径。

(三)农民职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

任何一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都需要靠实践来检验,都要以适不适用于生产、能否真正解决问题、提高效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科研成果迈出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应用和实践。马涛是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林山村新型职业农民,种植水稻1000多亩,在从事粮食生产的20年中,经历了从武运粳24号、30号等新品种到水稻肥床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机插秧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等新技术一一试用,亩产量由500公斤提高到670公斤,显著高于周边农户平均水平。通过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农业科技在生产中展示出了显著成效,更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四)农民职业化有利于充实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

农业科技人才包括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者。农村实用人才当中的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就是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山东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显示,新型职业农民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71.4%。通过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培育大批量新型职业农民,能有效充实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二、准确把握农民职业化的方向和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2017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九个字准确阐释了农民职业化进程的目标和方向。

(一)爱农业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首要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为深厚的农业情怀和农村情结,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对农村有归属感。只有心中有农、甘愿为农,以农为乐、以农为荣,才能扎根农村,献身农业。

(二)懂技术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素养

与传统农民以传统农具为生产工具,根据世代相承的经验技能来从事农业生产不同,新型职业农民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备科学种养能力,能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三)善经营是现代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

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为市场提供更多商品,要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分析和判断需求变化,及时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调整,具备一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等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人口户籍制度的改革、适度规模经营的兴起、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等都为推进农民职业化提供了良好契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谁来种地”战略思想,重点把握三类人群:一是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新农人”,引导他们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力量。二是扎根农村经验丰富的“老农人”,带领他们转观念长技能,成为稳粮增收的基础力量。三是高素质有学历的知识青年,推动他们加速成长,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培植农业科技创新沃土

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培育制度保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结合实际,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育制度,满足多样化的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一要抓住重点,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积极开展培育对象库、培训单位库、培育师资库、培育基地库、培育教材库等五库建设,勇闯“精准培育关”“培养质量关”“政策扶持关”,提高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二要搞活形式,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采取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学习特点的“分段式、参与式、菜单式”培育形式,充分运用农民田间学校在生产现场开展培训。三要创新机制,争取国家明确将农民学员纳入国家助学政策和免学费政策范围,统筹利用农职院校等资源联合办学,推进构建中高职联合贯通的培养立交桥,为职业农民获得不同层次学历教育提供畅通渠道。

(二)出台扶持政策保权益

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体现新型职业农民的优越性,吸引更多的农民自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制定出台包括教育培训、土地流转、生产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和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及商标注册,打造特色品牌。对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兴办领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人才引进、项目申报、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税费减免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对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兴办领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拓以防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服务新型职业农民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农业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覆盖范围等。

(三)做好跟踪服务保长远

注重对认定后的职业农民开展跟踪服务和知识更新培训。积极在现代农业园区等设立创业园、科技孵化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创业支持。鼓励引导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组建专家团队,对职业农民实行技术帮扶指导,建立专家、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结对帮扶”制度等。

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三农”发展的根基,农民职业化进程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齐心协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