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在西藏流动,且更加无孔不入。当西藏的年.."/>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时尚热浪中的香巴拉

时尚热浪中的香巴拉

时间:2024-10-29 07:57:30


    时尚在西藏流动,且更加无孔不入。当西藏的年轻人同内地的青年人一样在追赶时尚浪潮之时,突然发现自己最古老、最习以为常,最传统的一些习惯风俗,反而成为了时尚潮流和当代文学艺术追捧的焦点。

文/杜冬

1940—1950

1946年,以贵族嘎雪巴家族的子嗣嘎雪塞·顿珠为领队的藏族学童进入印度大吉岭的圣约瑟小学部学习,那是一所剑桥制的教会寄宿学校。

当年的学童,后来的西藏翻译家和小说家斋林·旺多写道:“虽然我们都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但回到宿舍不能睡软床,必须坐硬板凳。我们穿的都是结实耐用的高档毛料裤子,久坐硬木板凳,每个人的裤子上屁股部位都磨得闪闪发亮。”

到了初中二年级时,斋林·旺多得到了自己的地理课本,“教材中的地图按照西藏的思维是不可想象的,我看完后大吃一惊:大不列颠国只有那么一点地盘,而我们西藏多大啊,我们第一次对西藏在地球上的位置有了最初的了解,那种惊奇是无法言说的。”

这批来自贵族家庭的留学生会回到西藏度假,也将自己在印度的英国学校里养成的做派带回了古老的西藏。“在夏天天暖的时候,人们还能看到许多在印度上过学的少女在拉萨河边游泳,骄傲地展示她们的现代泳装。”西藏研究者作家索穷在他《翻越雪山看世界——西藏近代留学生史话》里如是写道。

正当来自欧洲和美洲的旅行者们忍受着高反,拍摄西藏的蛮荒与古老时,西藏人也开始了向外的眺望,追求新生活、新风尚的冲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锡金王室车仁家族的似乎有充沛的精力涉足时尚的方方面面,车仁•晋美引领了贵族生活风尚;他对女装设计发生了兴趣,设计漂亮的女金花帽,名“车仁娘夏”,迅速普及,此后很少有妇女再戴老式的“巴珠”;但他最大的爱好或许是拍相片和电影,1934年开始拍摄了大量的噶厦地方政府活动和拉萨生活的图片。

仅热爱摄影一事,西藏就有三个贵族可以并称,分别是第穆活佛、车仁·晋美和擦绒·东堆朗杰。现西藏摄影家协会主席、第穆活佛的儿子旺久多吉在《慧眼照雪域——父子摄影师眼中的西藏》一书中提到:“当时他(第穆活佛)已经拥有了最先进的摄影器材,有一部如莱福莱……两部莱卡,还有一部卡宾,另外全套的滤色镜、三角架、闪光灯、拍散片的,拍接片的,测光表全都有。”在当时摄影术还被普遍的迷信认为是妖术,会摄去人的灵魂,可这位活佛却在自己家中建了一座暗房。

甚至最高统治者也热爱现代生活,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热振活佛“喜欢邀请英国代表团成员到他家给他放电影和音乐,这时的摄政王要比在官方正式场合轻松可亲的多。”

新奇时尚的事物,古老厚重的信仰,还有对时代的变化并不敏感的大部分僧人,忙于生计的大众,当年的西藏正处于这样一种奇特的共存中。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能看到这一有趣的对比。在江孜的帕拉庄园里,我们看到西藏贵族的奢靡的生活:皮毛大衣、英国的果醋与浴盐、法国的红酒、甚至还有从国外带回来的整套手术器械和溜冰鞋,内地的瓷器、绸缎、茶叶等物;就在一旁则是古老昏暗的佛堂,窗外还是那片土地,用数百年不变的工艺耕种着,完全没听说过良种和化肥。

上层贵族和商人们还从印度将英国红茶引入西藏,饮用这种用达吉岭红茶和牛奶混合,并加入适量方糖的热饮,迅速蹿红,成为时尚。在藏语中这种茶被称做“甜的茶”,以区别于传统的“咸的茶”酥油茶。这种午间甜茶至今为拉萨、江孜、日喀则等地城市市民的最爱。

许多年后,老人斋林·旺多写出了一部传奇爱情小说《斋苏府秘闻》,如同一部四十年代的老电影,带有优雅和感伤的怀旧色调。当年的审美观和时尚,集中体现在那个西方与西藏合璧,在印度读书,却又怀念故乡的姑娘“白玛”身上,“加尔各答的冬天比西藏的夏天还热,我们都换上了夏装。我和大少爷内穿丝绸衬衫,外穿毛料藏装,下穿西装裤子,脚蹬短筒皮靴;白玛的秀发自然垂至腰际,头侧用一条黄色绸带打成花结。她那件闪亮的无袖锦缎藏装和薄如蝉翼的衬衫,勾勒出女性丰满的胸脯,纤细的腰肢和修长的大腿轮廓。”

然后,大约三十年过去了。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