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附中高三(5)班董艺涵
旅游热正在风靡全球,旅游产业早已成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01年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之后,太空旅游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迄今,地球上已有近600人进入过太空,但普通老百姓寥寥无几。因为目前的技术和成本还不能满足普通人太空旅游的需求。不过,想想看,一百年前,从欧洲的某一城市到亚洲的某一城市需要乘坐一个月的轮船才能到达,如今,坐飞机只要几个小时。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畅游宇宙,登陆其他星球,也会像现在乘坐飞机一样方便、快捷。
人类在太空旅游的一小步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用108分钟的时间绕地球飞行1圈,从此开启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1969年7月21日,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首次登陆月球的地球人。
1971年4月19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标志着人类建立空间站的开始。20世纪80代中期,苏联又发射了新一代太空科学实验室“和平”号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艘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航太空成功。
1998年,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欧洲多国和日本、加拿大参与共同开始建造国际空间站,至今国际空间站载人顺利运行超过15年。按照规划,中国也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所有这些,标志着人类在开辟太空旅游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小步。
大型旋转空间站
半个世纪来,人类在太空建造了10个空间站。已经坠毁的“和平”号空间站和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是至今人类在太空建立的最为成功的两个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在载人航天和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里程碑。
国际空间站更是大大地促进了航天工业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人类航天活动开始从规模小、飞行时间短的载人飞船进入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为今后在太空建设多个大型空间站奠定了技术基础。
国际空间站可容纳6名航天员,有5个舱位。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包括飞船的发射、运载火箭的能力、太空对接技术、舱位制造技术等等,如果将国际空间站的规模扩大5~10倍,就能建成一个能够接待50~100位游客的大型空间站。
这样的大型空间站必须有人员对接舱、货物对接舱、旅游出发舱、宾馆舱(包括餐厅)、后勤舱、技术装备与维护舱、指挥中心等。整体上看,这样的空间站是一个大型、封闭、功能齐全的太空机场或者小型社区。由于需要很多舱位,空间站的整体结构应该呈“树状”。
由于失重的影响,空间站上游客增加、食品和装备增多会导致站内混乱,甚至人员受伤,对开展太空旅游十分不利。因此,空间站应该从旋转中产生向心力,向心力的分力可使人获得类似重力场产生的重力而能直立行走,也能保证站内的物体不会随时漂浮起来。空间站旋转的动力应该来自太阳能或者核能。
天地往返运输工具
在建造空间站的事情上,各国需要合作;多个空间站一起运行也能在某一个站出现问题时相互帮助,紧急救援。
目前,从地面到空间站的运输工具有比较成熟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中国的神舟飞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这些飞船能够准时、安全地将游客和货物运送到空间站。当然,这些飞船还需要大力提升输送能力,也需要大大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以适应普通民众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在地面建造多个大型的发射场,运输和后勤保障基地。
国际空间站的大部分设备、食品、水、药品等生活用品都来自地面的输送,只有部分蔬菜可以在空间站上种植,部分食品也可在空间站上加工,一些设备的维修也需要在站上解决。
到那时,全球就有3~5个能够组织太空旅游的大型基地。欧洲人可以到法属圭亚那航天基地,美国人可以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亚洲人可以到中国的酒泉发射场,俄罗斯人、中亚和中东人可以到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当然,欧洲人可以来到中国的酒泉发射场,中国人也可以去法属圭亚那或者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选择乘坐何种载人飞船,完全是自愿,各发射基地需要通过技术保障、服务质量、价格来展开竞争。
另外,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比如石墨烯材料等),将来从地面向空间站输送货物,或许可以通过太空电梯的方式专门输送货物的。
目前,还没有专门从空间站到其他星球的载人运输工具,希望世界各国创客们能研制类似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或是自由出入太空的空天飞机。我真希望,未来游客能借助空中悬梯从航天飞机上降落到其他星球,实现登陆外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