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现种植银柴胡2040亩,黄芪等其它药材540亩,2016年共投入资金210万元,收购加工银柴胡等药材1000多吨。药材主要销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甘肃陇西等药材市场。
尝败果系统培训
找寻出路“说起当初搞中药材生产,是有一定偶然性的”,马宏鑫介绍说。2010年,当时的预旺镇有几家农户种植银柴胡,正好赶上银柴胡市场涨价,赚了不少钱,他像“赶潮流”一样决定加入药材种植。无奈的是,当自己种植的110亩银柴胡收获时,恰好赶上新一期的银柴胡掉价,马宏鑫回忆道,“当年亩产万余元的药材,如今只有不足千元,当初投资的钱差点血本无归”。
许多种植户纷纷弃种,马宏鑫不甘心,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2016年,他参加了宁夏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同心县分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培训,系统地学习常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中药材覆膜穴播种植技术、中部干旱带中药材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等基础知识。同年,他还参加由农广校组织到隆德中药材加工基地和陇西文峰、首阳中药材市场等观摩学习。
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观摩和实训,他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提高了实践操作的应用能力。掌握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先进技术、农产品营销基本技能和农村电子商务技术,使自己成为一个懂得实地营销和网络销售的新型职业农民。他意识到,必须走科学种植和规模经营的转型之路。
扩品种改善加工打开市场
马宏鑫了解到,适合预旺镇种植的中药材不止银柴胡一个品种。他先后多次赴陇西、隆德、彭阳等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遴选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黄芪、黄芩、红柴胡等5个品种进行试种。他坚持科学化管理,从选购种子、种苗到平整土地、施肥下种都亲自动手。没想到,试验田当年就喜获丰收。
他当即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在青羊泉村流转了土地500亩种植黄芪、黄芩、红柴胡、银柴胡、板蓝根5个品种,一年生黄芪、板蓝根亩产值达到1500元,多年生药材长势喜人。
针对本地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干制技术落后、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马宏鑫引进先进的烘干技术及设备,改进初加工生产环境和效率,实现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不足10元的原药材,通过产地初加工可以卖到20多元,做到原药材价值的最大化。”马宏鑫说。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的投入使用,使同心县的银柴胡第一次吸引来了亳州的客商,极大地提高了马宏鑫做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信心。从自己种植自己加工的简单模式,转变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他的药材远销全国各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2016年秋季,马宏鑫联合同心县兰卉、富民、泉趺睿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扩大种植和加工规模,流转土地2000多亩用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从种植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建成4000平方米的钊苑合作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购进先进的中药材清洗、切片、筛选、烘干设备,严防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不规范操作造成药材品质下降问题。他的药材从简单的烘干、分级、出售转为烘干、分级、切片、筛选等精加工,高品质的药材在各个市场供不应求。
带乡邻培训务工助农增收
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快,马宏鑫又把精力投入到帮助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上。在他的劝说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中药材的农户队伍不断壮大,在农户选购种子、种苗,田间平整土地、施肥下种的各个场面都有他的身影。
哪家农户管理中遇到了难题,他就亲自跑去查看和指导,他们的种植地里一年生、多年生的药材层次交错,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对于那些想发展中药材又苦于缺乏资金的农户,他提供种子和种苗帮助他们发展中药材。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合作社利用田间课堂等多种形式,聘请专家给农户进行中药材知识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6场次,参训人员200多人次,接受技术咨询1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
良好的效益,悉心的指导,热情的帮助,马宏鑫吸引了众多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人口进入了他的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共有180多人次务工,工人工资支出达6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同心县已成为宁夏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县,中药材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中药材种植成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经济增长点。马宏鑫计划,“同心县钊苑种植合作社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建成集中药材新品种实验基地、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基地一体化的中药材企业,助力同心县中药材发展经济带,引领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预旺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