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肖知兴:为什么多数老板是“商业天才、管理白痴”?

肖知兴:为什么多数老板是“商业天才、管理白痴”?

时间:2024-10-29 01:45:10

为什么说以前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商业的巨人,管理的矮子?这会让中国企业出现什么恶果?更关键的是,问题该怎样解决?图东方IC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这样的时空节点上,我们发现:商业的暴利时代早已过去,而利润已经更多地建立在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但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如何?以前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商业的巨人,管理的矮子。

这种现象会让企业陷入什么误区?出现什么恶果?更关键的是,问题该怎样解决?

千万别做“商业天才、管理白痴”

我研究发现,中国多数老板是商业天才、管理白痴,那么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事实上一开始,老板很容易找到管理的“替代品”。比如:最简单的“替代品”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稍微复杂一点的,是想办法找几个亲信,结交几个哥们儿,让这些亲信、哥们儿帮他去打理企业。当然也包括家人。

老板总觉得商业是要换来“真金白银”的,所以管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是,企业顺着这个轨道走下去,到两三百人的规模时,再想去换轨道,转向职业化管理的道路,会发现已经没法换道了,已经积重难返了!这个代价、这个成本太大了!

而优秀企业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在企业仅有二三十人,甚至更小规模时,就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植入职业化管理的种子,这就避免了未来换轨道的成本。慢慢地,企业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是衡量一个优秀企业家很重要的维度。

什么时候老板们才会对管理有敬畏之心?其实生意不好做了,钱不好挣了,老板就重视管理了。

所以,很多人说最近两三年经济在往下走,但是咨询公司的日子反而好过多了。在此之前,你怎么跟老板讲管理重要?他日子好过得很,他不需要管理。

轻视管理,源于老板思维中的bug!

很多中国老板普遍重经营、轻管理,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中国缺乏人本主义思想。中国几千年来沿袭的都是等级制,强调的是权力、命令、控制,而缺乏对个体平等的尊重的文化传统。

二是商业环境的影响。中国出现的是一种被压制了很多年后,像“爆米花”一样迸发出来的经济增长,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很容易滋生一种短视、浮躁、特别想挣快钱的心态。

三是教育水平的局限。在过去的19501970年代,企业家普遍接受的教育水平是偏低的,有些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接受的也不是真正的通识教育或者说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因此,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对组织深度的把握是缺乏的,所以我一般经常劝老板们要多看书,尽量多看一些人文类、社科类、心理学类的闲书。因为这通常对把握人性有很大的帮助。

现实中,做事比较从容的、驾轻就熟的,往往是那些对人性有很深把握的老板。比如:华为的任正非,海底捞的张勇。他们懂“人”,能够把握人性的阳光面和阴暗面,努力去建立一套系统,发挥员工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这是这些优秀企业家的共同之处。

老板找到自身“天命”,是管理落地先决条件

我一直认为,管理是一种类宗教的存在,它需要一种靠使命感去驱动的机制。对中国企业来说,怎样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首先还是一把手的问题。一把手得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做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发财致富,那他们赚到的财富早就够花几辈子了;如果是为了出名,为了开企业家峰会时坐主桌,坐上位,那这个目标也许永远达不到。

所以,一把手要找到自己的天命,找到自己的天职,找到自己的使命,这个问题不解决,管理团队的建设、系统的建设、流程的建设都是不太容易真正落实到位的。

只有老板找到非常清晰的天命,从更高、更大、更远的地方来看自己,才看得清自己的缺点,然后才有可能发挥别人的长处,而弥补自身的不足。各路人才才有可能在你的企业留下来,真正地创造价值。

对于此,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不同的入手点,但是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想办法建立一套可复制、可延展、可持续的职业化管理体系。图东方IC触摸到天命、天职,才能用热爱驱动自己

在现实层面,为什么有些在改革开放40年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曾经很成功,今天却有些没落了?中国企业家今天面临的领导力挑战是什么呢?

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天命、天职、使命,在挣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后,企业家精神就没有了。

有些人总想走捷径、抄近道,主业没守住,就想方设法搞投资,以为投资更容易挣到钱,更容易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但最后发现路越走越偏。这依然是一种“投机主义”的思维,跟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心态是相似的。

事实上,一开始做企业,99%的人都是生存驱动,那个阶段谈不上太多企业家精神。而且往往是游离在社会边缘、体制边缘的一群人,更快地拥抱了市场经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

但是走过40年以后,走到今天,就好像马拉松跑了20公里的感觉,一个老板再去靠本能驱动、生存驱动,也驱动不了,因为内功不足了,毛病也会暴露出来。于是他们开始焦虑、开始恐惧……

我在《以热爱战胜恐惧》一书中,总结了企业家有三种驱动:第一种是生存驱动,企业家创业的第一个阶段普遍是为了生存,为了让家人过好日子;第二种是恐惧驱动,患得患失,总是被怕失败、怕落后、怕别人笑话的恐惧感所笼罩;第三种是热爱驱动,你是为你热爱的事业做事情,不在乎外在的评价、不在乎人家是冲你吐口水还是扔大棒。

为此,我希望企业家朋友要增强自我觉察能力,知道现在自己是处于生存驱动还是恐惧驱动,进而努力走向第三种驱动——找到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的天命,让自己热爱的事业去驱动自己。

就像乔布斯说的:“找到你热爱做的事业,如果没有找到,那就继续找,不要放弃……”

责任编辑:李靖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