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广州菜里有多少奇葩食材

广州菜里有多少奇葩食材

时间:2024-10-30 03:01:30

其实很多老外认为中餐指的就是粤菜文杨玲图许志伟缪华付华

自古以来,便有“食在广州”的说法。广州菜又名“广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的代表,自清末广州开埠以来,粤菜便从广州流传到世界各地,并很快闻名世界,甚至与法国大餐齐名。如今,国外的中餐馆里,粤菜最为普遍,因此不少外国人都认为,中餐指的就是粤菜。广州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广州丰富的食材资源,再加上厨师精湛的烹饪技艺,使得广州菜灵活多变,不仅能制作出独到的美味佳肴,更能集千家之长,大胆创新,将各方美食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不过,广州菜能扬名海外的原因,除了自身美味、诱人,还有广州人对吃的态度。吃,在广州人生活中永远是第一追求。据统计表明,广州人每天的早茶时间平均在一小时以上,对他们来说,静心享受精致的早茶已是一种习惯,这对于其他城市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对早茶尚且如此,其正餐就不言而喻了。因此,“食在广州”一说绝非空穴来风,这不仅是因为广州菜好吃,更是因为广州人好吃,如此一来,广州菜不想出名都难。博取众长于借鉴中出新立异大名鼎鼎的粤菜其实发展较晚,根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粤菜发源于汉代。而在此后的千百年间,粤菜也跟随着中国的巨变而不断发展,直至民国初期才真正成型,至此,粤菜的菜色和款式已与今天十分接近。尽管起步较晚,但粤菜凭借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等特点,深受民众喜爱。广州菜可谓粤菜的集大成者,不仅聚集了本地的风味特色,更灵活地借鉴京、川、苏、鲁、浙等外省名菜甚至西餐的烹饪技艺,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创新,可以说,广州菜是找不到源头的。其实不仅是广州菜,整个粤菜也都如此,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至今仍然在不断发展、创新。广州菜对其他菜系的借鉴很有一套,绝不只是单纯的依葫芦画瓢,就拿著名粤菜“菊花鱼”来说,便是借鉴自苏菜中的“松鼠鳜鱼”,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刀工:“松鼠鳜鱼”鱼身与尾部相连,花刀后入锅烹炸,最后起盘浇上酱汁,成品是一条完整的鱼;“菊花鱼”则不同,烹饪前要将鱼身改为多朵菊花状,入锅分别炸好后,再与鱼头鱼尾拼凑、摆盘。如此改进之后,食用起来更加方便,可以分块入口,同时在名称上也去掉了难登大雅之堂的“鼠”字,显得更加文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广州菜的菜名,若是让外地人在广州参观翻开菜单,乍眼一看,或许他们还以为这是一本成语词典呢:“池塘莲花”、“清风送爽”、“雄鹰展翅”、“海棠冬菇”……其实,这些充满了文艺气息的菜名也正是广州菜的魅力之一,让人一看,便对菜肴产生了十足期待,却又恰当地保留了一丝神秘性。不过,广州菜中也有简单、直接的菜名,例如“龙虾烩鲍鱼”、“米网榴莲虾”等。有趣的是,这类菜肴大多源于国外,例如“龙虾烩鲍鱼”,便是采用了一种泰国常用配料“金不换”,而“米网榴莲虾”中的“米网”,则源自越南。或许,正是为了区分菜肴的来源地,广州人才特意在菜名上暗藏了玄机。

选料奇异无所不食的广州人在《淮南子·精神训》中,有一段描写古越人吃蛇的文字,可见广州人吃蛇,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广州菜选料之丰富,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南宋时期,文人周去非所著的《岭南代答》中就有记载:“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据统计,广州菜用料多达数千种,不仅有常见的飞禽走兽、山珍海味,更有其他菜系少见的蛇、鼠、猫、猴、蝙蝠等猎奇食材。尽管经厨师精心烹饪后,再猎奇的食材也能成为珍馐美馔,但依然会令许多外地人望而却步。在广州菜的诸多猎奇食材中,蛇算是最普通也最为人接受的了。据悉,广州人吃蛇的历史已达两千年,甚至专门有“广州蛇宴”这一广州菜分支,而其中最有名的菜肴,当属“龙虎斗”。“龙虎斗”又名“龙虎凤大烩”,相传在清同治年间,有一名叫江孔殷的人,曾进翰林院为官,后回乡经商,闲暇时喜欢钻研美食,时值其70大寿,他非常想做一道特别的菜肴来招待亲朋好友,正苦思冥想之时,见自家的猫在扑蛇笼,而笼中的蛇也不甘示弱,不停吐着信子与猫对峙。江孔殷见了,豁然开朗,于是用狸猫和蛇为食材,做出了这道经典的“龙虎斗”,后经客人建议,加入了鸡肉以提升鲜味,这鸡肉便是“龙虎凤大烩”中的“凤”。在广州,有一家“广州蛇餐馆”,专门制作蛇料理。为满足日常食客所需,餐馆中有一个专门的蛇库,库中养着几百条蛇,这些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剧毒的毒蛇,如眼镜蛇、金环蛇、白花蛇等;另一类则是无毒的蛇,如广蛇、乌梢蛇、水律蛇等。这家餐馆的厨师可以用八十多种烹调方法制作出不同花样的蛇宴,最负盛名的有“烧凤肝蛇片”、“四珍炒蛇柳”、“五彩蛇丝”等。广州菜无奇不有,而最猎奇的,被称为“三大奇品”。第一奇是吃猴脑,先在桌子中间开一个洞,将已剃净毛的猴头伸出洞外,再用绳索把猴子的四肢紧紧捆绑,食用时,需用银锤敲破头骨,用银刀撬开其天灵盖,再用银勺挖取温热的脑浆直接食用。第二奇是吃活鼠,食客将出生不到3天的老鼠卷在用面粉制成的面皮中,蘸上蜜糖后直接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第三奇是吃蜈蚣,蜈蚣不能太小,至少要5寸长,食用时,得让手法娴熟的堂倌进行操作:按住蜈蚣头部,扭断头和尾节,再用手在蜈蚣尾部轻轻一拉,晶莹剔透的蜈蚣肉便脱壳而出,据说味道鲜嫩无比。不过,以上这“三大奇品”因过于残忍,如今已是吃不到了。尽管如此,今天的广州菜中,依然大有猎奇类菜品,知名的虫餐便在广州十分流行,比较出名的菜品有“白蚁归巢”、“烧禾虫”、“盐煎金龟子”等。

随时令而变夏秋清淡,冬春浓郁一般而言,广州菜偏清淡,讲究清中求鲜、淡中求美。一年四季中,广州菜的口味有所差异,其中夏秋两季最为清淡,冬春两季则稍显浓郁。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夏季不仅炎热,且时间长,直至深秋才会明显降温,因此,在夏秋两季,消暑食品最受欢迎。“冬瓜盅”便是广州人夏秋常食用的菜品,这道菜以冬瓜为容器炖汤,看似简单,却十分考验厨师的技艺:先将冬瓜切去顶盖,挖除瓜瓤,将瓜沿切成齿状,并在瓜身上刻上花鸟图案,然后加入鸡丁、干贝、虾仁、精肉丁、蟹肉等食材,添加适量鸡汤,再开始蒸制。“冬瓜盅”色泽青绿,赏心悦目,汤汁无比鲜美。夏秋两季,广州人喜欢将食材直接蒸煮食用,“白切鸡”、“清蒸海鲜”等广州名菜均采用的是此类做法。将食材入锅清蒸,可以将其自身的美味精华完全吸纳进肉质之中,再蘸以碟中的酱料,教人吮指回味。到了冬春两季,广州菜的作用便从消暑变成了滋补。与夏秋菜品的清淡不同,冬春两季的广州菜,相较而言要油腻许多,例如知名的“烤乳猪”。上好的烤乳猪,色泽油亮,外皮呈大红色,皮酥肉嫩,入口奇香。烤乳猪的制作也十分考究,选料上,要求乳猪皮薄且躯体丰满,重量在5~6公斤为最佳,宰杀洗净后,把五香粉和食盐涂抹于乳猪腹腔内,腌制半小时后,再将调味酱、腐乳等多种调料涂抹于腹腔,又腌制半小时,然后用沸水烫皮,再涂上糖醋,用小火烘烤半小时,直至肉熟。烘烤完毕后,取出乳猪,在其表面刷上一层香油,最后用刀片将猪皮切成32块,整只上桌。烤乳猪最适宜家人朋友一齐享用,食用时,浓郁的香气萦绕于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让寒冷的冬天也充满了暖意。俗话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汤是广州菜的灵魂,据说没有不会煲汤的广州人,从煲汤的用具到原料的调配,再到煲汤时间长短,广州人都极为讲究。对广州人来说,喝汤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养生方式。同样,广州人喝汤,也有季节差异,夏秋时,不宜喝大补的汤,一般选用绿豆、薏米、海带、冬瓜等原料,讲究清热解暑;到了冬天,广州人则喜欢慢火熬汤,讲究汤汁浓厚纯正,飘香四溢,原料则一般选用肉类和骨头。而不管是夏秋还是冬春,广东人喝汤,都只在乎汤本身,其中的原料,他们一般不会食用,例如正宗的“龙骨汤”,主要原料不过是一根剔干净的猪或牛的脊椎骨,要一丝肉都看不到,才能称为上品。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