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落石出”
2016年摄影艺术平稳发展中“水落石出”的现象更加明显。这里所谓“水”,就是一种生态,在这种生态下,摄影创作、展览、出版等方面良莠杂陈,量大而纷乱;摄影创作的目的和类别界限常常模糊不清;作品质量高下不分、甚多自以为是者的自娱、自语与自夸;作者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显其能。摄影业界总体上呈现漫漶无边、杂草与食粮共同生长的状态。似乎运作比创作重要、关系比质量重要、材质比内容重要。这种状态延续日久,虽然一方面催生和涌现出不少新人新作,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杂乱而质次的、说不清楚的东西。所谓“水落”,是指这种一拥而上的生态在明显退潮,展览、画册的数量减少了,作品的方向性明晰了,艺术纯度提高了。
“水落”自然“石出”,这里所谓“石出”,是指绵延在时间流里,作为摄影艺术本体追求的作品、理论和摄影家越来越显豁地存在,也明显获得了更多的阅读、理解和传播。从《晋察冀画报》的原版重印,到一批经典摄影家作品的再梳理和高频次传播,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和社会氛围的变化,感受到了摄影艺术的发展所留下的一条明晰的线索。
2、手机摄影推动下的日常视觉审美化
2016年突出摄影专业功能的国产手机颇受摄影界人士好评,华为、努比亚等手机在众多摄影师手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产生了一批以手机摄影作品为内容的微信圈,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手机因其便捷、轻巧、不引人注意而更加体贴,拍摄到的内容比单反专业相机更加鲜活、自然、直接,深受大众喜爱。曾经流行一时的微单相机也因手机摄影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而销量大减。可以说,一个真正的手机摄影时代已经到来;也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摄影会以更便捷的、无重量的方式介入到视觉记录和表达中来。
“神圣化”与“日常化”是艺术走向的两极。在艺术领域“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同时,社会也在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这是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在手机摄影中,大众化的日常视觉审美比比皆是,几乎达到凡观皆有审美的程度;反之,作为建立起经典和规范的“摄影式观看”越来越多地融进了日常视觉。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时代,任何“别致”的观看成果都能被记录和保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期盼之一就是能够遇到“别致”的观看。在这样的时代,视觉素养已经成为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摄影式观看”获得训练,得到提高。
港珠澳大桥,2014年1月。(选自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展览)安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