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工匠精神——捷径是最大的弯路

工匠精神——捷径是最大的弯路

时间:2024-10-29 05:28:24

经历二三十年的超高速发展之后,我们猛然意识到“工匠精神”所代表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劲头,正是被我们多年冷落的价值观。

在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前新东方英语教师罗永浩是宣扬“工匠精神”最多的一位。在改行成为智能手机出品人之后,他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锤子手机,LOGO是一把修鞋匠用的小锤。在他广泛使用的招贴画中,带着围裙的老罗躬身于一张钳工工作台前鼓捣着什么——看上去,这的确是一幅阐释“工匠精神”的好作品。

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罗老师的产品配不上他激情澎湃的情怀演说。尽管代工和人才的市场化让智能手机的门槛降得很低,但还没有低到一位英语教师靠卖弄情怀就可以拿下的地步。他低估了手机行业的门槛,也忘记了“隔行如隔山”的常识。他以为更极端的表演出“偏执狂”和“完美主义者”的戏份就可以超越乔布斯,却忽略或假装忽略了乔布斯的天赋和几十年的行业积累。

罗老师试图为大家定义什么是“工匠精神”,但有趣的是,他所有的努力都在诠释什么不是“工匠精神”。瞄准风头,紧跟潮流不是“工匠精神”;胆大果断,弯道超车不是“工匠精神”;宣传推广,品牌先行不是“工匠精神”;喜新厌旧,朝三暮四更不是“工匠精神”。

我曾经看到一位企业家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捷径是最大的弯路”,我认为这句话是对“工匠精神”最传神的诠释。罗老师的创业之路着实验证了这句话。

“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乃至“雷锋精神”,有那么多让我们“精神”一下的精神可用,但罗老师为什么偏偏独具慧眼地选择“工匠精神”这个词来表达情怀呢?

这是因为“工匠精神”这个词一下子击中了中国人的痛点。经历过去二三十年的超高速发展之后,我们猛然意识到“工匠精神”所代表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劲头正是被我们多年冷落的价值观。所以,一流英语老师罗永浩堪称一流传播大师。

工匠精神不是“工匠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诞生在工业化之前最优秀的手工业者们身上的一种信念和习惯。作为自雇职业者,他们终身为自己打工,技术上也没有太多改进空间,于是,一丝不苟地做出最完美的产品,就成为他们达成从养家糊口到自我实现全部目标的最佳路径。

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人成为被雇佣者,机器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标准化、高速度、高效率、高性价比成为企业的追求,“工匠精神”自然沦落成为不合时宜的代名词。然而在制造业高歌猛进的初级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发现,很多一度绝顶聪明又身段柔软的企业家们,由于经营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了价格低廉以外,没有独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他们一直依靠的机遇不再有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败下阵来。

而另外一些心无旁骛看似有些笨拙的企业家们,绝不轻言转型,而是不断升级,在失去很多看似诱人的机会之后,居然后来居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种被带入到现代企业经营层面,来自手工业时代优秀匠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做事习惯就是“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代,“工匠精神”不应再被解读为“工匠的精神”,它的主体应当是企业,而不是企业中的技术工人。

“小龙头”靠工匠精神取胜

在中国的机电制造领域,不少为整机提供零配件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具有这种“工匠精神”的特质。它们中的佼佼者被业内称为“小龙头企业”,或“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我近期参观过的威海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小龙头”企业。从名字上就可以强烈地感受这家公司产品的“单调”——这家年产值近30亿元的公司,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将自己的产品终于从一个扩展到两个——曲轴及连杆,目前该企业生产的曲轴为包括戴姆勒、康明斯等全球最著名的柴油汽车发动机提供曲轴连杆产品,占据了国内柴油汽车外包量的60%。加上出口,在全球排名第三位。

今年上半年,天润曲轴的主营业务销售额比2015年同期大幅增长,这和人们对实体经济一片萧条的印象恰好相反。事实上,在大势下行的背景下,制造业中的不少小龙头企业情况类似。它们的业绩来自在高端市场份额的增长。

2013年,天润与山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高强度韧性球墨铸铁曲轴”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汽车配件行业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现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曲轴工程技术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都落户到这家规模不大的公司里。68岁的董事长邢运波和我认识的不少同一个年代的企业家一样,几乎总是公司里每天最早到岗的员工。他告诉我:“我这辈子,就干了曲轴一件事。”言语中,既有缺憾又有自豪。他说天润唯一的一次“出轨”,就是将腾出来的旧厂区搞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毕竟是外行,干得自己不满意,我有点后悔”。他说从此收手,一心一意“轴下去”。

有趣的是,在我和该公司总经理徐承飞交谈的时候,后者也说了同样的话。但他们是两代人,据说现在已经有“轴三代”开始挑大梁了。三代人难道还搞不出一根优秀的曲轴?我不信。

工匠精神PK创新精神

现在人们一说起“工匠精神”,就举日本的例子,似乎中国不存在这样的企业。但在我看来,重要的原因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过多地集中在那些快速崛起的“独角兽”,而没人去报道和挖掘类似天润曲轴这种“小龙头”。实际上,据我了解,至少在汽车配件领域,类似的企业成群结队。和那些总在风口浪尖的制造企业不同的是,这些企业没有将“做大做强”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做精做久”才是其奋斗的方向。

我曾看过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讲的是一家公司宣称制造出了世界上最硬的金属,任何钻头都钻不透。这激起了钻头从业者们的斗志,研制出了能够钻透这种金属的钻头,接着,不甘示弱的金属制造商们又研制出了更硬的金属。这个现代版“矛与盾”故事的结果是,钻头企业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胜利的原因是跳出了金属钻头的思想惯性,研发出了砂质粘合钻头,利用金属摩擦受热强度变低的原理,钻透了最硬的金属。这个视频让人看得有些动容,凡看过的,相信没有人不为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所折服的。

这段视频给我们另外一个启发是:在现代制造业中,“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居然可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和那些总在风口浪尖的制造企业不同的是,一些“小龙头”企业没有将“做大做强”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而“做精做久”才是其奋斗的方向。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朱丽

图东方IC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