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人均利润不到10万美元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人均利润不到10万美元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时间:2024-10-29 10:41:25

图片来源:http://www.58pic/indexphp/download/26047426

做投资五年多来,收到无数的BP计划,永远是讲“我规模有多大”、“我今天有多大”、“我未来会做得有多大”,还有“我有多快”。但从来没有人在BP当中说:我效率有多高——我今天效率有多高;未来随着我多快、多大以后,我的效率有多高。

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人均10万美元的利润贡献,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大和快的背后,是效率。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而是加速自杀。

如何提高效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个人效率提升

自我驱动是个人效率最好的来源,所以我们要问自己的企业,有没有做成一个自我驱动的公司。

讲讲案例。淘宝有赛马会。什么是赛马会呢?整个集团都在推广——我的级别,我做主。后来延伸——我的工资,我做主。

以前是什么形式呢?领导考察,觉得你表现不错,找你谈话:你要晋升了。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受宠若惊——领导要晋升我。

现在我们对优秀的销售说,你做得不错,明年打算升你做主管了,继续努力。销售一听:我为什么要当主管?我做销售挺开心的。

后来我们怎么解决呢?自我驱动。年初,如果你觉得年底想晋升,就报名。不报名的人就一定不会晋升。能不能晋升两级?行,你报名晋升两级,我们就用两级的标准来要求你。对于这代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给他自我驱动的机制。

这个机制包括什么?你要把一个拉开的组织想办法变小。为什么?个人在一个一万人的公司,哪怕一百人的公司,他的成就感都变的很小。

最小作战单位如果有活力、能驱动,一个公司就有活力。最近很多小企业都改成了“内部员工加盟”,让员工自己当老板。

一个人为自己的梦想做事,才可能成功。理想跟梦想的区别是什么?单个人的是梦想,一群人的才是理想。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了解你的团队每个人的梦想是什么,帮助他实现、给他机制实现,让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去自我驱动。

个人效率的提升,光是自我驱动是不够的,还是要有约束。但是90后不喜欢被约束,那怎么办?要提倡自我约束。

举个例子。在阿里加班,可以再吃一顿晚饭。当时,一顿晚饭公司出15块钱,一年两百五十个工作日,一年要吃掉差不多两千多万元的加班费。

最早的管理办法很简单,员工提申请,主管批准,撕张券给员工,六点钟开饭,员工就去吃饭。这个制度用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再问自己,这个制度是不是真的好?

第一,谁也没有规定工作到几点以后是加班。所以确实有一批人,六点钟吃饭,申请加班,吃完以后,六点半加班到七点钟走了。于公司,也没有什么制度说这不可以。

第二,我们从来没有去想,每天五六千个人提加班申请,主管批准,发一张券,这个动作花了多少时间、多少钱。从来没有人计算这个成本。

后来我们跟员工讲,加班晚餐是给加班的员工吃的,你不加班最好不要吃。但是如果你今天觉得很累,回去不想做饭,想吃完以后再回去也没关系。反正公司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把公司吃光了,吃穷了,我们散伙。

一年下来,大概前一年加班餐费在1400万元左右,取消报批制以后,多了大概100万元,变成1500万元。但计算一下,两百多个工作日,每天四五千人打申请,主管批准发券,中间消耗掉的人工、效率何止100万元?

你的公司、你的组织,有没有这样的制度?这是愚蠢的制度,组织效率就是这么下降的。

提高个人效率,除了自我激励以外,不要有太多级约束。我们相信大部分团队能够有自我约束能力,有正常的道德底线。但是你要跟他讲,是什么样的道德底线。

组织效率提升

组织效率下降的最大问题就是你对团队没有基本信任。为什么创业的时候效率都比较高?所有人知根知底,一个团队以前可能还一起共事过,不仅是默契,更多是一种信任。创业初期,信任带来了创业公司的简单,但随着越来越多陌生人加入,不信任开始增加。

当年支付宝有一句话: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我把这句话延伸下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高效。

公司中我们都希望老板和员工是互相信任的,但怎么做到呢?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强势的一方要率先迈出一步。对员工来说,你是老板,你就是强势的,你要先走出一步。

组织高效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企业文化。日子好的时候,企业文化带来信任,使公司变得简单高效;日子不好的时候,企业文化决定你能不能扛过来。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特别不容易,就是红军的价值观在起作用。

回到互联网时代,组织效率的提升需要四个在线:员工在线、产品在线、客户在线、管理在线。这四个“在线”顺序还不能出错。

什么叫“在线”?PC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人机分离,人跟电脑是不在一起的。在那个时候,我们就不能谈四个“在线”。而移动互联网,让四个“在线”变得可行。

今天,特别是传统企业,首先会做的第一个在线是产品在线,把公司所有的产品和服务挂到网上、APP上,然后说:我拥抱互联网了。但是没人来。

这是次序错了。第一步要做的是员工在线。以前让员工在线,需要给每个人配一台电脑,需要花很多钱。今天不需要,自己的手机就是一台电脑,就能实现员工在线。

员工上线后,再把产品搬上线,随后再把客户搬上线。在互联网时代,黏住客户的不是组织,一定是个人,人拉人,才有黏性。

举个例子:孩子王。孩子王总部在南京,现在在全国扩张,它的每个销售都是母婴顾问。孩子王实现的是所有客户必须是电子会员,客户资料交到每个员工手里,哪个员工先把这个客户发展成他的电子会员,终身都是他的客户。我们有一次去看孩子王的店,见到一个母婴顾问,他打开手机,上面963个会员,这些都是他的客户。你可以理解为产品在线,赋能给了这个员工七千个商品,给了他963个用户。

再比如,母婴顾问擅长婴儿护肤类产品,膳食类的他并不熟悉。没关系,公司有知识库,很多问题都是自动回答,他按一下就用个人名义发出去了。这就是管理在线。

下班时这位母婴顾问告诉我,还要给一个客户送两桶奶粉。这是公司要求的吗?不是,他自己想去送,因为上门没准会带点别的生意,把公司物流成本也省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觉得这个客户首先是他的,其次才是孩子王的。这就是我前面讲的个人效率提升,孩子王充分实现了个人自我驱动。组织效率的提升,就是你让每一个员工都具备组织赋予他的能力,这是他个人实现不了的。

资产效率提升

提高资产效率只有两种办法。第一,防止产生新的闲置资源;第二,释放闲置资源。防止产生新的闲置资源的关键是不要先生产产品,再去找消费者。

传统行业有一个重要法则——二八原则:20%的商品或客户,带来80%的销售和80%的利润。问题就出在这个二八原则上。20%的产品带来80%销售,这是赚钱。坏就坏在,加上80%的产品,带来的那个20%的销售,就不赚钱了。

比如说卖鞋,你得备一个50码的超大码吧?这种码是给姚明这样的人穿的,但是你不知道姚明今年会不会走进你这个店。可能他并不会来,但为了满足客户需要,你有一千家卖鞋子的店,就得每个店都放一双超大码的鞋。

这就是二八原则里面的“八”,互联网给它了一个名字,叫长尾产品。长尾产品占用了你的商业面积,降低了资金周转效率,“二”赚来的钱被“八”消耗掉了。这是零售企业和很多实体经济最痛苦的地方。

互联网1.0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互联网的存在扩大了“商圈”的概念,只要物流能触及的点,都是它的商圈。像京东,就一个中央仓库,备了十双像姚明脚一样大的鞋子,全世界的姚明都可以来买,不需要每个门店备这样的货。所以互联网1.0,让库存效率提高到了极致,电商是这样来提高资产效率的。而互联网2.0就是消费者按需定制,零库存。意味着我们没有制造新的将要被闲置的资源。

所以如何防止产生新的闲置资源呢?就是按需求去生产、去组织,而不是先生产产品,再去找消费者。

看好释放闲置资产的分享经济,不看好重新投入资源做共享经济。那么已经闲置的资产,如何释放呢?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释放闲置资产。比较典型的商业模式是优步、滴滴打车。

我很看好把闲置资源释放出来的分享经济,不看好重新投入资源做共享经济。今天有很多做类似AIRBNB的。黄牛把房子先租下来,再转租出去,说我这是分享经济,然而并不是。

当你包下这个资源,你就有固定的成本。公寓和酒店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就是入住率,我从来没见过世界上有什么酒店入住率只有50%还能挣钱的,大都要到80%—90%。为什么入住率很重要呢?你没入住的房间就是闲置资产。

分享经济不用考虑“率”:我的房子闲着也是闲着,空也是空着,无所谓。但要是某某白领公寓是我投资,我来建或者我是包段的,那就是伪分享经济,最多是一个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要追求资产利用率。经常有人问我对摩拜单车、ofo怎么看。我只问每辆车每天的使用率,这是这个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只要看到有资产,就要问这个资产的使用率。如果不能让资产的使用率提高,它就没有创造价值。

战略效率提升

不是所有公司都要做北上广深,不是所有公司都要铺开全国,因为战略都是谈发展比较多,一谈“发展”就有“规模”二字。不是所有企业、所有行业,规模都会带来效率。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叫“三级规模效益理论”。

先说最小的一级——3平方公里规模效率。大量的O2O,属于这一级。以外卖平台为例。我作为一个消费者关心什么呢?打开手机点餐,看周围3平方公里有什么好吃的能给我送过来。这个平台上到底有多少家餐厅关我什么事?

对一个餐厅,他关心什么?送货半径就这3平方公里,在这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外卖平台一天给我带来多少个订单。这个平台全国有900万单。还是那句话,关我什么事?

这意味着无论消费者还是卖家,不会因为你的平台大而给你更多的钱;意味着每一个3平方公里都必须赚钱。

千万不要忽悠投资人说:我每一个3平方公里不赚钱,但一百个这样的3平方公里放在一起就赚钱了。你每个都不赚钱,那一百个也不赚钱,一万个更不赚钱。这个模式是不是非常不好呢?也不是说不好,但每三平方公里都赚钱是非常困难的。

有没有比这个模式稍微幸福一点的呢?有,我们叫同城效应,也就是“三级规模效益理论”的第二个效应。

什么样的公司是同城效应呢?比如58同城。58同城上最多的什么?租房、找工作、搬家。我住在天河区,找一个海珠区的搬家公司也没事;我要找份工作,今天在正佳广场,但番禺的工作我也会考虑。

所以,每个城市提供的服务不局限于3平方公里了,这类公司很简单,你只需要做到每个城市都赚钱。

只有第三种公司才有全国或者全球规模效应。比如说沃尔玛当年全球采购,全球供货,买得多,省得多。为什么沃尔玛在中国做不到呢?因为它的全球供应链和采购规模在中国没用。中国另外搞一套供应链,那就比不过我们本地的超市了。天猫、京东只要物流能覆盖全国,就有全国规模效应。

三级规模效应理论听明白以后怎么运用呢?还是先回到我文章开头所说的。我现在做投资,一年收到了商业计划书几百份,长的都很像:A轮做好一个城市,B轮做北上广深,C轮做15个核心城市,然后就没有了,很多公司到C轮戛然而止。因为他不理解,不是所有商业模式都要做北上广深,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必须全国铺开15个一线城市去做。除非你是全国规模效应,你才需要北上广深,才需要15个城市。

所以效率的核心在大部分行业要做密度,密度做得高,效率就容易提升。你在一个区域把密度做起来,你的品牌就容易传播。有一些品牌在广州很有名,去佛山就很容易做,但北京可能就没有人听说过。口碑营销是最便宜的营销,营销费用能降低,效率却能提高,这样获客成本就降低了。

所以,战略的效率提升首先要判断我们是做什么样的规模效益,战略判断错误,战略效率就会非常低下。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