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古城位于湄公河和南康河交汇形成的半岛上,周围群山环绕。琅勃拉邦古城处在湄公河(MekongRiver)和南康河(NamKhanRiver)交汇形成的半岛之上,周围群山环绕。关于这座古城建立的历史,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佛陀在一次修行中路过此地,他微笑着预言这里将会有一座美丽而富饶的城市。琅勃拉邦曾经叫孟斯瓦(MuangSua),后来还改名为香通(XiengThong)。14至16世纪,这里成为了澜沧王国(万象之国)的都城。其财富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与其在丝绸之路上的战略性位置息息相关。这座城市还是这一区域佛教文化的中心,它的名字“琅勃拉邦”就来自于此地由高棉(今柬埔寨)供奉的“勃拉邦”(Prabang)佛像。
在1893年法属区建立之后,老挝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动荡并分裂成为三个独立的国家。其中希沙旺王(KingSisavangVong)所领导的王国仍然将琅勃拉邦作为宗教中心与皇城所在,直到1946年万象成为老挝的首都。琅勃拉邦古城是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殖民者建造的传统建筑与老挝城市结构相融合的突出典范。它独特的城区保存得十分完好,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相互融合的重要历史阶段。
琅勃拉邦大多数的历史遗迹都集中于湄公河与南康河汇流处的半岛老城区里。无论是民居、寺庙、殖民时期的建筑物还是街道路网都在此地和谐共存,反映了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风貌。此地的民居大多为木制结构,而只有寺庙或一些殖民时期的建筑物才是石制结构。这里的寺庙和佛塔是东南亚地区最为精美的,具有雕塑、雕刻、壁画、镀金和木制组件等多种形式的装饰。建于16世纪的香通寺(WatXiengThong)拥有此地工艺最为复杂精密的佛教造像。无论从考古学的角度、老挝造像艺术的角度还是美学鉴赏的角度,香通寺的建筑和佛像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除此之外,此地的民居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虽然它们大都建于殖民时期,但仍用传统的技术和材料建成。而湄公河旁或主街道两旁的殖民建筑通常是砖混结构的,带有露台和木制装饰。在琅勃拉邦,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耸立于老城中心的浦西山(MountPhousi),交汇于半岛的湄公河与南康河,还有遍布此地的池塘湿地,都在僧侣们的诵经声中守护着这个古老的城镇。
香通寺主殿后墙上的马赛克装饰画,上面绘有一棵巨大的生命之树。
琅勃拉邦的寺庙中经常出现以蛇神那伽为题材的雕塑装饰。(上图)
琅勃拉邦古城中寺庙众多,这是其中一座古老寺庙所保存的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