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我用“土鳖式”方法管理企业

我用“土鳖式”方法管理企业

时间:2024-10-29 09:53:41

图片来源:http://sh.qihoo/pc/9a535b825e6ae6d5a?sign=360_e39369d1对于管理几十万人的公司,我没有特别独到之处,只是将管理回归到人性的本质。

2013年,顺丰员工曾一度增长为21.5万人。要在全国范围内管理如此多的员工,除了流程化、制度化是“外功”之外,我还有自己的四道“心法”。

心法是什么?只练外功而不练心法的人,往往很容易“走火入魔”。比心法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它真正落地。

管理员工并不是“有福同享”这么简单

爱心的前提是真心。以家人似的感情关心身边的员工和同事,这尤为重要。

作为领导者,一旦有了爱心,就会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他们辛不辛苦、工资够不够、是否需要加薪和福利、是否需要晋升——这些都是领导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很多老板也许会想:“凭什么呢?为什么要跟我分钱?他又不是我的孩子。”而我自问:人们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舍得”,为什么不能对员工“舍得”?如果领导者对员工的爱心是虚伪的,那么面对很多可以给予、慰劳员工的机会,他们也不会与其分享。领导者只有具备了真正的爱心,才会有对员工的舍心。

管理员工并不是“有福同享”这么简单。好比父母对于子女的期待,领导者也会让员工接受历练,过程可能尤为辛苦。这样的狠心并非出于痛恨,而是爱心与舍心的结果。

只有坚持围绕着制度,一层层真正地执行,才有机会将管理做好。这四道心法缺一不可,环环相扣。如同练级一般,要将前面的心法练好,方能完成后面的程序。如果半途而废,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恒心作为最后的心法,让你保证整个过程的连贯性,这样才会成功。比心法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它真正落地。

员工的命运并不掌握在他的上级手里,也并不掌握在某一个人手里,而是由整个组织的机制决定的。

在我看来,人从出生开始可以控制的东西很少。是男是女、何地出生、身高长相、家庭背景均由不得人来决定,运气的好坏更无从掌握。对他而言,人生只有一样东西可以控制,那就是态度。

积极与消极态度之间有着很大差距。如果将人比喻成一辆跑车,好的出身可能意味着前方有一条通畅的高速公路,然而,如果不加油,这辆车永远只能停止在路上。

态度也有正念与邪念之分。在高速公路上以积极的态度加满油去开,这就是一种正念;邪念好比是喜欢逆行,在高速公路上飙车的做法。

我坚信,因为有着正向的态度,顺丰才可以做到现在这个规模。我在管理企业,甚至自己人生中一直努力保持着平常心。

当你看得越远,你对很多日常的事情就会变得更不在意,会想,它们有那么重要吗?当你有了平常心,你就可以做很多事,换位思考就是其中一种。把员工当作你的家人,真心关爱他们,以后也会获得回报。

快递员是顺丰的核心资产,也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日复一日地送包裹铸就顺丰物流帝国,所以我们要对快递员保持尊重。

管好二十多万员工的方法,我是用一种“土鳖式”的管理方法,即回归到人性本质进行管理。

人性需要什么,你就给员工什么。员工需要公平,你给他公平;员工需要多劳多得,你要帮他算得清清楚楚。尊重、照顾和发展机会都要给员工。不过,这样的给予要有底线,如同父母不能过度宠爱孩子,有时也要“狠心”。

增加可能出现的偷窃成本,是顺丰抑制员工盗窃行为的方法之一。然而一旦出现非黑即白的事件,我们也是“打得狠狠的”——顺丰内部用“奖金猎人”的方式调查员工是否有偷窃行为。

人就是这个样子,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你只要掌握人性,以人性化的思维设计管理方法,其实并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不论是21万人还是40万人,只要按照人性化的方法去管理,就不会出问题。员工的命运并不掌握在他的上级手里,也并不掌握在某一个人手里,而是由整个组织的机制决定的。

外功、心法和信仰一脉相承、尤为重要。有了心法,可以为员工一舍再舍,把公司利润一降再降。这些都是顺丰打造稳定团队、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

把一切都回归到面临什么、需要什么的本质问题上就是我的管理方法。在我看来,生命的本质是一种修行,而修行中最大的敌人恰恰是自己。

我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的人

我走上物流的道路是偶然且必然的。上世纪90年代初,我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之间,有时会受人之托捎带货物出入境。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开始筹划创办快件公司。

顺丰敲钟上市那段时间,我给员工们发红包这件事(给40万员工发红包,金额从1888元到15000元不等),在很多人看来是种豪气。要知道,顺丰最重要的其实是快递员,我对员工的管理是一定要用心的。

马云曾说,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可是我创建阿里巴巴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大学生的学习不光是学书本的知识,还有社会实践。不论我创业成功与否,将来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至少我会比大学里其他老师多了一些经验。”

我现在是总裁,时常也做着搬运工作,并且还很有劲头,一直保持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为什么顺丰发展如此之快?我想有以下3点原因:

一是速度快。在国内,顺丰是第一家真正把快递做成“快”递的物流公司,信函今天从北京寄出,次日早上到达上海,快速服务带来用户口碑。当四通一达痴迷于价格战时,顺丰仍坚守二十元。

二是布局快。同行们时刻关注着顺丰的一举一动,顺丰今天做的事,可能是同行明天要做的事。比如,2009年经济危机,顺丰陷入历史上少有的亏损状态,但依然申请成立航空公司、购买飞机,等经济危机一过,顺丰就又迎来一波涨势。

三是创新快。在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大风口下,顺丰在近几年动作频频,进军电商、布局嘿客等。一方面通过转型探索未来出路,另一方面希望员工不轻易掉队。尽管嘿客被吐槽四不像,我们团队的创新精神仍走在行业前列。

做这些创新很大程度上源于我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的人。我意识到未来会有风险,不能等到穷的时候再考虑改变。在还有本钱,还可以任性的时候,就要去试错、去尝试。在创新过程中,十样东西有一样成功了,可能就是规避未来风险的重要业务。

积极乐观、敢于尝试、勇于学习才是迎接危机的正确态度。你既想马上改变,又想完全准备好,不犯半点错,对不起,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会给任何人这样的机会。

坦白说,在一些新业务领域,创始人有时候是半桶水。能力不够没关系,积极去做,努力去学就行。就我自己而言,这二十多年里,难道我是接受了大公司的熏陶锻炼才做成顺丰的吗?每一年,公司的体量都在增长,你认为是有外面其他大企业的CEO提供了借鉴或帮助,我们才做好管理的吗?

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事,我也乐得清闲。恰恰相反,这些年完全是由我们自己独立操刀来完成的。这一路,我们都是通过“边走边看,边看边学“不断提升自己的。

所以我认为,不要再问有没有准备好,是否完全具备某项能力……对于公司发展和变革来说,时不我待。

现在的企业都是边走边看、边看边学、边错边改,这就是迭代。不是说一下子要你拿出一个完美的方案或产品来,而是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快速纠错的能力,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如果一款产品你要等研究到完美状态再推向市场,可能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其面世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科技是一家物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力重点

目前,顺丰正在向外界展示更多的“科技范”。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科技才是一家物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力重点。

顺丰在单一业务的背景下希望有相关IT技术部门去做职能业务,比如财务系统开发,于是成立了科技公司。目前顺丰科技拥有超过2000人的IT专业技术队伍,自主研发获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四十多项。

顺丰内部的一些产品,比如无纸张运单和私密运单等,都由顺丰科技参与或主导,后续推广落地和运营的事情也都由顺丰科技负责。

数据是物流管理的基础,数据化是粗放型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区别。物流企业首先要建立数据的标准和规范,完善数据的采集与管理,把所有业务的过程变成数据,实现有数据到用数据的转化。

一家优秀的物流公司一定是通过数据、计算来规划和运行。如果物流公司放弃计算,就是放弃未来,放弃自己的生存权。

我们认为,未来的物流具有互联互通、数据驱动,深度协同、高效执行等特点。互联互通、数据驱动就是所有物流要素互联互通并且数字化,以数据驱动一切;深度协同、高效执行就是跨集团、跨企业、跨组织之间深度协同,调度整个物流系统中各方高效分工协作。

近两年,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快递物流行业不断应用,顺丰科技更关注技术是否能够落地,是否能够帮助业务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顺丰探索一种更加平民化的技术,因为顺丰科技是要把最好、最实用的技术整合到业务场景中,新技术只有在全面论证和试验可行的前提下才会大规模推广和部署。在某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环境和条件还不明确和明朗的情况下,大肆宣传可能会毁掉这个行业。

顺丰一直在努力打造“科技武装下的数字化快递小哥”,如果给小哥装配更多更好的穿戴式设备,他们不仅在传递包裹,更是在传递数据。

实际上,纵观从无到有的中国快递业,从原始的手拉肩扛,到机械化应用,再到如今的大数据挖掘,中国快递业的科技含量正不断提升,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全新的转型阶段。

引领这场升级转型的不仅仅是模式和资本,更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我在物流行业干了二十多年,从“黑速递”到“黑马”,快递行业整体营商环境的变化,我的感受尤为明显。

我认为,快递发展到现在,大的环境可以分成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潜龙在渊”,也就是刚开始进入市场时被认为是“黑速递”;

第二个阶段是“见龙在田”,在2007年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推动下得到认可,获得身份,形成规模;

第三个阶段是“飞龙在天”,在政府支持下,快递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在这方面,科技就是需要下大力度思考的一环。

快递企业遇到问题不能只靠政府,最根本因素还在企业自身。比如不能依赖单一的发展动力,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变化,立足快递但不能为快递所困,迈向大物流的更高层面。

每个企业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只能靠自己变革、自我修炼。中国快递人有自己的坚守,会承担应当担负的责任,什么都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商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