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
1965年8月,潘老师高中毕业后,由广州市教育局直接分配到一所小学当英语教师,一教便是4年。后来由于学校一位体育老师调离,凭着对体育的热爱,潘老师主动请缨去上体育课,一干又是3年。这一转型不是他一时冲动,而是基于他从小对体育活动以及组织比赛的浓厚兴趣。
潘老师从小酷爱多项体育运动,包括乒乓球、篮球、游泳、击剑、航海等等,尤其是乒乓球,小学和中学时期,他都是校队主力成员。1959至1962年期间,他考入广州市第一青少年业余体校乒乓球班,接受了近三年的乒乓球训练。中学时,他担任学校体育协会副主席和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经常组织体育活动,由于日常比赛需要,他迫切渴望学习相关知识,然而那时苦于没人指导,理论书籍又极为匮乏,因此,他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想办法找来社会上各类比赛的秩序册琢磨钻研。就这样,从1963年起,他已开始涉足体育比赛的裁判工作,学校各类比赛的编排基本都由他来完成,随之逐渐积累了一定经验与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年潘老师转行为体育教师,让他从此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0年各级体校恢复后,潘老师被聘为广州市荔湾区体校乒乓球班兼职教练,除参与少儿培训工作外,他还负责全区所有乒乓球赛事的组织及裁判工作,这一年他已被批准为乒乓球国家二级裁判员。1974年,广州荔湾区开设乒乓球半训半读班,需要增加一名乒乓球专职教练员,荔湾区体委决定把这位已是兼职教练又是组织比赛的策划能手从学校调入体校。当时的潘老师是教师骨干,区教育局与学校都不同意,后经过反复协商,荔湾区革委会常委会出面协调,才正式调潘老师到荔湾区体委任职,这一干就直到退休。
从教育界调到体育界,潘老师的周围环境和工作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必须从基层教练干起。教练的身份比教师复杂很多,不仅要当运动员的技术指导员,还要当运动员的思想教导员和生活管理员;不仅要带好日常训练,还要出成绩和向上级体校输送人才。这一段基层教练的压力和艰辛的工作经历,成为了他人生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在随后的岁月中,他还陆续兼任过会计工作,也曾担任过体委多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接触过几乎所有体育项目和工作岗位。不论角色如何转变,他总能驾轻就熟,快速成为行家里手。潘老师始终认为,不论做什么,只要工作出于公心,抱有对工作的热情、执着和钻研,一定能克服困难和压力,胜任各种任务。
2002年,根据政策规定,从事体育工作30多年的潘老师办了离岗退养手续,到2005年正式退休。同事们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位待人温和、为人正直、思维广阔、能力全面,既有乒乓球专长还同时涉猎广泛的一专多能型领导,对工作的促动与贡献很大。”退休后,他还经常会回到奋斗近30多年的体育场所,看看体校学生的训练,观赏场馆组织的群众体育活动,为人依旧是那么谦虚平和。
酷爱乒乓事业无悔裁判工作
潘老师从小打乒乓球,学生时代就已亲自操刀编排比赛,1970年,他参加了乒乓球二级裁判员考试,正式成为一名等级乒乓球裁判员。调到体委工作后,他外出学习和负责组织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自1982年程嘉炎老师在连云港办班,统一各地规则和竞赛编排方法后,潘老师就更加积极地与裁判界的同仁相互学习交流与讨论,对乒乓球规则与编排法的演变和发展有非常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年,中国乒协进行国家级裁判考试,早有准备的潘老师却把来之不易的名额主动让给了年龄较大的同志,直到1986年,他才参加国家级裁判考试,并以第六名的成绩通过。1988年春,中国乒协选派他参加国际乒联举行的第11届国际级裁判考试,潘老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晋升为乒乓球国际级裁判员,这段经历使他确立了“一生酷爱乒乓事业,今生无悔裁判工作”的人生信条。
从1963年开始,潘老师从事乒乓球裁判工作已有50余年,他执法过无数比赛,不仅包括国内外大赛,还有业余基层比赛、青少年比赛以及残疾人比赛等等,当中既做过临场裁判,又做过编排组成员,还做过裁判长之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裁判长组织竞赛和管理裁判队伍的能力。回顾几十年裁判生涯,有这样几幕是潘老师难以忘怀的:
1982年全国乒乓球(甲级)比赛在广州体育馆举行。当时的潘老师只是一名一级裁判,却是编排记录组负责抽签工作的裁判员。由于这次比赛的参赛队伍多为品队,单打抽签难度相当大,而且当时全部为手工抽签,现场抽要平衡控制好,否则比赛会卡死。为了保证按规则执行,做到既合理又公平,在正式抽签前的晚上,潘老师与负责抽签工作的副裁判长们思考了多种方案、演练操作直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在广州市政府会议厅举行抽签仪式,程嘉炎老师也到现场并坐在平衡控制员旁边监抽。抽签由张云庆副裁判长主抽,许宝权老师负责号签,潘老师负责最重要的环节——平衡控制,由于三位主要抽签人员紧密配合和及时提示,抽签过程有条不紊,直到成功抽完了最后一个队,所有老师们才长长地舒了口气。目睹了整个抽签过程,程嘉炎老师欣然地对坐在他身边的潘老师说:“你头脑不简单啊!”,能得到程老师的肯定,对当时还只是一级裁判的潘老师,是多么高的鼓励和褒奖啊。也正是历经了多次大赛抽签的检验,潘老师才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一次次地挑战和驾驭高难度的抽签工作。
第9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决赛阶段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裁判长由潘老师担任,在两天后就要进行正式抽签时,他非常突然地接到了全公开主抽男女单打决赛的通知。当时,男子参赛运动员有49名,女子运动员48名,且同队人数多呈品、吕、口型,抽签难度不小。那次比赛的抽签规定还创下了“全国第一次”:国家体育总局和乒羽中心领导要求这次单打决赛阶段必须手工抽签,而且要在现场按参赛运动员的成绩排名顺序逐个抽进各位置号,这可谓是全国首次公开、要求严格的抽签。接到任务后,潘老师紧张兴奋之余又十分平静,“紧张”是因为原来决定的主抽人不是裁判长,所以他思想上处于完全没准备的状态;“兴奋”是听到决定裁判长主抽,他感到是国家体育总局和乒羽中心对自己的信任;而“平静”则是觉得这抽签没有大不了的事,以自已的能力和水平肯定能够胜任。于是,他挑选了几位既年轻又仪表好的骨干裁判员,仔细分析抽签方案后,只预抽了一次,他心中便有了底。正式抽签时,在中国乒协和乒羽中心有关领导及各参赛队伍主教练的共同监督下,他胸有成竹、干脆利落地把男女子单打淘汰赛抽签完成。抽签完毕后,时任中国香港队总教练的郑仲贤站起身来对着全体出席人员大声讲:“这是一次最公开、最公平、透明度最高的抽签”。
潘老师极高的业务素养不只体现在抽签编排方面,在临场执法中同样具有不俗的表现:1994年在赴日本旭川参加日本乒乓球国际公开赛中,他被评为“国际优秀裁判员”并获得奖励。199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中,他担任半决赛和决赛的主裁判,临场执法准确、公正,动作操作明确、干脆,赢得了时任国际乒联副主席汉斯先生的好评,称赞他:“潘先生是个好裁判!”。
潘老师对裁判工作认真负责、公正无私、不图名利,曾连续四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2002年12月,他出席了中国乒乓球队在北京举行的建队50周年庆祝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光荣地接受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中国乒乓球运动贡献奖”奖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国家体育总局的邀请,潘老师还以中国体育裁判界代表的身份出席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对其裁判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此外,潘老师对港澳裁判发展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他曾应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地乒总邀请,分别于1994年、2000年和2006年三次赴两地担任乒乓球高级裁判员培训班的主讲导师,自编讲义,紧密结合实践,深入浅出地讲授与示范,使100多名学员很好地理解规则,掌握乒乓球竞赛抽签和赛程编排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裁判执法水平和能力。从1986年开始,他还策划和组织了穗、港、澳三地乒乓球裁判联谊活动,除了安排乒乓球友谊赛,他还采用有奖问答的娱乐形式,把乒乓球规则改编为抢答题,加强了三地裁判的业务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可谓“乐于交流不保守,五湖四海一家亲”。
注重队伍发展精于团队管理
潘老师于1984年担任广东省乒协裁委会副主任,1994年成为广东省裁委会主任。两年后,又受聘为中国乒乓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30多年来,他一贯注重对裁判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从1983年至2012年,他都担任广东省乒乓球晋升一级裁判员的主考委,从制定考试日程到考前讲授辅导、命题、审题等等,他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因此,他在省内培养了近千名等级裁判员,凡经他辅导过参加晋升国家级裁判考试的广东省考生,都是成功的,有好几届考生的成绩还名列前茅。他非常注重培养年轻裁判,提携后学,他认为年轻人反应灵敏、思维清晰,非常适合从事裁判工作,在不少比赛中,他敢于放手让年轻裁判挑大梁,扛重担,并经常勉励他们要多做多干,做得越多,业务水平提高越快。在潘老师的点拔下,广东省涌现了许多年轻有为的裁判,逐渐成为乒乓球裁判队伍的主力军。
在建设和管理裁判团队方面,潘老师有独到的见解。他注重裁判梯队建设,在广东省裁判团队中,老中青三代裁判共同并肩作战,上下一盘棋,以老带新,彼此尊重,既提高了执裁水平,又加强了情感交流,整个团队和睦融融。此外,在任广东省乒乓球协会裁判委员会主任期间,他提出“务实、团结、发展”的工作宗旨和“勤奋、奉献、正派”的团队精神。本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态度,坚持以身作则、能上能下、可长可员、可台前可幕后的原则,率领广东省乒乓球裁判团队,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国内外乒乓球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深受业界好评。
忆往昔,潘老师常常感怀道:“在裁判生涯中能取得一点成绩,绝不是我个人能力所及,应该归功于广大热爱乒乓球、甘于奉献的裁判员们,因为每项赛事都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完成,必须发挥团队作用和整体优势。而且,我们的裁判员还要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放下其他个人事宜,这本身就很不容易,非常难得。中国乒乓球能够长盛不衰,少不了裁判员的一份功劳,所以作为各级体育部门,一定要感谢和尊重裁判员。”此外,潘老师始终坚信中国乒乓球裁判员的水平和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身为中国裁判,一定要满怀自信心,坚持修身正德,坚守客观公正原则,不断加强学习,不仅要向国内同行学习,更要虚心向外国同仁学习,方能成为一名身正、学高、技强的优秀裁判员。
乒乓球竞赛规则球网装置
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整体与网柱完全相连。
球
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40毫米。
2.球重2.7克。
3.球应用赛璐珞或类似的塑料制成,呈白色或橙色,且无光泽。
(摘自中国乒协审定的2016版《乒乓球竞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