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80万辆。”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许海东说。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全年销量达到50.7万辆,但根据中汽协的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迈向更高台阶。
不过,1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却让业内捏了一把汗。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5682辆,而中汽协保守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万辆,以此推算,月均销量至少5.83万辆才能达到预估目标,而1月新能源车的销量仅为月均销量的0.1%。
当然,仅仅一个月的销量并不足以说明什么,不过,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这样的表现实在令人难过。
除春节有效购车日减少等因素外,在政策扶持下成长的新能源汽车,同时也受政策约束颇深。为了调整新能源汽车市场秩序,此前工信部下发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该项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生产资质准入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获得生产资质首先要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并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且审查要求设立了17项具体条款、其中8条为否决条款,申报车企超过两条未达标就不被准入。
尽管标准严格且程序复杂,但是批准进度非常之快,多数企业集中在2016年年末获得资质。截至目前,10家新能源车企已经获得了生产资质,而此前有言论称:工信部的目标是新建准入的纯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如若属实,10家名额已用完。而未被批准的新能源车企之间不仅存在着竞争关系,而且还是被拒之门外的“难兄难友”。
从获批名单上看,除了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是人们熟知的“老车企”,其余车企都是“新鲜血液”。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拥有母公司的强大背书,在研发技术、产能等方面都具备一定优势,而江苏敏安、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以及云度等都是近几年成立的新企业,长江汽车、江铃集团是具有新能源客车生产相关经验的企业,但对于新能源乘用车也是从零开始。事实上不难看出,政策在导向专注新能源、进行正向研发的中国汽车企业。
不过,对于“只有10张门票”的言论,业内相关人士也曾辟谣,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说明新建资质只有10张,但是越往后审批肯定越来越严格。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为了防止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有恃无恐”,2017年的第一把“锤子”便砸向了新能源汽车。2016年12月30日,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并且对新能源乘用车、专用车以及客车的续驶里程、能耗量、动力电池安全性进行严格监管。如若生产企业的产品出现生产质量欠妥引发的事故问题,将会按严重程度扣减补贴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了今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办法,对被纳入目录的车型采用“先销售后补贴”的方式,只有进入目录的车型才能有资格拿到补贴,且补贴资金直接给到销售推广方手上,若一年内没有实际销售的车型,将取消《目录》资格。这一通知的发布,可以说政府已经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对新能源市场秩序严加管理,但是诸多的条条框框对新能源车企的影响不可小觑。
“有车不能卖”是现在不少新能源车企的困惑。近期,北京的新能源市场就出现了经销商想卖不能卖,消费者想买却买不到的局面。由于今年年初,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新能源车企需要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对去年的1-5批《目录》车型重新申报并等待审核,审核结果将在2月底公布。
由于审核结果迟迟不公布,一些经销商根本不敢将车卖出去,事实上也并不知道相关车型能否再一次进入《目录》并顺利拿到补贴。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去年降低了20%,国补和地补的双降,加之一系列政策的约束,使得一些新能源车企在春节过后上调了车价,许多手持新能源号的购车者表示,春节过后,不仅拿不到车,而且心仪很久的车居然涨了一万块。
有业内人士表示,主机厂很难将补贴退坡带来的利润空缺转嫁给消费者,只能内部消化或对上游电池供应厂的成本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车企对动力电池企业降低成本的呼声持续高涨,因此,2017年整个动力电池行业也将会迎来挑战。
尽管新一年刚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这般情况,但只是暂时现象。随着推广目录的发布,新能源汽车销售将进入正轨。政策是要遵守的,补贴是会退坡的,新能源车企转变态度,适应新的成长环境已迫在眉睫。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掌握核心“三电”技术,提升生产规模,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平台化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削弱补贴双降等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