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电视主播语言的理性控制与感性表达

电视主播语言的理性控制与感性表达

时间:2024-10-30 12:27:49

一直以来,有声语言艺术表达多强调情感运用的重要性,甚至普遍认为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有情感的作用即可获得。本文将结合案例,着重从口腔静态控制、唇舌力度控制、状态控制等方面与情感把握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梳理并强调有声语言理性控制的作用。

一、口腔的静态控制与内容的情感把握

如果我们将口腔比作帐篷,那么牙关(上槽牙)就是支撑帐篷的横梁,小舌是后窗扇,双唇是帐篷的前门帘,舌体就是人。人要在帐篷里自如活动,帐篷首先要结实、宽敞、明亮。帐篷一旦搭建好,就不可能因为人的活动状态或是心情而改变它的结实程度。同理,在有声语言表达中,口腔的稳定控制就像帐篷的相对固定一样,它可以根据人的高低,搭建大小不同的帐篷,但不能因为人矮小而使得帐篷横梁与篷布塌陷,也就是不能因为音量大小的变化,或是表达内容的感情起伏使得口腔壁的松紧发生改变。当然,口腔腔体在提供发音环境时,会随着不同元音的舌位动程及辅音成阻部位的区别,进行开合调整,那么所谓的“帐篷”就会在人的不同状态中进行或闭或合的改变。

小舌(悬雍垂)就像帐篷里的后窗,软腭上挺,才能让后窗打开,空气流入,阳光射入。此处正是声音和气息的第二道闸口和通道,如果软腭上挺的程度不够,使小舌不能与舌体分开,就会导致声音从鼻腔流入,并且使后声腔开度缩小,而所谓的发声通道正如水渠被异物堵塞一样,“水流”怎么会畅通无阻。因此,在基本功获取的第一步,要为口腔的大小及形状定位,在发音中做到静态的“后开前闭”的“马蹄形”,就像舞蹈训练中的“直立延伸”。具体来说,首先采用开口度最大的元音“ɑ”作为丈量口腔静态控制的标准。其次,给承担零声母任务的其他六个舌面元音“o、e、i、ü、u、ê”定位,规定具体的量化标准,规范口腔的形状、上下牙关的距离。用手电与镜子观察软腭上提的状态,让小舌离开舌体“地面”,使肌肉形成记忆。无论稿件内容的情感如何变化,口腔的静态控制都要做到相对稳定,为吐字发音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能够在不同的语体与语态中保持相对积极、稳定的口腔控制状态,并取得最丰富的口腔共鸣。例如欧阳夏丹、海霞等一批央视主播,就在不同的语体与语态中有着良好的表现。

二、唇舌的力度控制与内容的情感把握

唇,就像帐篷的活动门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因为门帘或门要关闭,帐篷的穹窿状顶棚就塌陷。即双唇在合口呼与撮口呼时,口腔的静态控制不能因此而放松,尤其是面部肌肉的反方向运动要控制,颧肌上提,唇咂肌向唇中央三分之一处靠拢,还要保持颧肌上提的前提下,上唇呈现“一字型”,肌肉走向由唇角两边向唇中央横向移动,并呈现褶皱状。如果唇角用力或唇齿分家,都将导致字音不清晰、形象不美观。因此唇与舌体前部的控制力度是影响发声位置和字音清晰度的基本因素。例如康辉的唇形与欧阳夏丹的唇形完全不同,但是二人的唇部控制都非常的准确且有力。

舌,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发音器官,舌体就像舞者的肢体一样,舌尖就像脚尖,无论肢体怎样舞动,脚尖在不进行起跳动作时,都要稳定而有力的“接地气”。舌亦如此,无论舌体怎样在口腔内根据字音进行上下前后的舌位移动,23个声母音、39个韵母音,除了“dtnlzhichishiri”需要舌尖参与发音之外,在整个发音的过程中,舌尖都要稳定而有力地抵在下齿龈,这个“栖息地”在舌尖不参与发音的过程中承担着“避风港”的任务,其目的是使舌体有依靠,并收束呈现瘦长型,自如地在口腔内“跳芭蕾”。舌尖如果因为舌位移动而后缩或者松软,不能在“点状”中变化,着力点为“片状”,致使舌体松软,口腔内空间缩小,将会导致发音浑浊,就像一个人站不稳还要做动作一样,其效果可见一斑。因此发音过程中舌尖虽然要抵住下齿龈,但舌体肌肉要始终保持在收束的基础上进行舌位移动。

三、状态的积极控制与内容的情感把握

在灾难性、事件性内容的播报中,电视主播要想保持积极的口腔控制状态,首先要在基本的静态控制训练上下功夫,使面部肌肉保持“对抗性”的相对稳定,使双唇(口轮)咂肌在合口、撮口发音时肌肉力度向唇中央集中,而积极的播报状态又要让颧肌能保持稳定上提,其肌肉的局部控制能力需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方可获得,否则面部肌肉会因为稿件内容的悲伤造成肌肉走向整体下泄的慵懒感觉。所以不同的情感基调,需要规范的肌肉记忆训练予以改变及保持。稿件和内容的情感运用是多变的,而积极的播讲愿望与状态应是不变的。当然,如果口腔的静态控制不好,唇齿不能在相互的依靠中发音,舌体不收缩,就容易出现“满脸跑嘴,满嘴跑舌头”的现象,影响字音清晰,也有碍观瞻。因此在发音的过程中,口腔与唇舌肌肉要注意转换,绝不能松懈,要明确与提高发音发声系统肌肉的局部控制与能力。

任何事物都要相对理解,不能绝对的套用。静态控制是在不同元音、不同口腔开度的相对控制中完成发音的,唇舌力度是在相对的控制下进行舌位移动与运动的,气息则要根据语意传递的目的进行调节运用。绝对理解与机械运用只会停留在僵硬的个体发音阶段。

对于从事有声语言艺术的人来说,要想把话说得好听,就要把口腔这个帐篷搭建好,把握生活语言与艺术语言、镜头前语言与话筒前语言的细微区别,同时更要了解不同艺术语言表达的异同,掌握不同语言表达样态的声音形式与稳定的口腔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理性控制,具备无论“风吹浪打”都胜似“闲庭信步”的专业状态与功力,使有声语言的声音形象产生极具磁性的艺术魅力。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新建应用型本科《播音发声》课程改革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责编:胡斌毅)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