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围成一圈烤火、聊天。2015.12.29大凉山彝族过着封闭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俗,但也存在着普遍的、原始的贫困。2013年4月我去了一趟布拖县和美姑县,一到县城就惊奇地发现,这个贫穷落后的县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达的南方不相上下,比如吃饭,炒一个肉菜加一个青菜,就得四五十元,一碗面条12元;又如交通,在布拖县包租一辆7座的小面包车,一天得四五百元。这么高消费,对于居住在山顶或半山腰的彝族人,他们能承担得起吗?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收入又靠什么?……带着诸多问题,2013年我8次走进布拖县和美姑县,跑了好多村庄,也多次到大山深处很多村民家里了解情况。本想用散拍式的方法快速完成,然而拍了几次后我发现,这样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拍摄的图片,太散、太肤浅,说明不了问题。后来我想到了以家庭为单位,以家里的孩子为线索,以切入大凉山百姓的生活状况为主题,以点带面,以社会的细胞家庭为单位,拍摄一组照片。这可能会比那些笼统的“外景”,“分散的人物活动”组照更能体现农民的家庭生活。
2014年,我计划选择三个家庭来拍摄:第一个家庭是布拖县老安乡某村的一个家庭,男主人色且,2012年因在云南犯运送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母子六人在家的生活;第二个家庭是美姑县合姑洛乡马红村一个四口人的家庭,两个小孩全身患有如蛇皮一样的皮肤病;第三个家庭是美姑县农作乡依色村一个九口人的家庭,主要拍摄七个孩子的生活。
拍摄第一个家庭因交通不便、成本太高,我放弃了。第二和第三个家庭分别在美姑县合姑洛乡与农作乡,虽然路途较近,但租用一辆7座的小面包车,单程包车费用也要100元,乘坐摩的60元,遇到下雨、下雪天车子打滑也上不去。没办法我只有花10元钱坐拉客的私人小面包车到合姑洛乡、农作乡,再步行2个多小时的山路到达村庄。在2014~2015年两年间,我大概去了12次美姑县,每次都要居住10~15天拍摄这两个家庭的生活。
农忙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干农活。2016.3
10岁的木衣(左)和12岁的石地正在田里挖土豆。2015.7.19
孩子们的教室非常简陋,马子读一年级。2015.10.14
孩子们把废旧的汽车轮胎当成篮球架。2015.4.19随着拍摄的深入,因素材等原因我也放弃了第二个家庭,2015年就专注拍摄美姑县依色村的这个九口之家。这个家庭非常贫困,孩子多,大小七个。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不是一个地方两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户人家两户人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彝区的普遍问题。
按政策规定,凉山州农村户口的彝族,每对夫妇可生育三胎。但由于民族传统生育观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速度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在这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随着人口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人们也处于从农耕生活走向城市化的转变期,这正是我想要拍摄的专题。
在这户彝族人家,丈夫叫阿依阿叁,今年32岁,2015年11月开始外出打工,到农忙的时候就回家来帮忙。妻子阿约阿妞比他大6岁,生育了7个孩子,6男1女。7个孩子中,长子阿依石叶2001年出生,2016年3月上五年级后辍学;长女阿依石地2003年生,上三年级;次子阿依木衣2005年生,上三年级;三子阿依马子2007生,上一年级;四子阿依马石2010年生,上学前班;五子阿依马格2012年生;六子阿依尔布2014年4月30日生,才1岁多。
农忙的时候,大人收土豆,小孩子席地而睡,大地就是他们的摇篮。2015.7.19这个九口之家,住房是低矮的土坯房,不开窗户。室内黑暗、阴湿,人和家畜家禽共处。样式一排三间,中间一间开大门,正中设火塘,是起坐和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为卧室,并兼作堆放杂物之用。
2015年他们有土地14亩,其中有4亩是买来的,花了4万元。收获土豆约18000斤,价格每斤8角,收获荞子约2000斤,价格每斤1.6元,收获玉米约2000斤,价格每斤1.5元,萝卜基本上是种来给家禽家畜吃的。他们的常年主食基本是马铃薯和酸菜豆腐汤。孩子们穿的是好几年不换的破旧衣服,几乎衣不蔽体,而且都要早早的挑起生活重担,从小跟随父母常年劳作或者照看弟弟妹妹。孩子们背负难以想象的重量:14岁的石叶能背80~90斤,12岁的石地能背50~60斤,10岁木衣能背60~70斤,8岁的马子能背40~50斤,5岁马石也能背20~30斤,孩子们相互关照、玩耍,与父母在农田劳作。虽然常年围绕着土地转,家庭很穷、生活很苦,但他们很开心很快乐!上学是孩子们走出大凉山的唯一希望和出路。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两餐是他们的习惯,农忙的时候会加上一餐,主食还是土豆。人与猪吃的是同一口大锅里煮出来的土豆,只是给猪吃的土豆还得加一些饲料进去,猪每年会吃掉约3000~4000斤土豆。面临冬季,他们会在11月和12月储备很多柴火以便温暖过冬,迎接新年。孩子们冬季上学每星期都要带一大根柴火交给学校食堂,用来给他们烧中饭……
这样一个家庭的拍摄,真实纪录了这个既艰辛贫困又淳朴可爱的特殊群体的真实生活。他们住在低矮的土坯房子里,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旧衣服。2015.10.12
9岁的木衣抱着2岁的马格,11岁的姐姐石地抱着4岁的马石在玩耍。2014.8.11
学校离家比较远,小孩们每天来回要走大约两个多小时的山路。2015.4.29
11岁的石地攀上树枝砍柴。20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