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青稞在地球上海拔最高、空气最稀薄、阳光最强烈的高原上顽强地生长,为生活在高原的人们奉献热量和营养,也成为雪域子民的一种精神养分和文化符号。
布宫壁画上的古老传说
“肉的宝座上有木的宝座,木的宝座上有大海,海的宝座上有雪山,雪山上落下来5只飞鸟”。这则关于糌粑的谜语在整个藏区颇为流行,人们从小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童,认识自己的文化。
藏族人把青稞称之为养育众生的母亲,糌粑被视为她的无价长子,青稞酒则被称为滋补身心的甘露妹子。“吃糌粑的人”是藏族人最经典的自我称谓。在所有的藏人聚居区域,青稞的藏语称呼都称作“Nas”。
在西藏古代文献《吐蕃王统世袭明鉴》中,猕猴转化为高原人和种植青稞的故事相伴而生:
传说上古时期,有一只被观世音菩萨点化的猕猴,在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被一岩罗刹女纠缠,要求成为夫妻。猕猴不允,岩罗刹女苦苦哀求。猕猴征得观世音的指点,与之结为伴侣,生了6只性情各不相同的小猴,将它们送归果林各自寻食生活。
3年后,猕猴前去看视时猴数已增至500,树上的果实即将枯竭,群猴饥饿呼号。猕猴再往普陀山向观音求救,观音从须弥山的缝隙中取来青稞、小麦、豆子、荞麦等五谷撒向高原,雪域大地便长出不种自收的五谷。猴群饱食五谷,体毛与尾渐短,以树叶为衣,操人语,始为人。
作为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这一故事被描绘在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等处的壁画上。
西藏第一块青稞地被认为在今天西藏山南地区的“泽当”,是传统中藏民族的发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雅砻河谷,被称作“猴子玩耍的平坝”,神猴同罗刹女创造藏族人的美丽神话就诞生在泽当镇的贡布日。后来藏民族在这里创造了西藏文明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巴嘎布,这一切都源于第一块青稞地的开发。
由猕猴向人类转变时播撒下青稞的第一块土地,在纵深阔远的历史中被赋予了神圣感,一种神奇的植物从此进入了西藏的漫长历史。
Muesli——源于喜马拉雅的健康秘法
在英国流行病专家菲普斯利提出提出“膳食纤维”概念之前,瑞士著名医师MaximilianBircherBenner通过对喜马拉雅一带的饮食观察发现,喜马拉雅山麓由于物产单一,农牧民仅以裸大麦(青稞)、小麦等磨碎后与当地一种干果混合的食物作为他们的主食,但这并没有使他们的健康受到影响,相反个个身强体壮。这一区域的居民因天然膳食纤维摄入高,现代文明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及便秘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洲。
根据这一观察结果,MaximilianBircherBenner医师模仿喜马拉雅一带人们的饮食方法,在欧洲发明了一种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Muesli”——以麦片为主料,混合牛奶、水果、果仁等。
身患各类疾病的病人聚集于MaximilianBircher-Benner医师位于苏黎世小山上的疗养院中,食用“Muesli”。1904至1994年之间,疗养院接待了4万位病人。其中包括以色列第四任女总理葛达•梅依(GoldaMeir)、美国小提琴家、指挥耶胡迪•梅纽因(YehudiMenuhin)和德国作家托玛斯•曼(ThomasMann)。
这种被称作“Muesli”的营养早餐麦片,风靡欧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瑞士白玛藏药公司研制上市后,在欧洲掀起了“饮食革命”。其中有供幼儿、妇女、大众食用的三种不同口味的Muesli,蔬菜混合口味的Muesli,可用于做Muesli的糌粑及其他口味的Mues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