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从来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想要决胜千里,必须未雨绸缪。
文|《小康·财智》记者吴洁
2015年,股市剧烈震荡,传统理财产品收益不断走低,互联网理财风险升级……理财市场可谓风云变幻,百姓的理财投资趋势与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近期发布的《2015国民理财投资行为差异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传统理财方式银行储蓄仍旧是受访者的最爱,占比54.3%,其次是基金和股票,分别占比47.7%和47.4%,两者相差不大。随着互联网理财迅速发力,其排名已经攀升至第四名,使用率超过40%,开始与最传统的银行储蓄理财方式相抗衡,其市场潜力不可限量。另外,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受访者最常采用的理财方式之一,占比39.5%。此外,保险、房地产、国债、黄金也有一部分的受访者选择。
投资理财从来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想要决胜千里,必须未雨绸缪。那么,2016年,投资理财市场将会有什么新的趋势?我们又该如何提早做好理财布局?
银行理财:投资宜长不宜短
回顾
2015年,央行启动降息周期绝对是主导全年理财市场走向的最主要事件。央行年内5次降息,每次0.25%,全年累积降息1.25%。在降息周期下,固定收益理财市场收益率全线下调,银行理财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也迎来了首次回调。
银率网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从1月底的5.25%降至12月底的4.39%,创了2013年来最新的收益低纪录。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这种跌幅更加明显。
不但收益跌,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也在跌——从7月份到12月份,相比较2014年同期跌7.84%。过往,每到季末和年末资金紧张时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会出现回升或暴涨。然而,2015年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叠加,银监会取消存贷比考核,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未出现回升。很多投资者等到年底也只能失望而回,有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甚至提前终止。
展望
对于2016年,不少机构给出的预判是仍有降息可能。不少机构都预测,2016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以宽松为主,负利率时代来临,预计2016年还有多次降息和降准的可能性。在低利率时代短期内不会结束的情况下,银行理财收益率仍面临下行压力,收益中枢或将逐渐下移。专业人士预计2016年平均预期收益率或降至3.5%~4%。
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当前的银行理财策略宜长不宜短,尽早在“双降”周期来临前投资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锁定高收益。如果对灵活性要求不高的话,甚至可以直接选择1年期或更长的产品,这样能够省去一年中产品到期转换的收益空白期,也防止年内继续降息带来的收益影响。
互联网宝宝:收益跌破2%的可能性极小
回顾
2013-2014年,最火的产品莫过于互联网宝宝产品。然而,到了2015年,央行的降息叠加宽松政策也直接影响到宝宝类产品。2015年互联网宝宝产品的收益走势呈现出“两头稳中间降”的趋势,一季度宝宝产品收益较为稳定,大致在4.6%左右,二、三季度连续下跌,四季度则处于小幅振荡模式,虽然一度跌破3%,不过12月受资金回笼影响,宝宝收益小幅回升至3.11%。全年平均年化收益为3.6%,意味着年初买了10万元“宝宝”,年末大致收获3600元的利息。相比2013年,宝宝类产品动辄6%的年化收益率,利息折损近半。
因此,随着收益的下滑,“宝宝军团”2015年也遭遇规模、收益双双下滑的局面。不少投资人,也将其从定期存款替代理财方式,回归到活期替代品类现金管理工具。
展望
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市场利率将继续下降,互联网宝宝产品收益的年末翘尾趋势不会持久,2016年再次跌破3%几乎板上钉钉,但平均收益跌破2%的可能性极小。
虽然互联网宝宝目前已经没有多少收益优势,但并不说它对投资者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强大的流动性是互联网宝宝最大的优点,也是银行活期存款的最佳替代品。大家不要把它当作主要的理财工具,而是要当作一个良好的辅助工具,生活零用资金及应急资金放在宝宝产品里再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