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眼栏目What'sNEW艺术家拍的照片究竟有何不同?在这个专栏当中,我们将会看到许多艺术圈中熟悉的名字,他们或许不被冠以摄影师的名号,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摄影来表达自己。“开眼”栏目将走近他们的世界,探寻艺术大师生涯中那些与摄影有关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MATTHEWBARNEY
马修·巴尼不只是最怪咖的导演
profile
美国先锋艺术家、导演,1967年生于美国旧金山,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走红的新一代艺术家,现居住于纽约。
马修·巴尼在拍摄后台与众不同的实验电影导演
自从摄影诞生以来,就与绘画、雕塑、电影等其他门类艺术密不可分。今天我们的主人公便是将摄影与这些不同媒介结合到极致的一位艺术家。
马修·巴尼(MatthewBarney)生于1967年的美国加州,起初在耶鲁大学主攻医学,后转向艺术电影,以极高产的速度在1994年到2002年间创作了五部曲实验电影《悬丝》系列。他将历史,神话,生物学等元素融入进影片之中,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神秘的幻想世界,一举获得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当代艺术大奖,成为20世纪90年代艺术圈炙手可热的新星。马修·巴尼,《悬丝1》剧照,1995年。摄影:MichaelJamesO’Brien
在《悬丝3》中,马修·巴尼扮演了一个被打掉牙齿的人,身穿共济会成员的工作服和围裙
《悬丝2》在WalkerArtCenter的展览现场,1999年
《悬丝4》在RegenProjects画廊的展览现场,1994年将摄影以剧照方式呈现
受家庭影响,巴尼从小就接触到了影像艺术。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巴尼无法看到他们的动态作品,只能看到书籍上这些影像的静态照片(Stillphoto)。这些作为“二手资料”的照片,深深影响着巴尼之后的影像呈现方式。
所以在每次电影创作中,巴尼都会请摄影师拍摄数量可观的剧照。虽然这些剧照并非巴尼亲自所拍,却是他整个电影设置构思的体现,方方面面都渗透着他独特的个人风格:甜美如同马卡龙的色调,广告般的视觉构图,精心布置的空间中华丽诡谲的人物形象,再加上由凡士林堆砌而成的不明物体,各种看似没有逻辑的元素组合成了一个又一个荒诞的故事,让你沉浸在视觉盛宴中的同时,又引发了无限的遐想。
在这些作品中,巴尼本人也是重要的角色之一。他时而穿着前卫设计师制作的奇装异服,时而又扮演成半人半羊的怪物。光怪陆离的形象变幻之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善于以自拍反映西方社会不同年代典型女性形象的美国著名女摄影师辛迪·舍曼(CindySherman)的影子。在这场艺术家捏造的盛装狂欢之中,究竟谁是真实,谁又是虚构?相似的面孔里,实际上也暗示着视觉消费文化蓬勃兴起之下的危机四伏。
作为“总体艺术”一部分的摄影
虽然这些剧照并非巴尼亲自所拍,但这些照片的拍摄过程都由他亲自监督,版权也归他所有,不仅用于电影宣传,更是整个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有一个固定的展出模式:首先在电影院播放影像的部分,然后在美术馆举办包含与这部电影相关的剧照、绘画、雕塑等作品的大型展览。这种混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做法,与我们熟知的电影模式完全不同,这也正是巴尼所倡导的“总体艺术”(TotalArt)。而那些剧照也不再仅仅是剧照,而是经由艺术家之手成为了美术馆中的艺术作品。这些照片在网络和公共媒体上广泛传播,大胆前卫的服装布景和鲜艳亮丽的配色,也成为许多时尚摄影师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