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急长牵制 抢拉上台

急长牵制 抢拉上台

时间:2024-11-03 01:21:47

本期拆招解式是张继科使用正手完成的一组连续进攻。图中,他在发球后完成了三板不同方式的正手连续拉,展现了超强的正手实力和连续跑动能力,这在张继科以反手见长的技战术体系中实属少见。

急长球偷袭牵制对手

张继科在图中非常大胆地偷袭了一板急长球到周雨的反手底线,他想通过这个发球盘活整个回合的战术。图1-3中,我们可以看到周雨正准备侧身过来使用反手拧拉张继科的发球,这也是张继科偷袭急长球的原因,他一方面想通过发球变化抢到先手,另一方面也想警示周雨,利用急长球牵制周雨台内的反手拧拉和侧身位。敢于偷袭急长球,体现了张继科对自己实力的绝对自信,毕竟男子乒乓球比赛的对抗性非常强,一旦被对方抓住进攻机会是很难扭转局面的,所以张继科既然敢发这个球,就证明他对后续的衔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偷袭急长球时出手要突然,在击球位置比较低的前提下,第一落点尽量离底线近一些

发球抢攻以上台为主

周雨面对张继科偷袭的反手底线长球,反应非常迅速,如图4-6,他快速调整位置,顶在台前通过反手撕拉破解张继科的发球。周雨在接发球中对回球落点进行了精密的控制,他冒着吃来球旋转的风险,强行把球撕到张继科中路偏反手的追身位,这给张继科的抢攻制造了非常大的难度。

虽然张继科以非常迅速的动作进行还原,但还是被周雨的反手快撕挤住了位置,所以迫使张继科在不太到位的情况下完成抢攻,这便降低了他抢攻的质量。但这板发球抢攻还是反映出了张继科的调节能力。如图6,他在还原到位后,球已经飞过了球网,他甚至连向后调整步法让位的时间都没有了,所以张继科只能顶在原地,通过重心和腰部的转动来进行让位调节。但这时他没有出手,而是如图8中,把球又向后让了一段才进行抢攻,这是因为来球除了速度以外,还有较强的旋转,所以张继科必须通过让位使来球旋转减弱,并在较低的击球点上,通过从下向上的摩擦制造充足的弧线和旋转,才能抑制来球旋转,确保回球的命中率,这次击球点的选择和调整充分体现了张继科对来球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如图8-10,他通过前臂和手腕的收缩,拉出了充足的弧线,完成了这板相对被动的抢拉。

在对阵左手运动员时,巧妙地利用偷袭战术将球发到对方的反手位,打乱其接发球节奏在面对速度较快的来球时,不要急于抢前点进攻,在保证双脚尽量移动时,注重命中率

周雨面对张继科质量并不高的抢攻,迎前快撕斜线到张继科的正手位大角度,从而占据了场上的绝对优势。一般运动员在完成类似张继科第一板的抢攻后,都很难控制住身体的重心,而张继科却通过出众的肌肉素质控制身体起伏,并在图10-11中完成了流畅的还原动作,展现了他在进攻状态下身体紧凑的程度。正是这个快速的还原,才保证他在下板球的衔接中追上了周雨反撕的正手大角度。

利用强旋转的进攻争取时间

第二板正手反拉拉出了非常强烈的旋转,打出了张继科的技术特点,也成功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如图12,张继科在步法调整中,跟着来球节奏压实身体重心,但这时他离来球落点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在图13-14中,通过身体重心和手臂进行找球的再调节动作,才勉强够到来球。也正是在身体不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张继科手臂的爆发力和控制球的精细感觉。这板反拉他完全是通过前臂和手腕的动作完成击球,接触来球的中后偏外侧部,拉出了强烈的侧上旋,球在落台后前冲力非常强,并伴有侧拐的感觉,给周雨的防守制造了非常大的难度,成功变被动为主动。

快速侧身完成斜线绝杀

周雨勉强把球防回来后,虽然进行了大范围的落点变化,但回球质量较低,给张继科留下了充分的调整空间。如图15-16,张继科在反拉之后,同样通过锁紧身体的方式控制身体重心,没有任何多余动作,保证了下板球流畅的衔接。最后一板正手进攻对张继科的挑战就是大范围的跑动,他要从正手中远台的位置上,移动到侧身位近网的位置上,几乎完成了跨越球台最大范围的移动。

把握杀板机会时,充分让开身体位置,顶住来球的上升期,有利于充分释放力量和旋转

迅捷移动斜线杀板

如图,张继科利用三个步法完成调节,体现了灵活的跑动能力。图16-18中,他先通过一个侧滑步向自己的反手位移动;图18-20中,他再通过一个侧身的步法让开足够的击球空间;图20-23中,他最后通过移动中击球的方式,迎前扑向来球进行冲拉,完成了上步找位的精细调节。这三个步法一气呵成,每一步都踩到了点上,而且非常连贯。除此之外,张继科在最后一板冲拉中还注重了落点的控制,他在击球时通过板形的外撇,把球拉到了周雨正手位的大角度,通过足够的质量和落点成功击穿了对手的防线。

用旋转和节奏充分调动对手之后,用拉斜线大角度的方式把球进攻到对方的正手位空当

在准备侧身杀板之前,利用紧凑的步法调整,从中间位向侧身位移动,完成重心交换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