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风控独立将是下一个风口

风控独立将是下一个风口

时间:2024-10-31 06:38:57

是时候谈点风控的事情了,尽管汽车金融行业的第一要素是渠道和产品。

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金融渗透率正逐步缩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上越来越多汽车金融机构的出现,但当前鱼龙混杂的汽车金融机构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模式,正使得中国汽车金融的违约风险提升到了历史新高。

根据调查,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一车四吃”现象,如果所有贷款渠道用尽,杠杆率可达2倍(一部市价40万元的汽车,最终可以拿到80万元的贷款),部分商业金融公司的坏账率甚至达到了近40%的高度。

首先,欧美汽车市场是以融资租赁为主,而我们融资租赁的比例尚不足2%。他们最大风险是次贷,且金融机构能够掌握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能够防范避免。而中国汽车金融的最大风险是一车多贷,且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风控手段。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中国汽车金融机构目前更强调渠道和产品,而没有形成完全的风控能力,特别是没有实现金融产品销售与风控两个体系的独立。

随着市场的发展,经销商已经深刻体会到,合理的汽车金融产品能够有效降低购车门槛,增加销量。因此为增加销量,不论是一级的4S店,还是其他二级甚至“拼缝”经销商基本都会有多个汽车金融产品销售,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满足那些信用打分偏低的消费者的买车需求。

而为这些经销商提供金融产品的,绝大部分是另一个中国特有的群体——SP(SeviceProvider,服务提供商)。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金融机构的出现,中国的SP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国内汽车零售金融服务的主体中,商业银行由于严格的风控监管,更多地借助担保类机构进入零售信贷市场。而受限于广设网点的资金和人员压力,汽车金融公司、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融资租赁公司拓展业务的重要渠道模式就是SP。

在中国,最先将这套引入的汽车金融公司是通用金融。这些SP机构凭借强大的地面推广能力和本土化优势,肩负着汽车金融业务渠道下沉最后一公里的重任,曾一度促进了中国汽车金融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金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SP行业也飞速发展。但低准入门槛和低创业成本让SP行业发展更快,鱼龙混杂,很多SP采用一级代理拖二级代理,二级代理拖三级代理的“黄牛”模式。甚至出现了一些短视的SP,为了挣快钱,虚报瞒报,乱收客户费用,甚至参与到‘零首付骗贷’中,造成严重的骗贷危机。”

在《出行+》数据财经新媒体看来,以“售车为目的,赚取金融服务费为导向”的金融产品销售模式,实际上是造成SP机构无序竞争,“核心业务拓展无法真正深入到市场基层,单源质量和风险很难把控”的根源

尽管某些金融机构正在倡导“去SP”化,但实际上SP这种模式本身并没错,问题在于汽车金融机构释放了太多权利给SP,而自身又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手段。

在当前的汽车金融发展环节中,SP又是整个风控的重要一环,不论是贷前判断车辆车型和人员交易的真实性;还是在贷中协助办理GPS安装;在贷后承担着大量的管理工作,如辅助催收、解除抵押、还款卡变更等。

尽管现在具有金融牌照的汽车金融公司正在加紧去SP的进程,利用与车企销售公司的直接对接发展渠道,将风险排查、贷款发放及风险硬件安装等全部权利下放到经销商。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前金融机构坏账率持续上升的问题。

我认为,至少应让金融产品的销售和风控分开。因为不论是经销商还是SP,他们的主要收入就是通过销售金融产品而获得服务费及新车销售利润,而严格的风险排查要求则可能让其不能达成交易,并且客户违约之后,他们负担的责任很小或几乎不承担责任。

但目前中国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专门针对于汽车金融市场的风控供应商,一些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已经闻到了商机。此前一些GPS供应商已经开始向汽车金融机构提供风控前置的方案,但这些新型商业模式才刚刚萌芽,极少公司拿到了投资,目前只有一家叫“车晓科技”的公司正在进行A轮融资。

孙铭训,《出行+》数据财经新媒体创始人,曾任《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记者,《汽车商业评论》新媒体负责人,对汽车产业上下游板块保持持续关注,是中国最早深入二手车市场研究的新闻人,曾在2015年初协助人人网完成对车易拍的投资。

SP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汽车金融机构释放了太多权利给SP,而自身又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手段。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