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当代艺术家的内部正在发生变化,这一改变来自艺术家的内心,源自于艺术家的文化良知和对于固有文化的不满。这种变化在未来或许会演变成为一场西藏当代艺术形态的大裂变。
文/字建芳(根敦群培当代艺术画廊)
拉萨的阳光,暴烈、公平而自由;轻易予人古铜色的肤色,这里是年轻人向往之地,总会与时尚同步。时尚的一个本质就是对自由的向往,对个性的极度张扬。
艺术的属性是自由表现和想象漫散,要了解特定时代艺术的价值,不仅要判断它与自身艺术传统的关系,更要判断它是否在观念、题材、媒介和形式语言上超越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模式和思维模式。
要采访的艺术家约在了台球室,看见休息台上的啤酒,还有翠绿的台球桌。我看见年轻的艺术家喝了一口啤酒,抬起球杆。球杆击打白球,白球撞击黑球,入洞。
艺术和宗教这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却也有互寄共生的关系。西藏的艺术从宗教中出走,面对着陷阱和人群的怀疑。西藏当代艺术对传统的继承和当下的转型已经开始酝酿。
定日瓦·边巴,研究生毕业于西藏大学,现为中学美术教师。其作品精彩不在于作品本身的色彩构图等基本的形式语言,而在于对画中人物背后故事的话题关注。而其略微粗糙的油画语言更容易把观众引到对人物背后的故事的思考。还有对自身认知的历史的关注。这种对身边的人和物具有天生的怜悯之情的人文关怀,有一种原始淳朴的宗教的情感。最有意思的是,他常在作品中把自己画成一只猫。而无巧不成书的是,有一个未经考证的说法,释迦摩尼涅槃的时候,所有动物都落泪了,只有猫和蛇没有。
多加,西藏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在中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其作品对童真的追溯,植根于对古老文化的深度挖掘。看似和传统没有关联的玩具,却是承载着古老文化传统在当下的现实。对西藏自然生态的关注,城市化对游牧文化的冲击,提出了工业化对族群道德的考验。他的作品中对死亡漫不经心地展开思考,他还说,每次开车在牧区公路上,就感觉自己的灵魂奔跑在轮回的道路上一样。
赤列德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赤列德庆的作品语言模式,延续了传统唐卡的技艺。一种视觉形象平面化,颜料平涂;人物程式化复制,却不失唐卡那种庄严的构图。赤列德庆的作品中云的位置和唐卡构图中云的位置保持一致,人物和佛的位置发生变换。中期的作品中人物被放大,云在消失,似乎像征信仰的不稳定性或者信仰的缺失。而在当下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复数且中性,感觉不到文化背景的人物形象,观众很难感觉到文化差异的力量。看赤列德庆的作品,能感觉到文化在向平面化靠近,这意味着读图时代到来。
格罗,西藏根敦群佩艺术群体成员,研究生毕业于西藏大学,后曾在四川美术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进修。早期作品《21蝶》开始挖掘佛的人性化,把自己母亲的故事和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寄托在宗教形象度母和蝴蝶的结合体。这种尝试的背后是,艺术家对唐卡和油画语言融合的探索。当下艺术家的作品转向对墙星(藏文写字板)这西藏古老工具材料的探索,开始尝试装置语言。
索喃次仁,毕业于西藏大学美术学院唐卡专业。他的毕业作品对唐卡和当代综合材料的结合,探索出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对宗教世俗化的思考,用诙谐风趣的发问提出对文化交互和文化冲击的忧虑。奥特曼带着小伙伴们在青绿山水之间嬉戏玩耍和发生战争。而其近期新作品对传统唐卡技术的简化,类似做视觉归纳,把繁缛复杂技术、视觉极简化。简单提出问题的多元化可能性。
根敦群佩艺术群体的青年艺术家扎诺,对西藏藏戏面具的独特情感,对时下发生的新生流行事物的好奇,让艺术家生产出一种文化交融有怪诞气质文化生物。
年轻的西藏当代艺术正在发展,可以看到,年轻的艺术家中还没有职业艺术家,但西藏青年当代艺术家的内部正在发生变化,这一改变来自艺术家的内心,源自于艺术家的文化良知和对于固有文化的不满。这种变化在未来或许会演变成为一场西藏当代艺术形态的大裂变。
青年艺术家们在作品的题材、媒介、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作品内在的文化取向与方法论意识却有共性。在传统视觉资源中寻找风格与形式转换,通过艺术家编码游戏规则,生成新的图像意义。青年艺术家从个人的、微观的、私密化的视角,来表达西藏本土、地域性的文化在当代的形态。
从西藏的本土的文化传统出发,将艺术领域中地域性的、民族的文化经验作为全球化时代的策略。这些青年艺术家在慢慢开启创自由的艺术创作,保持与创作范式的距离,也不受到老派风格的约束。青年艺术家会引领未来的视觉时尚,他们的图像是他们时代集体视觉记忆的浓缩,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艺术现象的存在,才使得西藏当代艺术的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