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低冲击影响下产业新城功能绿地的构建策略——以克里生态走廊为例

低冲击影响下产业新城功能绿地的构建策略——以克里生态走廊为例

时间:2024-11-03 05:58:38

摘要:绿地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和景观节点,不仅能丰富城市的风貌,更能展现区域发展的品质。赋予绿地的复合功能为加快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抗击极端天气的能力;减少产城矛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有效手段,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树立典范。摒弃传统绿地的构建手法,以国家级浏阳经开区克里生态走廊为例,根据区域现有资源和需求特点,以低冲击影响为目标,以复合功能为核心,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要求,构建融调洪、观景、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功能绿地。

关键词:风景园林;低冲击影响;产业新城;复合功能;绿地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1-0125-06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6-08-22

修回日期:2017-03-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7BJL084)资助

Abstract:Greengraceistheimportantecologicalandlandscapenodeincity,whichnotonlycanenrichtheflavorofthecity,butalsoshowthequalityoftheregionaldevelopment.Endowinggreenspacewithcompositefunctionistheeffectivemethod,whichwillspeeduptheurbanconstruction,enhancethedefensecapabilityagainsttheextremeweather,reduce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industryandthecity,improvetheresidents'happinessindexandsetupthemodelforthenewpatternurbanizationandthebeautifulcountryside.Thetraditionalsinglegreengracestructurewasabandoned.TakingtheKeliEcologicalCorridorasanexample,usingthespongeconstructionconcept,andcombinedwiththebeautifulcountrysideconstructionandcompoundfunctionasthecore,thecompoundfunctionofgreenspacehasbeenbuiltbasedonthelow-impactwhichintegratesthedetention,viewing,farmingexperienceasawhole.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low-impact;industrynewtown;compoundfunction;greengrace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也不断涌现,为有效降低极端天气对城市的影响,中央强力推出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美丽乡村等建设举措。如何合理利用绿地,开创低冲击影响的城市营造模式,为理论、政策和实践方面提供依据和范式,是现今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绿地在城市规划术语标准中是城市绿地的简称,专指城市内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强调绿地的城市功能,通过法规和标准为强化绿地的实施做出了明确规定,以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但研究较少关注绿地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结合,无形之间割裂了城乡关系。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和城乡统筹的战略推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交融日益频繁,城乡资源、环境和设施的共享共建将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产城融合和土地征管矛盾频发,土地资源稀缺,为城市和谐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低冲击影响的用地模式,突出城乡统筹,是政府现今努力的主要方向。

本文通过积极引导、合理利用、征管结合,保留和建设城市绿地,形成雨时调洪、旱时补水的雨洪管理格局,打造融城市休闲、廊道建设、用地预留、农业结构调整示范于一体的城市复合功能绿地系统,为海绵城市、城乡统筹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导。

1城市绿地的特征及传统构建方法1.1城市绿地的特征

绿地是构建城市形态的主要手法,是城市重要的生活空间,是城市可持续的生态绿“肺”,是城市建设的展示窗口和区域经济的现实反映,是各级政府关注的景观节点和门户空间。应强调地块功能的复合、植物配置的多样和设施布局的合理,体现自然融合的地域特色,构建社会各界认同且居民体验良好的绿地空间。

1.2城市绿地的传统构建方法

1)单一的城市用地模式。传统城市绿地主要集中在城市建成区,参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平衡(其他绿地除外)[1],忽略了对现状地块的特征、利用状况和相关权益人心理感受等因素的考量。通过简单的土地征收、强制搬迁等方式进行腾地建设,造成政民(官民)心理隔阂和征拆矛盾,同时也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

2)唯美的设计手法。传统城市绿地的构建,主要从功能和构图出发,通过铺张和绿化的使用,强调构图形态[2],布局单一[3],忽略对自然地形、水体、植被等因素的梳理和利用,采取旱时补水、丰时利导的粗放管理模式。主要强调绿化的质量,采取严禁游客进入等管理方式,以求良好的视觉效果,但忽略了绿地群落的构建和功能的发挥。

3)单一的市民游客。传统绿地的建设,忽视了受众对象、使用主体的心理需求和功能期待[4-5],主要强调政府意图和景观需求,形成空旷硕大的城市广场、无法进入的街头绿地[6]。对居民密集的区域,缺少开放空间、街头绿地与健身广场[7],因而广场舞扰民等事件时有发生。

4)公园绿地功能突出。在绿地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着重关注公园绿地的布局和建设[8],很少探讨景观绿地与生产绿地的结合[9],强调管理的便捷和产业的聚集,忽略绿地建设与农业科普的结合,造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常识窘象,从而使油菜花海和农耕体验等成为城市居民郊游的新方向。

2低冲击影响下复合功能绿地的构建策略

为减轻极端天气对城市的不良影响,应结合区域资源现状和周边的需求特点,融入生态元素,因地制宜地构建城市复合功能绿地。

2.1维护土地利用现状,塑造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

根据城市发展规律,结合土地利用现状,保留农田沟壑、村居民舍等乡土元素,在开发中尊重地域元素,突显区域特色。从经济的角度,合理降低区域的开发投入;从城市肌理的角度,尊重自然脉络;从城市发展的角度,预留生态空间;从城市记忆的角度,保留部分集中的民居村落。通过合理规划,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

2.2强化资源分类管理,营造低冲击影响的生态海绵

在区域规划和管理中,按照城市运行和发展要求,合理预留生态空间和设施廊道。在资源的利用上,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对易受冲击的空间区域,根据产业调整的要求,布局城市水体,接纳区域雨水,从而降低极端天气对区域的影响。在水位旱涝交替变化影响的区域,布置适合干湿环境的植被,形成城市的生态海绵。

2.3结合区域功能需求,创造产城融合的复合空间

充分考虑地块周边的功能需求,尊重区域人口的选择,合理布局城市休闲空间,为单调的城市生活提供适合舒展的复合空间;设置复合的功能用地,为紧张的城市居民提供适合消遣的自由空间;布置生态空间,为产城融合提供有机原料和实践平台。结合需求特点,创造宜业的产业平台、宜人的休闲平台、宜居的生活平台,为区域提供便捷、经济和易维护管理的功能单元。

2.4延续传统农业景观,开创复合功能绿地的理念

依据区域的用地条件,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本土景观,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农业为城市提供了公共绿地,为拥挤的都市增添了舒展空间,为城市用地划定了永久边界,为城市有机生长提供了政策保障。都市农业的永续发展,为城市建立了有机的疏散场地,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提供了缓冲平台。都市农业景观将成为现今都市景观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城市绿地复合功能发展的必然选择。

2.5尊重农民传统习俗,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样板

在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城郊结合区域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储备地,是就地城镇化的试验田,是农转非人群悲喜交加的心灵领地,是政府接访问题的频发区域。此区域的人们,既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又惧怕脱离土地面临择业的艰难;既计划着高额的征拆价款,又担心城市生活的艰辛。建设美丽乡村既能让当地农民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又不降低生活质量,尊重农民的选择意愿,合理保留和整治居民集中点。

3基于低冲击影响的克里河生态走廊规划设计3.1梳理现状,构建复合功能绿地

3.1.1场地现状分析

国家级浏阳经济开发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是由县办(浏阳市)工业小区发展起来的产业新城,是长沙东部开发型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图1)。至2016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1003亿元,财政总收入35.3亿元,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该区域西距长沙市区35km,东离浏阳市区25km,规划区域的湘江一级支流——捞刀河从东北往西南流过,易涨易退的山溪——克里河是其更小水系之一,区域具有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

克里河位于洞阳镇东园社区,冲沟是浏阳经开区从西往东发展的生态过渡带和农业生产集中区,冲沟东西两侧为工业产业集中发展区(图2)。目前西侧已开发1.4km2,布局产业项目14个、房产项目2个,共有建筑面积约175万m2,其中生产建筑约89.8万m2、倒班宿舍约62.9万m2、商业房产约10万m2,分别占51.14%、35.82%和5.72%,平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分别为1.25、35.7%、17.78%,贡献了全区55%的工业产值和50.5%的税收,容纳了5万余名产业工人,占全区产业人口的70%,是产业工人的主要聚集区。区内除企业自主配套的倒班宿舍、食堂等基本生活设施外,必要的公共绿地、健身场所等休闲空间,以及高密度的生产用房和设施等相对缺失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特征。

冲沟区域具有“五山一水三分田”的地形构成,其中农田56.16hm2,是典型的农业集中发展区,集聚了285户农业家庭。进城务工、回乡务农以及依托自身资源和近城优势,发展种养殖业,实现农产品初加工,发展农家经营经济,带动乡村旅游等,构成本地的就业形态。受需求经济的影响,租房成了该区域违规用地、违法建房的经济推手。

3.1.2复合功能绿地构建目标

冲沟拥有良好的生态植被,山、水、田、城特征明显,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的政策下,将该区域构建成为复合功能绿地具有现实的可能。

1)创造低冲击影响的绿地空间,彰显防灾避险功能。充分尊重场所地形现状,通过功能引导、合理分区,形成因地制宜的绿地空间,留足可调蓄空间,降低极端天气下城市内涝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为枯水期提供补充水源,提升区域应对的风险能力。

2)尊重区域耕种现状,完善绿地生态环境功能。尊重农业耕种习惯,合理引导退耕还湖空间,规范耕种布局,打造宜水宜湿宜林的种养空间,关注农业用地类别的调整,体现生态环境功能。合理解决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减轻建设用地的压力,为田园城市塑造标杆。

3)培育多样性苗木产业,发展绿地经济。根据农户自身条件和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鼓励发展多样性苗木产业。营造动物、微生物的栖息繁衍场所,力所能及地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与潜在植被特征接近的乔、灌、草复合群落,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减少人为干扰,实现人工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持续发展[10]。适度发展特色餐饮和民宿经济,强化市场管理,力求人岗市场的统一,有效控制农民强揽工程、围堵上访等现象的发生。

4)结合设施廊道布局,强化游憩、文教功能的发挥。合理布局排水通道、蓄洪空间、电力走廊等,充分发挥廊道空间用地特征,发展种养等绿地经济,有效降低区域设施配套的用地成本。引导发展多种经济,发挥近城优势,结合“菜篮子”需求,缩短农产品供应的时空距离,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优质优价”,适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充实游憩、文教功能的发展,丰富农村经济。

5)强化绿地美化景观功能,引导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允许农户在自用的基础上有理有节地改建、扩建,利用种养空间,发挥绿地美化景观功能,有效舒缓分期建设带来的效果差异。通过政府引导、合理补偿,实现公共设施的有效投入;示范建设、精准扶贫,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精神;通过租房税收杠杆和加大违建处罚力度,严控违规建设和违规租售,从而塑造合理的农村建设市场,引导新农村合理发展。

3.2厘清需求,塑造绿地群落复合功能区

强化绿地群落复合功能区的塑造,依托江南雨水集中、夏秋多旱的降水特点和丘陵谷地的地貌特征,科学认识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加强多样性生物群落的配置研究和示范;引导发展不同生态功能、培育多样的景观群落植物,构筑当地环境特点的地域绿地群落;适当恢复或重建部分近自然群落,创建野生动植物栖息、觅食和繁衍生境,增强潜在物种的共存性,为市民接触自然和接受生态教育提供机会。

在绿地群落构建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和周边需求,融入功能单元,强化服务经济理念,形成“一廊一带四区多节点”的功能结构,利用区域设施廊道的生产空间,形成克里河立体生态产业带,构建高端养生休闲区、特色餐饮区、都市活力休闲区和都市农业体验区4个功能区(图3)。

南侧为克里河源头,环境优美,水量可控,强调上游蓄水功能,发展水产养殖,计划以五星级酒店、科研办公、产业孵化为基础,配套水上高尔夫、生态办公和水体娱乐等项目,形成高端养生休闲区。在绿地群落构建上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等效果,通过市场主导,项目运作,强调区域的配套标准,体现自然气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实现生态、科学和美的高度和谐。

图1区域位置图

图2区域功能分区示意图在319国道与康平路区段,发挥场地的利导功能,结合319国道客流消费习惯,以地方建筑风格为基础,强调特有地形的利用,以改建或回迁模式发展特色餐饮区,在植物配置上强调本土植被的培育与发展,体现区域的生态、环保、经济等特点。

在康平路两侧,充分利用农地空间,发展苗木展示经济;结合区域产业工人聚集和设施缺乏的现实,配套低投入、易维护的场所和设施。利用旱桥桥底空间发展健身、休闲等活动,通过配套自助厨房、公共食堂、大众澡堂等设施,为周边提供经济、实用而开敞的休闲空间。在绿化群落上强调草花的栽种与繁育,适当点缀部分灌木和乔木,强化盆景展示,形成都市活力休闲区。

在项目的北部,地势相对开敞,是区域基本农田集中区和农户的集中聚居点。通过政策引导和幸福屋场的建设方式,鼓励发展立体农业,强化特色规模种植养殖,“名、优、特”产品的供给,适度发展农家餐饮、民宿、苗木产业等乡村经济,打造都市农业体验区。

3.3把握机遇,提出复合功能绿地的实施策略

通过GIS对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等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生态优先策略。运用GIS和SWMM,对区域断面、雨洪安全和水体安全的分析,提出生态蓄水策略。在区域项目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需求差异,提出以人为本策略。根据区域产业集中、服务成片功能定位,在分质供水的基础上提出分质排水的规划策略。结合政策优势和产业发展,发展都市农业,带动休闲旅游,引导农民就地城镇化,从人口、文化、景观等多方面实现城乡融合的发展策略。

1)生态优先策略。克里河冲沟环境优美,垂直高差20余米,植被保护良好,是承南往北的重要生态廊道,是能体现低丘特色的重要空间。借鉴美国中央公园的控制手法,尊重耕种习惯,合理利用地形,通过对高程、坡度、坡向等要素的分析,结合已批、已建等用地因子,相互叠加,明确划定可开发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2)生态蓄水策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根据天气网的数据显示,3—8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最多可达200mm以上,4—6月尤为明显,夏季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量的53.7%。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结合区域地貌特征,借鉴拓宽水面、筑堰和筑泡等蓄水方式,通过GIS对现状地形进行断面、雨洪安全和水面提高模拟等分析,确定区域可提升的水面高度、可淹没区域和堤坝位置的设置等,尽可能增大蓄水量。通过水生植物系统、人工浮岛系统、绿河湿地系统、梯级湿地系统、水岸湿地系统、陂塘湿地系统等,构筑不同特征的“绿色海绵”,实现生态蓄水,缓减极端天气对区域的影响。

通过排水分区分析,克里河生态走廊的集雨面积为11km2。按10年重现期的降雨量来设计克里河段的蓄洪排涝能力,将区域日最大径流量和一年内地表径流总量作为区域安全的最大降雨量和最大蓄水空间。雨水径流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瞬时暴雨径流量(m);为径流系数;为近10年最大降雨量;为汇水面积(m2)。以及年径流总量计算公式:

图3项目规划结构图

式中:W为年径流总量(m);为年径流系数;为年平均降雨量(mm);为流域的集水面积(km2)。结合现状地形统计计算所得的面积,《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规划区域径流系数的取值标准和《长沙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年降雨量、年蒸发量数据,通过计算其日最大径流量和一年内地表径流总量分别为72万m和697万m。

通过GIS对现状地形、断面和基地蓄水情况的模拟分析,得出适宜蓄水区,叠合各地形因子,综合确定基地的生态蓄水方案,确定适宜蓄水区域、筑坝位置和水位标高(图4),通过模拟分析,综合考虑蓄水后对区域地形、交通和原住民的影响;并通过SWMM对蓄水水质进行模拟,确保水环境长期稳定。

规划区内克里河主水系长度4439m,东西2条支流长度分别为432m和747m,水域面积为5.45万m2。目前319国道以南水深在0.8~1.5m,319国道以北水深在0.6~1.2m,经测算现状的水量约为5.84万m。根据不淹没现有房屋为原则模拟水位抬高,实现分段蓄水,最大可淹没区水域面积为48.98万m2,最大蓄水量为125.57万m,最大可增加蓄水量为119.73万m(表1)。具备滞留最大瞬时暴雨量的条件,可减小捞刀河防洪压力。

3)以人为本策略。尊重自然,引导城市发展,避免破坏生态基底,使山水资源渗透城市空间;感知自然,让城市空间与自然协调;关注外来游客、人才(工人)、当地农民三方需求(表2),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复合功能片区。

4)分质排水策略。按照分质供水的理念,提出区域分质排水策略,从源头严格控制,确保分流彻底,根据污水水质优化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总量,有效降低处理成本,通过截污减排、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的方式,运用经济(低能耗、低成本、低影响)、可持续的环境技术,构建黑水系统(生产污水)、灰水系统(生活污水)、雨水系统,力求区域优美、水质安全。

工业组团设置污水干管,集中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排放,有效控制污水的处理效果。生活组团设置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按适当集中,分散处理的方式,通过沼气系统密闭厌氧处理后,作为苗圃基地或规模种植基地灌溉的有机肥料。区域雨水,通过生态草沟收集后再通过生态湿地和水体植物过滤后就近排放,实现分质收集、分质处理。

5)城乡融合策略。运用现代理念,保留农耕文化,激活山水文化,植入创意文化,成就生态文明,实现工业文明、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的融合。从需求出发,以提高区域居民的幸福感为目标,增强区域居民的回归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图4分段蓄水示意图

根据农户对农业生活的依存度,提出适宜工作的建议:对农业比较眷念的农户,可以成立农业公司,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养殖;对商业意识比较强的,鼓励在家开展农家餐饮、住宿等经营活动;对具有领导能力的,引导成为农业公司负责人,组织从事区域农地租赁、园林果木认租等管理工作。倡导自然之美和农业之美,运用农作物和低维护成本的乡土植被,放弃使用昂贵的植物和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打造野花烂漫、水草丰茂的自然生态景观,有效降低投入成本,促进城乡融合。

3.4完善节点,推进低冲击复合功能绿地的形成

1)强化区域开发边界管理,合理确定低冲击影响的蓄洪边界。

根据流域雨洪模型测算结果,合理确定平水位、丰水位和极限水位边界,合理布局,安排生产,确保区域应对极端天气的可塑性和低冲击影响。

2)强化区域分质排水节点管理,合理控制水体安全。

运用Eiaw软件,按狭长湖库模型对克里河进行富营养化水质模拟,强化用地分区管理,落实黑水、灰水和雨水节点控制原则,确保区域水体安全、稳定。

3)强化区域需求节点管理,合理确定区域的建设项目类型。

根据科研管理人员偏好安静、幽雅的健身体验项目;务工人员具有经济、便捷的行为倾向;原住民强调自由、平等的心理取向等特点,布置需求层次有所差异的建设项目。

4)强化区域用地节点管理,合理确定生态绿地的产业类型。

在合理确定蓄洪边界的基础上,合理划定农业生产类型。蓄洪区发展水体养殖,水位变化区作为耐水植物种植区,成片宜耕种区域作为规模种植区,集中居民点区域的零星用地作为公共设施配套发展区,从规划上确保用地完整、使用规范。

5)强化区域建设节点管理,合理、规范、有序地推进特色乡村样板的建设。

强化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集中建设、精准支持,完善区域绿道系统和步行网络,规范自有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和违法建房,通过税收杠杆引导租房市场,合理规范农村住宅市场的租住和经营管理,有序推进特色乡村样板的建设。

4结语

低冲击影响下的复合功能绿地的构建,重点在于区域绿地复合功能的挖掘、梳理和利用。应降低极端天气对区域影响。构建符合区域现实需求的复合功能生态体系,避免城市绿地的特色缺失、千城一面和功能单一等问题。倡导用地的低冲击,通过合理保留、征管结合,避免征拆矛盾和用地冲突。倡导功能的低冲击,通过产业调整、功能完善,避免供需矛盾和洪涝影响。倡导建设的低冲击,通过有序引导、规范建设,避免产城矛盾和盲目投资。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统一,促进风险应对与区域功能的有机融合,为工业反哺农业、产城融合树立典范。

注:文中图片均由彭建辉绘制。致谢:感谢项目编制单位——中机国际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于冰沁,车生泉,严巍,等.上海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及低影响开发技术示范[J].风景园林,2016(3):21-26.

[2]傅凡,李红.城市中心绿轴须慎行[J].中国园林,2011(7):79-80.

[3]姚雪松,冷红,杨青山,等.基于可达性评价的长春市公园布局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42-149.

[4]邱玲,陈泓,高天.融合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认知评价的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之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2016(1):92-97.

[5]陈战是.谈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使用效率的途径与方法:以美国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实践为例[J].中国园林,2012(7):63-66.

[6]江海燕,伍雯晶,蔡云楠.开放空间的概念界定和分类[J].城市发展研究,2016(4):21-26.

[7]吴亚洲.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J].城市建筑,2016(5):234.

[8]邹玉梅.浅谈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地设置[J].城市建筑,2015(33):238.

[9]邵大伟,吴殿鸣.基于景观指数的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中国园林,2016(2):103-107.

[10]张庆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调控策略探讨[J].中国园林,2016(1):74-77.

(编辑/李旻)

作者简介:

彭建辉

1977年生/男/湖南桃江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省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哈尔滨150006)

赵志庆

1969年生/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哈尔滨150006)

尹国君

1976年生/女/湖南桃江人/湖南大学经贸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城镇化(长沙410114)

徐德秀

1978年生/女/山东烟台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深圳518055)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