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0的新闻说起
2015年8月初,新德里电视台(NDTV)对外播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7月进行的第四次“因陀罗”英印联合空战演练中,印度空军派出的苏-30MKI战斗机在与英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模拟空战中,取得了12:0的巨大胜利。这个战果无疑令印度人心花怒放,舆论一片欢腾,却也使得许多评论者大跌眼镜。
本次演练从7月21日起为期10天。印度空军派遣参与演练的是4架苏-30MKI战斗机,隶属于驻提斯浦尔的第二战斗机中队,另外还派遣了一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一架C-17运输机和一架C-130J运输机提供后勤支援。
按照演习的规划,英印两军战机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展开了各种条件下的模拟对抗。在演习的一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空中格斗演练,规则允许在2英里(约3.2千米)距离上进行模拟导弹攻击,安排了1对1、2对2和1对2的格斗。在随后的大规模对抗演练中,进行了4对4、8对8的超视距拦截演练,规则允许进攻方在25英里(约40千米)距离上进行模拟导弹攻击,而防守方则是22英里(约35.2千米)。在演习后期,双方还进行了混编联合行动,包括4架苏-30MKI和6架“台风”战斗机掩护两架运输机,模拟突入假想敌防御纵深实施空降行动,而假想敌则出动“台风”战斗机实施拦截。另外,虽然演练以空战为主,但导演部还设计了对地攻击项目,“台风”战斗机模拟投掷了“宝石路”IV激光制导炸弹,而苏-30MKI只进行了投掷常规炸弹的演练。
在此之前,英国与印度已经进行过3次类似的“因陀罗”演练,双方互为东道主国,轮流出访,每次都有苏-30MKI和“台风”战斗机共同进行演练。最早一次演练是在2007年举行的,当时印度空军刚装备苏-30MKI不久,派出了一架前往英国进行演练,双方以平局告终,而英国空军对苏-30MKI的推力矢量带来的高机动性赞誉有加。由于印度空军安全规定的限制,在早几次演练中,苏-30MKI被禁止使用其强大的N001M无源相控阵雷达,只能使用光电搜索跟踪仪进行目标搜索和跟踪。但在本次演练中,这个限制被取消了,双方战机都可以自由使用机载雷达和光电搜索跟踪仪进行火力控制。据称苏-30MKI和“台风”都在演练中使用了机载雷达的全部功能,只是采用了训练模式,以避免暴露雷达在实战中的真实频谱。另外,为了公平起见,双方设定了相同的雷达发现距离,以最大程度的考验飞行员的实际能力。
参加“因陀罗”的英印全体人员。印度空军表示,参加此次演习的都是印度最有经验的苏-30MKI飞行员。谁是胜利者?
据NDTV报道,接受采访的印度空军上校阿苏·斯里瓦斯塔夫声称,此次演练印度飞行员表现出色,他们是印度空军最有经验的苏-30MKI飞行员,即使进入了新的环境,面对完全不同的假想敌,也表现出了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最初的格斗空战演练中,苏-30MKI展现了其优越的机动能力,在推力矢量喷管的帮助下,印军飞行员可以做出急剧的转折机动,以将灵活的“台风”战斗机锁定在头盔瞄准镜的视场之中。在格斗演练的最后阶段,安排了两架“台风”对一架苏-30MKI以及一架“台风”对两架苏-30MKI的极限演练。令人吃惊的是,苏-30MKI在1对2的劣势下居然胜出,“拍下”了两架敌机。最终,苏-30MKI以12:0的绝对优势胜出。
然而,在大规模对抗演练之中,苏-30MKI的成绩就不是一边倒了。当然,斯里瓦斯塔夫上校仍然声称,他的飞行员们做得“相当不错”。虽然上校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但由于大规模演练也同时考验了战斗机指挥官对编队掌控的能力。在此阶段,苏-30MKI出现一两个“损失”记录是不会令人感到意外的。
而来自非官方渠道的英国消息指出,在本次演练中,近距离格斗只是开场的热身阶段,而大规模对抗演练才是重头戏。在超视距空战中,苏-30MKI事实上仅能勉强对抗“台风”。另外有消息称,苏-30MKI由于发动机推力不足,在使用推力矢量时,会造成能量的迅速损失,如不能一击成功,就会陷入打不中又跑不掉的尴尬局面。而在本次演练中,近距格斗的初始距离太近,其实是有利于苏-30MKI的。在实战中,“台风”完全可以凭借射程更远、具有真正全向攻击能力的AIM132先敌攻击,在大部分场合中都能压倒苏-30MKI和R-73格斗导弹的搭配。
印度大胜消息的意义
事实上,印度人放出“大胜”消息来激励士气是有前科的。早在2004年,印度空军和美国空军在印度瓜廖尔空军基地举行了代号为“对抗印度04”的联合空战演习,苏-30MKI与美国空军F-15战斗机的合练中,未使用雷达,仅使用光电搜索跟踪仪,号称“击落”美机不下20次。
对于印度来讲,这种“胜利”的消息,对于展示印度的大国地位,提振人民自信很有帮助。当然,印度空军的当事人对此还是拎得清的,正如斯里瓦斯塔夫上校所说,演练的重点,不在于印度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这两个亲密盟友和伙伴之间的“战斗”,而是在于取得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并通过学习对自己的作战程序进行调整和改变。“台风”战斗机的优势是在较远距离上击落敌机,因此配备的导弹以超视距空空导弹为主。
苏-30MKI的优势是战斗机的机动性,因此在近距格斗时,可以对“台风”形成较大优势。
未来空战怎么打
不管印度和英国双方如何各执一词,从这次演练的结果来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空战模式将与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变。首先,随着具备全向攻击能力的红外成像近距格斗导弹广泛装备,已经具备了对敌方目标一击必杀的能力。与先进的头盔瞄准镜结合之后,自有空战以来,近距离格斗从来没有如此危险过,这也是为何演练当中只要飞行员将目标置入任意一种瞄准视场之中,就被判定为格斗胜利者的重要依据之一。而随着具备发射后锁定的先进近距格斗导弹(例如美国AIM-9Xblock2)逐渐进入装备,格斗导弹的发射时机只受其本身机动性能的限制,而对战机位置和姿态都不再有严格要求,战机可以在合适条件下提前发射格斗导弹,更容易取得格斗的胜利。事实上,“台风”战斗机装备的AIM-132格斗导弹具备较大的射程,其也有为未来发展提高留有充裕余地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苏-30MKI虽然装备了推力矢量喷管,可以在缠斗时更容易将瞄准线对准敌机,但战机的机动性毕竟远低于导弹,而且还受到飞行员抗过载能力的限制,过重的推力矢量喷管还造成了正常飞行性能的恶化。可以预测,未来只有要求最高的全能型制空战斗机才会装备推力矢量喷管,追求性价比的战斗/攻击机将不会装备推力矢量喷管。
其次,除非因环境限制、迫不得已进入近距格斗,否则中距拦射将成为未来空战的最主要作战方式。由于导弹进步导致的格斗空战危险度过高,即使是略为落后的战机,在挂载先进格斗导弹之后,再搭配头盔瞄准镜,也能对敌方先进战机造成足够的威胁。其实,从越南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的经验可以看出,中距拦射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有效射程越来越大,现代主动雷达制导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更是使得攻击者具备了攻击——脱离的自由。“台风”作为3.5代战机的典型,具有较好的超声速冲刺能力,虽然比不上F-22战斗机的超声速巡航能力,但在冲刺加速之后,可以较大的拓展中距空空导弹的发射包线,对敌方战机造成更大的威胁,如未来“流星”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装备使用,“台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实现远距拦截的能力。苏-30MKI在中距空战中的危机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演练规则掩盖了,其装备的R-77中距空空导弹阻力较大,有效射程受到明显影响,若在实战中,“台风”完全有能力在更远的距离上先敌发射,苏-30MKI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最后,先进的数据链已经成为了现代空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越了单机机载雷达。在Link16数据链的支持下,“台风”战斗机在态势感知、作战方案决策、临敌机动等方面获得了更高的自由度,对苏-30MKI造成了有效的威胁,而这只是在演练中受到支援资源限制前提下取得的成绩。在真实的战斗中,“台风”必将通过先进数据链获得预警机、地面监控、其他友军、甚至包括卫星信息的全面支援,对于未装备同等数据融合系统的敌人产生压倒性的信息优势。苏-30MKI在演练中限于俄制数据链的贫乏性能,并未能如“台风”一般通过数据链产生和提高战斗力,在更多的时候,还是依赖机上装备的强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进行单打独斗。在苏-30MKI和“台风”合编演练的阶段,由于苏-30MKI的数据链与“台风”无法互通信息,印军飞行员只能通过传统的无线电语音通讯与编队中的英国同行沟通,更是暴露了印军西方装备与俄制装备难以有效协同作战的明显缺陷。
还有一个似乎不值一提、却又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传统机炮的作用。在本次演练中可以看出,机炮并没有发挥“最后手段”的作用,没有任何一次胜利是被指明由机炮取得的。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沉寂之后,“机炮无用论”似乎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事实上,英国的“台风”战斗机虽然保留有机炮安装位置,却全都没有安装上去。然而,最近美国为F-35战斗机开发机载激光武器的新闻似乎说明,传统的机炮虽然必将消亡,但其代表的直线射击方式,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