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土耳其,最不缺少的就是海景。小亚细亚半岛三面环水,西岸的爱琴海和南岸的地中海,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的目的地。然而我们心中最美的海滨,还要数北面的黑海,以及黑海沿线的D010公路。
这是我们此程最冷门的去处。事实上,在行前做计划的时候,它也是我们决定租车的头号原因。土耳其的多数景点间交通都很发达,选择飞机更是能省下不少时间,但唯一的例外就是D010公路。黑海海岸远离热门旅游区,公共交通聊胜于无,如果不自己开车,完全没办法把这里塞进11天的短暂旅程。
于是,我们选择了自驾,没有错过这个最冷门景点带来的最惊艳回忆。身在美国加州,无数次开车行走在太平洋海岸1号公路,我们一致认为:D010的美貌与凶险,完爆我们自驾过的每一条海景大道。
两周的土耳其之行进入了最后三分之一,我们继续驾驶着10万公里高龄的小菲亚特,离开游人如织的卡帕多西亚,到达黑海边的锡诺普(Sinop)小城,正式开启了D010公路之旅。1错过的日出才是最美的。
2尘世之外。
3给我们破烂但还靠谱的小车拍一张。
锡诺普:黑海中央的城市
锡诺普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半岛伸入黑海之中,只留200多米宽的地峡与大陆相连,被我们戏称为“3.5面环海”,有着真真正正的360度海景。
黑海沿岸游客不多,外国人尤其稀少,英语的通行度极差。虽然已经在土耳其玩了一周多,可一向自吹语言天赋过人的Eric,仍然一句土耳其语也没学会。离开国际化的热门旅游区,我们与当地人的沟通全靠比划。
语言的障碍,在当天的晚餐时分很快显现出来。一向依赖的TripAdvisor上评价太少无法参考;想问酒店前台的建议,两边都说不清意思;出门随便找饭馆呢,连人家做的是什么菜都看不出来,幸好还有两只灵敏的鼻子。一走出酒店大门,我们瞬间闻到了旁边飘来的香味。隔壁餐厅的楼下是个鱼铺,据观察,是现挑现杀现吃的那种。正好,点菜的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虽然不识字,但学着当地人的样子用手指鱼还是会的。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我们都要了!
在吃鱼这个问题上,土耳其人一点不讲欧洲的繁文缛节,拿起来啃就是了,不必用刀叉小心地剔鱼肉,至少锡诺普小城市里的土耳其人是这样。吃鱼长大的我自然不能示弱,等想起拍照的时候,满盘的炸鱼只剩下几根整齐的鱼骨头。老板从旁边走过,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大概是没想到两个老外吃得这么入乡随俗。
土耳其人的烹饪风格其实很简约,多数菜品都不使用太多调料,煎炸或火烤后就端上桌,意在突出食材的原味。这点和中餐不太相同。锡诺普守着黑海,鱼全部是当天打捞未经冷冻,简单油炸反而最能保留鲜味。
在海边小城停留,日出当然不能错过。不到凌晨5点,我们就被闹铃叫醒,开车前往半岛中央的小山上等待曙光。车刚开到半路,我俩几乎同时一拍大腿:完了,是不是没带相机电池?
夜里电池放在床头柜上充电。早上起得匆忙,Eric本来还用手机记了带电池的提醒,但洗把脸的工夫就忘得精光。小城虽不算大,可开车返回旅店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非常难得地看了一场两手空空的日出。4下午茶。
5俯瞰曲折海岸。
D010公路随最美海岸线延伸我们本想在锡诺普城区转转,谁知到处都有警察戒严。好奇地上网一查,才知道这天是4月24号,亚美尼亚大屠杀的纪念日。几乎全城的警察都在街头,目送着我们一辆孤零零的车从空荡荡的大街上开过,严阵以待的样子让人不由得精神紧张。这一天还有300多公里的山路在等待,我们于是放弃了游览锡诺普的计划,提前收拾行李上路。
土耳其北方海岸地势陡峭,沙滩不多,下海玩水不甚方便,但开车看风景却格外享受。一路西行,我们左侧是绿意盎然的山崖,右手边是清澈碧蓝的黑海。头顶晴空万里,曲折的海岸公路在眼前徐徐展开。
黑海的名字,其实不是来自于它的颜色。当下主流的学术观点认为,由于古希腊文化用黑色代表北方,所以才把这片水域称作“黑海”。同理,南方的标志是红色,红海也是由此得名。
早春四月的天气喜人,阳光明媚,海风清爽,不冷不热。水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任何雾气,能见度极佳。站在海岸的高处向北望去,甚至能看到海平线尽头窄窄的一条陆地。我们一直在猜测,这会不会是对岸克里米亚半岛隐约的影子?
D010公路在山谷间盘旋,时不时地穿过几处红瓦白墙的村庄。村庄总是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溪流两岸,被旁边的高山掩藏起来。常常是转过一个急弯,忽然居高临下地望见一片屋顶,环抱在艳粉色的桃花之间。这满山开放的花树,是海岸公路上意料之外的惊喜。或许是我们的运气太好,在黑海之滨最合适的季节经过了这里,又或许是它始终如此美丽,我们只是误入桃花源的过客之一。
黑海海岸线破碎尤甚于绿松石海岸,美景之外,D010也比D400不知凶险多少倍。公路动辄就拐上几个连续发卡弯,搭配不降到一档冲不上去的陡坡。有些路段非常窄,只比一辆车稍微宽点,还没有路肩没有中线,错车几乎是擦反光镜而过。有时千辛万苦超过一辆大卡车,停下来拍张照的工夫就被反超,只好再来一轮千辛万苦。
行至下午时分,一天没吃饭的我们饥肠辘辘,正好开车路过一家露天餐馆热闹非凡。Eric果断掉头返回,决定进去看个究竟。两张东亚面孔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时是下午3点,餐馆里似乎有场当地人的大派对,到处都是气球和彩纸,不少小孩在草坪上玩闹。我们找个角落的桌子坐下,来点单的小姑娘大概是从没接待过外国游客,咯咯笑着递过来一份我们一个字都看不懂的菜单。旁边桌上包着头巾的妹子们也不怎么羞涩地一会儿瞅我们一眼,叽叽喳喳聊得那叫一个开心。我们指着她们的桌子,照猫画虎点了两杯饮料和一份点心。咖啡放在精致的银杯子银盘上端出来,虽然是偏僻小镇上的小餐厅,下午茶却毫不马虎。
沿着D010公路一点点西行,能逐渐感觉到村庄和人的变化。公路两侧,现代化的建筑和装饰越来越多,姑娘们的穿衣打扮也渐渐不那么保守。土耳其的文化光谱东西向延伸,靠近欧洲的西侧更加开放和富裕,靠近叙利亚、伊朗边境的东侧相对保守和贫穷。1阿玛斯拉的黄昏。
2入夜的小城。
3宁静、干净的小镇。
4宁静、干净的小镇。
5宁静、干净的小镇。
6最美不过万籁俱寂的清晨。
7番红花城全景。
8黑河岸边的公路。
9清真寺随处可见。如果未来有机会,我们很希望能重回黑海海岸,从西向东全程自驾这条跨越文化的美丽公路。不过目前,D010东端的安全状况要差很多。2015年,土超球队费内巴切的大巴,就在土东重镇特拉布宗遭到枪击。而公路终点附近的亚美尼亚边境,更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至今完全关闭。两国之间的陆路通行,只能借道北侧的格鲁吉亚。
日落时分,我们抵达海滨小城阿玛斯拉(Amasra)。D010公路在这里暂时离开海岸转向内陆,我们也南下结束了D010的旅程。虽然只走了1427公里全程中的317公里,但这一段可以说是D010风景的精华。时间有限,遗憾自然不少——总要给自己一个来日重返的理由嘛。
番红花城:世界遗产老城
在阿玛斯拉吃过晚饭,当晚的目的地是世界遗产番红花城(Safranbolu)。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有最后的90公里山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日落后的土耳其山区一片漆黑,没有路灯而且弯道又多,连辨认公路的走向都很困难。早起看日出又开了一天车,再加上一路美景透支了肾上腺素,此时的Eric已是强弩之末,怎么发力也没法集中精神。
当地人倒是熟悉路况,飞一样地超过我们。每被超一次,Eric都尽力跟住前车一阵子,直到跟不住了再等待下一辆快车。如此反复,我们最终在午夜前赶到了番红花城。
番红花城建在半山,老城保留得太好,于是城里全是狭窄的石砖小巷。开车其实相当不便,反而走路更快捷,可以从房子间的石阶抄近道。我们定的旅店就在这样一个小巷里。Eric开车转了几圈,也没明白车怎么能过去,索性走路去问老板。然而语言不通,两个人对着地图比划了半天,Eric还是不懂他该走哪条路。最后,还是急脾气的老板亲自出马,披上外套出门下山,一屁股坐到方向盘后面,直接拐进反光镜几乎要蹭到墙的小巷,把我们送到了旅店门口。
不过这样唯一的问题,是让我们打消了看日出的计划。原本打算清晨去城边的山上拍照,可我们想到不合适再麻烦老板帮忙停车,索性睡个懒觉吧。直到我们吃过早饭,散步到番红花城中央的古迹区,看到了排队买门票的各国游客,离开D010公路的怅然才涌上心头。相比之下,我们还是更偏爱在黑海岸边,开车与一个又一个村落擦肩而过,偏爱盛开的桃花下,银盘上的那一杯咖啡。
作为世界遗产,番红花城吸引了不少游客,很多人甚至专程从伊斯坦布尔赶来。整个老城历经几个世纪,形态与风貌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穿行在奥斯曼风格的建筑间,再配合向导书或景区展板的介绍,几百年前繁盛的奥斯曼帝国仿佛触手可及。不过和所有古镇一样,番红花城作为历史的展示无可指责,却也少了点生气和活力,这并不是对它的不满,而只是我们的个人偏好罢了。大概在自然风光之外,我们还是更喜欢行走在呼吸着的城市中间,忘记游客的身份,感受一个存活在当下的文化的点滴。
TIPS
语言:D010公路沿线少有外国游客,说英语的当地人很少,即使旅店前台接待的人词汇量也有限。就餐、问路等主要靠手语比划,或用手机翻译软件辅助。
驾驶:D010几乎全程都是盘山路,夜间驾驶非常危险。应该尽可能在白天经过,避免夜车。
限速:自驾途中,如果对面车辆狂闪远光灯,很可能是提示前面有警察测速,应减速慢行。通过检查点后,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提示反向车辆。D010公路经过不少小村镇,常有行人过街,尤其要注意速度。
观景:D010很多路段没有路肩,不适合停车拍照。如果想下车,务必要在不妨碍后车的地方靠边,尤其避开弯角和坡道。山路视野差,当地人车速又偏快,在路中间停车拍照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