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几乎要失去经营之圣,亏得哥哥利则这个贵人,关键时刻一闷棍把稻盛和夫敲醒:“我不上大学,为了让你上大学。你已经在京都找到了工作,却借口公司没人干活而整天混日子!在这种没人干活的公司你都做不出点成绩来,你还能干什么?要是这样就辞职的话,你不就是个废物吗?”
年轻人在关键时刻就那么几步,稻盛的青年时代也有过这样的困惑。稍有不慎,人生满盘全输。
事业从哪里都可以开始,关键是走在路上的心境。路在脚下,路在心里。人生无处不风景,可惜总是这路望着那山好。
每个人都会趋利避害,每个人都会去寻找好一点的起跑线。可惜,好与坏往往变幻莫测。站在让人眼睛一亮的起跑线上,最后往往平淡收场;而处在明显的逆境中,却往往有一个辉煌的前景。
人类的这个宿命在稻盛和夫的人生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孩子王”差一点进了黑社会
稻盛和夫毕业后就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晕眩和震荡。
临近大学毕业,曾经的“孩子王”找工作成为一个难题。许多公司对这个“火车便当大学”的毕业生关上了大门。好容易报考了帝国石油等几家公司,一概没中。同去竞争的学生很多,录取的人数又少,总是有人走门路,优先录用关系户和熟人的子女。像稻盛这样出身农村,亲戚当中也没有什么权势人物,就算去考了也会被那些走门路的人挤掉。出于义愤,稻盛和夫几次徘徊在一个黑社会武馆门口。
当时稻盛想,反正就是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加入黑社会又有何妨?如果穷人家的孩子不能享受同等的机会,不能以更光明正大、更公平的方法录用人才的话,日本是不会有良性发展的。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社会中,他真想成为黑社会老大去整治整治那些坏家伙。而且,正好读书时练过空手道,身手还不错,所以稻盛真的考虑过加入黑社会这件事情。
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边缘处行走过。这时,稻盛的福星又一次出现了,他的教授有个关系当了松风工业公司的部长,在教授的安插下他进入松下工业的预科。稻盛从有机化学转为无机化学学习研究半年,研究成果汇入题为《入来黏土的基础性研究》的毕业论文中。他的精专显示出了他作为研究人员的质素。这篇论文还为他创造了一个邂逅恩师的机会。当年,这篇论文引起了鹿儿岛大学内野正夫教授的关注。内野教授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技术专家,他出席了毕业论文发表会,赞不绝口地说:“我读过不少论文,这篇论文比东京大学毕业生的论文还要优秀。”会后内野教授还请稻盛喝咖啡,并对他说:“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
从那以后,稻盛一遇到要紧的事情,就去找内野先生商量,听取他的意见。能遇到这样一位可以受益终生的老师,在稻盛看来完全是出于偶然。他的择业之路看上去是一次很大的周折,但是进不了帝国石油这样的大公司,却成就了稻盛与内野偶然相遇的机缘。
曾经烦恼不断,结果看上去皆大欢喜。哥哥利则很兴奋地送稻盛离开鹿儿岛家乡,去京都这家令乡下人羡慕的公司工作。稻盛穿着哥哥为庆祝他就业而送的西装,告别了鹿儿岛,告别了他原初的花园。
一脚踏进快要倒闭的工厂
稻盛和夫满怀豪情地走进松风工业时却感到愕然了:工厂和员工看上去毫无活力,死气沉沉。当他到达宿舍的时候,更加沮丧。新职员宿舍的外壁已经脱落,破旧得让人担心是否就会马上坍塌下来。进去一看,榻榻米到处磨损破裂,积满了灰尘。稻盛生性爱干净,只得自己买了凉席铺在上面。
住宿条件差倒还罢了,一日三餐还得自己料理,从上班第一天就得开始自己做饭。当晚,同来的5个大学生聚在一起,办了一次同期会,大家不约而同地道出了心声:“这么破败不堪的公司,索性早点辞职算了!”
松风工业以日本第一家特殊高压绝缘材料生产公司而闻名。这家公司由松风嘉定创立,战前在京都首屈一指。稻盛入职的1955年,公司事业已经衰败,由第一银行派人担任社长。由于公司高层一再失和,纠纷不断,公司体制日渐衰败。松风家族的内讧和工会运动的交互影响,使得内部一片混乱。尽管有银行支持,重建工作却不如人意。
进入公司后,他被分派在开发特殊瓷器的研究科,专门开发用于影像管的陶瓷零件。稻盛从鹿儿岛出来时,只带了一个月的伙食费,到了第一次发薪的时候,却没有钱下来,连伙食费也只剩一点点。“该怎么办呀”?他开始心慌了。
年轻人关键时刻需要一闷棍
一起进来的同事一个个辞职走了。稻盛和夫也跟一个同来的大学生报考国民自卫队员,两人都被录取了。但是办手续要出示户籍副本时,鹿儿岛那边却没有把稻盛所需要的副本及时寄过来。事后才知道,哥哥利则发了狠,不给他寄户籍附件,并且还撂了狠话:“我不上大学,为了让你上大学,你已经在京都找到了工作,却整天混日子!在这样没人干活的公司你都做不出点成绩来,你还能干什么?要是这样就辞职的话,你不就是个废物吗?!”
负向情绪转为正向情绪,首先需要一个棒喝者。一个棒喝者会带来一种新的视野:一如在山谷里迷向,需要停下惯性的寻找,需要到高处俯瞰一下所有的路径。已经深陷在负面情绪中了,不断然停止情理两方面的逻辑,就没有办法走出来。
是的,在这种百废待兴的公司都做不出点成绩来,到好公司又能做什么?
愤然脱离恶劣环境去寻找新天地而成功的,大有人在。可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本位,成功的也不乏其例。无论到什么环境,牢骚满腹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再糟糕的环境也能干事。这里总比父母的环境好吧!
这个想法像雷电一样击中了稻盛。他猛然记起,少儿时期得肺结核病时所学到的“灾难心相”。
灾难心相,对一个人是决定性的。他不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只是固定地从否定的角度看待人和事,永远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原本晴朗的天空,他会想阴云必然密布;阴郁的天气里,他会想这是世界的末日。有此等心相,再不努力,就必然等来可怕的现实。心相决定了态度,态度决定了行为,行为决定了结果。
稻盛意识到:“人生中的遭遇全部是自己内心吸引来的。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幸,也是由内心呼唤而至的。”
鹿儿岛乡村的爽朗天性拯救了他。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改变自己的灾难心相!
调整心态以后,一切都爽朗起来,精气神完全不同。愿望是一粒种子,只有愿望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忘我的投入。工资迟发、没有奖金等牢骚话自此销声匿迹。潜心工作以后,一个个实验变得有趣多了,连回宿舍做饭的时间都觉得可惜,于是他把锅碗带进实验室,在电路上烧饭,日以继夜地工作。
这样一来,研发工作开始出现成果。因此不断受到上司和董事的表彰。稻盛干劲倍增,废寝忘食,逐渐让自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镁橄榄石研发中的启示
1956年初,用于影像管的镁橄榄石陶瓷,终于在他单枪匹马的努力下成功了!在合成镁橄榄石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矿物原料全都是干燥的粉末,难以成型。如果采用黏土这一传统工艺的话,就会混入杂质,无法获取纯净的物性。稻盛日夜都被这一问题所困扰。
有一天他经过实验室时,好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险些摔倒。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是谁把东西放在这儿的?”结果发现是鞋底上粘了类似于茶色的松脂般的物质。原来是前辈在实验中使用的松香。
“就是它!”
灵感来了。如果在粉末原料中投入纯净的松香作为黏合剂,那就应该能够成型。于是他马上将原料和松香放入锅里,一边加热一边混合,然后再放入模子里进行成型,结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将通过这一方法成型的物体放入炉中烧结后,连结部分的松香在烧结过程中全部烧尽,成品中没有留下任何杂质。这一意想不到的成功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启示。
通过这种工艺成功合成的镁橄榄石,与大约一年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公布的陶瓷一摸一样,稻盛信心倍增。
他甚至想发表一篇有关这次合成的论文,但后来发现在陶瓷协会的杂志上已经刊登了一篇关于镁橄榄石陶瓷合成成功的论文,作者是工业技术院名古屋工业技术实验所(现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的杉浦正敏课长。在该论文发表的当天,稻盛赶到了名古屋的会场。仔细聆听之后,稻盛发现他们两个的方法完全不同,而且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事后稻盛主动要求与杉浦见上一面,详细地向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通过这样一次机缘结识的杉浦,后来也加入了京瓷。
“一位前辈技术员评价我是一个认真、踏实工作而又不显山露水的人。”稻盛回忆说。
稻盛合成镁橄榄石的成功,还要归功于一位默默无闻的前辈。公司虽然日薄西山,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还有优秀的技术人员。
在混合陶瓷粉的时候会用到球磨机这一实验工具,内部有一个用于粉碎的球,装入粉末,然后咕噜咕噜地转动,以使粉末混合。稻盛平时在粉碎、混合原料的时候,都是按照程序漫不经心地操作。
一天,他坐在前辈清洗原料的场地,看着这位前辈用刷帚用力地清洗球磨机。有时候球磨机里的球会有一点缺口,这个凹坑里就会嵌有前次实验所使用的粉末。前辈就用刮刀把这些残渣抠出来,然后再用刷帚清洗干净。开始稻盛还有点不以为然,堂堂一个大学毕业的技术员怎么还在做这么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是,平时只是简单地做一下清洗的稻盛,却怎么样也无法获取理想的实验结果。他绞尽脑汁地想原因,突然眼前浮现出这位前辈的身影。这时他有一种“自己的脑袋被重重地击打了一下的感觉”。
原来如此啊。
如果不认真清洗的话,前面实验所使用的粉末总还会附着在工具上。下一次实验如果还是使用这个工具,陶瓷的微妙特性就会发生变化!
稻盛记得前辈在仔细地清洗实验工具之后,还会弯下腰用毛巾擦拭球体。原来如此,虽说清洗是一道如此简单的作业,但却必须做到如此彻底。教科书上虽然写着先把原料粉末进行混合、成型,然后再用高温烧结的程序,但实际操作中并不完全如此。
有许多东西是要靠自己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掌握的,只有把实际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才能成就出色的技术研发和制造。前辈的背影教会了稻盛现场经验的重要性。
稻盛发现了纯粹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工作现场来说,纯粹的气息至关重要。无论是陶瓷合成,还是其他什么技术研发,无非是环境或场域的结果。年轻的技术人员往往只注重那些重要的流程、工具和关键性操作。其实,一个现场所有细小的部位所散发出来的气息,都可以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何况球体和工具槽中的残渣呢?稻盛和夫在这个前辈的工作现场,发现了那些前辈们不传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