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尧
拉动弹射座椅的拉环对飞行员来说是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可是这个简单的动作却一直是飞行员们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据媒体报道,11月15日下午,一架军用飞机坠入了四川成都市郫县三道堰青杠树村,飞行员跳伞成功,但造成了地面人员损伤和连带的财产损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我看完新闻后翻看网友的评论,有一部分网友在事故结论未定的前提下将责任直指飞行员,言辞激烈,让人看后十分心痛。
飞行员跳伞会不会受到处分或处罚?坊间有不少流言,说什么飞行员只要跳伞就要被停飞、只要跳伞就要被处理之类的。这是完完全全的谣言。弹射座椅只是一个救生通道,不是一个政治通道、道德通道!跳伞作为飞行员求生的最后一个手段,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的,这是飞行员最基本的权利。而大家却时常把它政治化、道德化,让人很难理解。
很多人一直以来将生命与金钱建立一个比值关系,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觉得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把价值几亿的战机损失掉了,就一定要承担责任。这种观点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让鲜活的生命充满了铜臭味,不再珍贵,带有鲜明的封建遗留色彩。
与此同时,欧美的航空兵部队却很少出现机毁人亡的A类事故(国内称作一等飞行事故),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观念里“人最大、命最大”,在遇到难以处理的空中险情而自己又无力解决时,通常会选择弃机逃生。飞机只不过是成千上万个零件的堆积而已,它不是变形金刚,没有生命,在深度发达的工业化流水线上,用不了多少时间又是一架一模一样的飞机。而国内的状况,观念虽然有改善,却仍不能这样“洒脱”,很多飞行员们将飞机的定位定得比自己高,遇到空中险情了,哪怕有1%的希望,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会拉动弹射拉环,很多前辈因此错过了逃生的最佳时机而不幸牺牲。飞行条令上规定,飞行员出现错觉而无法操纵飞机时,2000米高度要果断跳伞,但纵观一系列飞行事故,很多飞行员在触地前的几百米高度才选择跳伞而失去生命。他们为什么不跳伞?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价值观的问题。
抛开飞行员自身的生命不谈,部队飞行员作为国家的战略储配力量,不但要精通飞机驾驶技术,还要熟练掌握武器使用方法和作战战术等等。这是需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的,但这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我要表达的是,如果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飞行员储备不足,你拿出10亿、100亿,你都买不来任何一名飞行员的速成。现代战机不再是二战时期那些训练几十小时就能上战场冲锋的飞机,大量的先进设备、灵敏的操作性能,飞行员必须要经过成百上千小时的训练才能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根据我的切身体会和观察,海、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从招飞直到驾驶三代机执行作战值班任务,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这个周期很难再压缩。
所以说,关于飞行员在空中遇到重大险情,不管是不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该不该跳伞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