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眺望下一个高峰

眺望下一个高峰

时间:2024-11-03 12:22:53

面对50岁的生日蜡烛,陕汽许下的心愿是:2035年,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

百年企业是全球企业家尤其是中国企业家的梦想。

与日本以万为计量单位的百年企业数量相比,中国百年企业数量只能用个来计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渐强大的中国汽车企业正用实际行动向百年企业的目标奋发,向全世界彰显中国制造的实力。

因军而生、伴军成长的陕汽,让军车品质“陕汽制造”名扬四方。在50岁生日的历史节点上,陕汽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方式为自己庆生:设立了一个走向全球的远大目标。

“中国汽车产业革命给陕汽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大趋势给陕汽带来了新机遇。”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表示,“陕汽要进入日、韩、欧美等市场,陕汽要由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陕汽要融入当地文化。”

那么,50年的历史对陕汽意味着什么?2017年成功进入国内市场前三之后,陕汽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

突破2000亿元与三个1/3

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大格局才有大作为。陕汽始终在不断突破目标、不断提高目标的路上奋力前行。

“陕汽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成为行业重要力量,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2018年2月28日上午10时,在重卡调试车间,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明正式发布了陕汽“2035”战略。

袁宏明表示:“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两个十五年’伟大奋斗目标中‘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省“300万辆汽车建设工程”战略部署,制定了更为长远、更为远大的‘2035战略’”。

据了解,陕汽在全力推进重卡业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迈向高端的同时,发力中轻卡业务,在宝鸡建设高水平的陕汽全系列商用车产业基地,达到10万辆以上的产销规模。并谋划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在更大的产业空间中寻求突破,实现乘用车业务与商用车业务的双轮驱动;紧跟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方向,加速实施国际化战略,在2025年之前,国际市场销量占到企业总销量的1/3,海外本地化生产必须达到企业出口总量的1/3,海外本地化员工必须占到企业国际营销员工队伍总数的1/3;进一步加快企业金融创新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创新企业金融手段,以差异化金融支持塑造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拓展海外市场成为陕汽的下一个重点目标。袁宏明说,“国家法规标准的提升带来企业的技术进步。现在中国卡车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法规标准,正在摘掉低质低价的产品形象,这就使中国车企有了进军发达国家市场的底气和信心。陕汽第一次提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目标,也说明陕汽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具备了进入发达国家的产品基础。”他表示,“2018年陕汽的海外目标是:比2017年翻一番。同时,未来,陕汽要重点关注国外法律法规的变化,实现5个至10个本地化项目,完成陕汽全球化战略的目标。”

据了解,陕汽将分三个阶段来实现2035战略。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千亿陕汽目标,完成十三五的发展任务。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25年,用5年左右的时间,军品业务实现系列化发展,国际市场销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卡业务进入全球行业前列,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进入国内行业前列,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第三阶段,从2025年到2035年,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陕汽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成为行业重要力量,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

经历了三次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50岁的陕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新的姿态再次起跑。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表示:“中国汽车产业革命给陕汽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大趋势给陕汽带来了新机遇。”战略制定与战略落地

对于企业来说,制定战略固然重要,让战略落地更显珍贵。

袁宏明指出,“没有产品、机制、战略、团队、创新……很难支撑企业的发展。”

2017年,陕汽全年销售各类汽车19万辆,同比增长62%,实现产值近700亿元,同比增长53%,创造了建厂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在探寻陕汽业绩快速增长的内因时,袁宏明的解答是:第一,陕汽实现2017年的快速增长是企业这么多年的沉淀,战略引领至关重要,或者说2017年陕汽的各项第一是2015年甚至更早之前的陕汽人工作累积的成果。而2017年陕汽市场良好成绩的取得,恰恰是战略落地在2017年的具体体现。第二,正向研发的结果。早在2008年陕汽就提出正向研发,并为车辆早早的匹配了天行健,这为陕汽的正向研发收集了大量数据。30多万辆安装了天行健的陕汽卡车,为陕汽的产品迭代研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用户数据。比如X6000的研发就采用了很多用户数据。第三,陕汽营销转型的成果。陕汽不仅关注产品还关注产品的使用,产品+服务是陕汽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比如渣土车的营销,陕汽不仅关注用户需求还关注国家法规要求,甚至车辆管理的需求等。第四,管理提升的结果。2017年陕汽重卡增幅100%,陕汽集团增幅60%,而陕汽的三项费用支出却在大幅下降,这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他强调,“品质成就未来的理念”已经在企业内部生根开花,在德文化的指引下,陕汽团队的士气得到提升,这种理念使陕汽人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在2025年之前,陕汽国际市场销量占到企业总销量的1/3,海外本地化生产必须达到企业出口总量的1/3,海外本地化员工占到企业国际营销员工队伍总数的1/3。

抢占新的技术制高点

如今,中国车企深知做精产品方可引领市场。中国车企要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低,智能驾驶汽车市场为其提供了最佳战场。据预测,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到1214亿元人民币,前景可期。

2035年,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陕汽,早早进行了产品战略储备。当天,陕汽展示的无人驾驶陕汽重卡X6000,在证明其产品研发实力的同时,也预示着其下一步的重点市场领域。因为,下一步谁抢先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蛋糕,谁就有可能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作为“陕汽+互联网”的创新实践,天行健车联网系统诞生于2011年,是重卡行业内首家推出的车联网服务产品,2014年,天行健系统通过交通部认证,成为行业首个双合规产品,也成为陕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具体体现,天行健数据价值的持续使用,提升了营销、研发、服务竞争力,提高了客户满意度。陕汽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首家“车联网技术应用实训示范基地”企业,目前在网车辆数已超过34万辆,是规模最大的重卡企业级平台。

陕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工程师吴涛说:“陕汽也是行业最早进行智能网联关键技术研发的企业,并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

在“2035战略”发布会场外,一辆由嘉宾远程控制实现无人驾驶的陕汽重卡X6000缓缓驶来,自动减速过弯、自动紧急制动,一气呵成。据介绍,在陕汽新一代重卡产品X6000全线控平台基础上,通过相关技术,使具有远程控制、自主实时定位、危险目标识别、车道线检测、轨迹点跟踪、行车决策与控制等功能,实现在开放路段上固定起始点与目的地之间的智能化运输,可应用场景如高速路上收费站出入口之间的货物道路运输等。通过该方案的产品化落地,可以为客户大大节省人力等其他附加成本,此外,由于该系统运行不受一般天气和运行时段的限制,可以做到规避道路运输高峰,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这是上海地区一家台资集装箱运输企业用户的远程故障诊断页面,可以看到查询结果显示,有一台存在电瓶亏电车辆的保养提示信息,自动回传至陕汽呼叫中心,客户专员会主动联系司机到陕汽就近服务站去进行维修。同时,司机可使用天行健智能终端的重卡专用导航功能导航到就近服务站或者通过网站查找陕汽服务站的联系方式和地址,进行预约服务。”陕汽天行健车联网公司工程师王继君正在演示天行健系统网站。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型企业和唯一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陕汽始终以推动中国清洁能源、新能源商用汽车产业发展壮大为己任。2005年,开发了中国第一辆LNG重卡,填补了国内空白;承担了国家863新能源商用车开发项目,拥有150余项专利技术,具备系统集成及核心零部件开发能力。形成了清洁能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布局和完善的配套体系,拥有纯电动、混合动力等全系列新能源商用汽车产品。2017年,成功测试国内首辆搭载氢燃料电池重卡,又一次成为行业翘楚。

对于陕汽在创新方面的做法和思路,袁宏明总结为,“在打造百年陕汽的前进征途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科技强企的战略理念,进一步建立灵活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提升再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将持续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进一步加快企业研发、试验、试制能力的培育提升,将科技软实力建设放在陕汽长远发展的核心位置重点予以打造。”

最后,袁宏明补充道,“氢能源是陕汽下一步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未来陕汽新能源产品将占总销量的20%~30%。”

延伸阅读陕汽的三次创业

如果不回忆过去,你就不知道陕汽今天变化有多大。

1968年,为解决我军“有炮无车”的落后局面,党中央决定在宝鸡建设我军重型越野车工厂,陕汽就此应运而生。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曹家乡麦李西沟,五丈原脚下,来自祖国各地的陕汽第一代创业者在1700年前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古战场,建设起我国第一个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自主开发出的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延安250”成为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主力战车。

1985年,随着三线企业搬迁的大潮,陕汽开始走出蔡家坡,建设西安生产基地,开启了第二次创业。陕汽走向市场经济、走向转型,陕汽站稳重卡市场,产品多次被评为国家一等品、优质品,企业也从单一军车生产转化为多产品与零部件相结合的复合型整车生产企业。

2002年,陕汽启动第三次创业,通过改革创新、资产重组等方式成功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实现由弱转强。建成了当时国内一流、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商用车产业园。自主开发奥龙、德龙和第三代军车等名牌产品。体制创新、自主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精益生产、文化建设……率先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陕汽在2010年一举迈上10万辆产销平台,从行业追随者发展成为行业领跑者,陕汽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2013年,陕西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千亿陕汽”的目标,助力陕汽实现跨越式发展。五十载春秋,历经三次创业,几代人薪火相传,陕汽逐步从国内一家三线企业发展成为持续增长的现代化汽车企业集团。

如今的陕汽,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企业,拥有100余家参控股子公司,产品覆盖全国和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包含重型军用越野车、卡车、大中型客车、微型车、车桥、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汽车金融。资产总额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6亿元增长到533亿元;产值从3.1亿元增长到近700亿元;年产销从不足2000辆增长到19万辆,位居中国500强第387位,中国机械500强第22位。培育了延安、奥龙、德龙、汉德车桥等行业知名品牌,创造了经典的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