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7000年、70周年与3周年——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7000年、70周年与3周年——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时间:2024-10-31 03:54:04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历史性演讲是在国际上最大的文明交流平台上做出的未来世界文明进步的倡议,今年是发表这篇演讲即“2014文明宣言”的3周年,我们需要从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大趋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面上深入理解习近平主席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历史意义。

7000年世界历史的主流进程是什么?是文明交流互鉴

人类文明史7000年,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必然性。

“文明”作为实体范畴与“自然”相对应,构成人类在应对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成果的总和。“文明”作为价值范畴,与“野蛮”相对应,是先进可持续文化的集成与认同标准。“文明”作为哲学范畴,与不文明与反文明的意识形态相对立,是追求思想进步和精神升华的基本动力。

如果我们以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塔萨文化为标志,加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大型聚落文化,有考古证据的世界文明史至今已有7000年。

人类文明史的总体进程是什么?就是互相学习、交流互鉴的发展过程。此类史实不胜枚举,因为任何民族原创和继承的文明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由于遭遇外部环境的挑战不同,文化禀赋的不同,思维导向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同的文明景观,而这种景观本质上就是文明传播与交流的结果。

7000年来,文明作为人类发展辉煌成就的集合体,共同经历了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犹太、古巴比伦、古希腊、古波斯、古罗马、古非洲、古印第安、阿拉伯、拜占庭、蒙古等数十种的文明形态。

在众多文明遗址和文化遗存中发现的考古材料总是存在其他文明的传承标识和其他文化的影响证据,而各大文明体的典籍所记载的文化技术交流的事实就更多了。

青铜技术的东西方传播、罗马大道的开辟、丝绸之路的交往、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古希腊学术思想的传播、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传播、佛教与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东西方工艺与文学的传播交流⋯⋯今天人类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就是东西方和南北方农业畜牧业交流的典型成果,更不要说交通工具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交流发达到如此地步了。

7000年: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阶段性

人类文明史的主流进程是什么?是对文明成果互相学习的交流互鉴过程和融合创新过程,交流互鉴是基础和创新的源头。如果不是这样的进程,今天的世界绝不会如此发达,但是,隔膜、对峙、战乱、冲突和战争总是世界文明进程的伴生物。

我们把文明交流传播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自在的交流阶段、自为的交流阶段和自觉的交流阶段。

自在的交流阶段,在1500年前,主要是东西各方和南北各方的文明自在发展,交流具有多重偶然性,是以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往来,达成技术传播为主的交流。

1500年后,自为的交流阶段,文化交流开始大大加强,技术交流逐步达到了全球的规模。

1945年以来,文明交流达到了自觉的交流阶段,这就是联合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了以文明交流为目的专业化国际组织。

二战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死亡最多、破坏最为严重的战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就是二战胜利后人们对战争反思的最大成果之一。

7000年来,人类文明总体进程就是不断克服隔膜、对立、冲突乃至于战争而努力进行文明的对话传播、交流互鉴、共享成果的历史,这个总体历史进程决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必然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意义与功能是巨大的,它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专门性组织,专注于教育、科学、文化这三大领域的文明传播与交流互鉴,在弘扬人权伦理与公平正义、文化传承与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等文明价值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

70周年与3周年:中华文明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演讲的次年,即2015年,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形成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性大平台,人类开始进入文明交流互鉴的自觉阶段。

习近平主席在该组织发表以东方智慧而著名的文明思想即文明交流互鉴理论,这是拥有5000年连续文明史的中国,其领导人首次在这个文明交流的专业组织论坛上,面向未来发表以文明为核心语境的正式演讲。

习近平主席从根本上宣示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大融合,宣示了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宣示了交流互鉴是世界文明史的发展规律与主流进程,宣示中国融入这个进程的决心并将做出更大贡献的信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长博科娃女士在2015年8月为中国《文明》杂志特刊《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写序言中说:

“中国领导人的远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不谋而合,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应该通过教育、文化、科学、交流和信息等‘软实力’携手共进,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2017年3月,正值习近平主席这篇讲话发表3周年。3年来,我们看到许多国家的首脑以及众多的国际人士对习近平主席的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表达了高度赞同,这个观念被称为“新文明观”。

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先后几十次阐述“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从“国与国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视角。

如今工业文明的成果巨大,但生态灾害不期而至,全球化与恐怖主义和战争威胁始终并存。于是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基础的共存、共通和共荣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

面对文明交流这个永恒话题,几千年古老东方智慧的浸润让中国给出了启迪人心的回答:用和而不同的天下观念来对待不同文明,这是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比天空更高远的理想之梦。

在世界历史上,无论苦难、屠杀,还是战争、强权都不能剥夺人类固有的梦想之“特权”。对于每一个人,梦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向往,一种理想,一种对未来的期冀;对于人类,它则是集体的记忆,凝聚的共识,奋斗的目标,行进的方向,也是为实现那一梦想而生发出来的全人类的热情、动力、牺牲和担当。这就是和平梦、发展梦、共享梦,也就是文明大同梦。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