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中国小康指数拉萨调查报告

中国小康指数拉萨调查报告

时间:2024-10-28 07:55:42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拉萨,一座洋溢着欢声笑语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她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共享与幸福导向型全面建设小康之路。生活在高原圣城的人们是幸福的,而他们的“获得感”植根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文化繁荣发展、生态保护向好回顾中国人追求小康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历尽艰辛。小康这一概念,最早源出《诗经》之“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同时出现了影响后世的两个概念,一是“小康”,一是“中国”。两千多年后,这两个词重新组合在一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则出自中国儒家开创者孔子。西汉的《礼记·礼运》记载了孔子在年底参加完蜡祭之后,登上门楼时,感时忧世,提出了两种理想社会的模式:其一为“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二则是“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此后数千年中国人所孜孜以求的梦想就是——小康社会。

最终赋予这一传统概念以新意的,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人邓小平。此后历届中央接力前行,历经三十多年实践、完善,从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呈现出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的完整路线图。

2004年,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创办《小康》杂志。2005年,《小康》杂志联合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推出中国全面小康指数,逐月发布,从饮食、消费、公共服务、生命、生态、居住、平安、信用、教育、休闲、幸福、综合共12个方面全方位记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小康”既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更承载着数千年来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追求与向往。今天,我们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比于古人的朴素愿望,无疑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但其中最为本质和重要的内容,却穿越千年,恒久不变,那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拉萨,一座洋溢着欢声笑语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她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共享的幸福导向型全面建设小康之路。生活在高原圣城的人们是幸福的,而他们的“获得感”植根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文化繁荣发展、生态保护向好。

2015年10月,《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拉萨样本》编委会委托拉萨市统计部门对拉萨城乡居民进行了一次“小康指数”问卷调查,从“中国全面小康调查体系”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十一个关键词(饮食、消费、居住、生命、教育、平安、信用、生态、休闲、幸福、公共服务)入手,侧重于拉萨受访者个人体验,对该市全面小康发展进程中公众的主观感受度进行现实记录,从一个侧面力求真实反映出拉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况及其发展的特殊性。

本次调查数据来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采用基于实名制的书面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第二部分是借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国家统计局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针对西藏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数据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从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住房、基础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城市环境、文化体育、公职服务等九方面对拉萨市展开的调查数据。

综合以上数据来源,本次调查覆盖该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包括企业员工、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个体经营户、学生等,具有代表性。

1拉萨饮食小康指数83.6

“恩格尔系数是指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其数值越小,说明生活越富裕;数值越大,则说明生活水平越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受访的拉萨民众有65%的家庭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小康”及以上水平,其中“富裕”和“最富裕”的家庭两项合计达到30%。2014年,反映拉萨市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40%左右,比1983年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三十多年来,拉萨市居民生活实现从普遍困难到整体实现温饱,再到向全面小康迈进。

民以食为天,拉萨的小康首先从饮食说起。

有人说,拉萨人就仿佛都是时间的富翁,因为他们的上午基本上都是在甜茶馆里度过的。在被问及“是否坚持吃早餐”时,95%的受访者都表示坚持每天吃早餐。

以前西藏和内地交流少的时候,他们的主食基本就是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选择余地小,连蔬菜都很少吃。随着藏汉交流的不断深入,藏族人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变化,74%的受访者每日食谱是“荤素搭配”,53%的受访者有经常食用水果的习惯;“白开水”、“茶”、“酸奶”是拉萨人民最爱的三种饮品。“酸奶”挤进前三名的现象并不多见,但是想想拉萨传统节日“雪顿节”的藏语意思,你就会恍然大悟。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每年都有这样隆重的吃酸奶的节日,可见拉萨人民对酸奶的热衷程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拉萨人民也不例外。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受访者为80%。当被问及“您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排在这“担心榜”前几名的分别是: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病死牲畜肉,这间接地反映出近年来“地沟油事件”、“臭肉门”事件、作物农药残留以及饲养业滥用激素等给民众普遍带来的严重忧虑。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为提升拉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3月份开展了“明厨亮灶”工程,年底完成了4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的改造升级工作。通过透明玻璃窗口、视频技术让厨房向消费者“开放”,不仅能清楚地看到食品切配烹饪、肉食冷藏类和生食类食品清洗加工、餐饮具消毒等“厨房重地”内部情况,还向食客传递了藏餐背后的烹饪技艺和烹饪文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指出,由于政府监管比较到位从而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改善的城市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拉萨。

民众的感受度又是怎样呢?54%的受访者对拉萨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表示“比较满意”或“很满意”。对比全国的数据,2015中国饮食小康指数中,仅有14.8%的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满意。

拉萨2015年饮食小康指数为83.6,高出2015中国饮食小康指数4.7个点。

2拉萨消费小康指数82.5

收入,作为影响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最大因素,自然备受关注。近三十年来,拉萨的人均收入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拉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350元、9750元,高出西藏全区平均水平,并分别比1983年增长31倍、62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7%的拉萨受访者表示目前的月收入“保持稳定”或“有增长”,这一主观感受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民众的消费行为显然产生了影响。

因此在被问及“您如何安排您的收入”时,57%的拉萨民众选择了“更多的消费”,而选择更多的消费源于没有后顾之忧。拉萨人“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民生礼包”也逐渐大起来,近五年来,拉萨市在民生改善方面总计投入资金达到88.08亿元,年均增长26.09%。新常态下,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在降速提档,拉萨民众消费水平能够保持平稳增长离不开拉萨通过民生政策托底来确保民众基本的就业、就医、就学、社保、医保、安居、增收需求。

在回答“月收入的主要用途”时,位列最前面的五项依次是:1.日常饮食;2.购买基本生活用品;3.子女的养育教育;4.住房;5.服装服饰。

居民服饰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上的变化程度。从市民的穿着,不难看出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近年来,拉萨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衣着消费特点由过去的“一衣多季、款式单一”转入“一季多衣、时尚靓丽”,改变了过去自己加工服装的消费习惯,多样化、高档化、个性化、时装化、成衣化、配套化,成为新时期拉萨市民衣着消费的主要特点。随着拉萨的各商贸城不断提升档次,进驻拉萨的服饰品牌越来越多,市民的衣着消费呈现出档次提升、品位提高、品牌意识增强的特点,向新潮、时尚和个性化发展。

在问及“您储蓄的主要目的”时,选择率最高的四项依次为:“防备自己/家人生病”、“培养、教育子女”、“防备突然需要大笔开销的事情”、“养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储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的观念,“防病”与“养老”显示出拉萨民众的消费观念相对谨慎。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成为潮流。当问及“您的日常消费主要以网购为主还是以实体店消费为主”时,22%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这一比例与拉萨过去相比显著增高。过去,由于拉萨电脑和网络普及率低,群众收入水平不高,加之物流不发达和思想观念影响,拉萨网购程度较低。随着西藏交通物流条件不断改善,信息化建设水平快速提高,加之群众收入稳步增长,网购已经从拉萨延伸到全区各地(市)。2015年,西藏网民“双十一”天猫消费额从2012年的2489万元增长到了今年的0.97亿元,增长近3倍。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西藏用户在京东的下单量和下单金额同比增长都达到了100%。

2015年拉萨消费小康指数82.5,与2015中国消费小康指数基本持平。

3拉萨公共服务小康指数82.6

当要求受访者对拉萨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进行评价时,有59%的受访者选择“比较满意”,44%的人选择“一般”,且有81%的人认为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较2012年同期相比“有一定提高”。调查显示,在15个公共服务领域中,“公共安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城市环境”、“保障性住房”排列在满意度最高的前五名。

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拉萨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4年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之首,公共安全连续5年排名第一,公共交通、社保就业、城市环境、CDP杠杆指数4项指标连续4年排名第一,文化体育、基础教育、医疗卫生3项指标连续4年进入前三名。公职服务指数连续3年进入前三名。

在被问及“你所在的城市堵车吗”,有55%的拉萨受访者表示“不怎么堵车”。拉萨城区面积由和平解放前的不到3平方公里增至71.16平方公里,增长近24倍。六横十五纵的道路体系基本形成,城市道路长度是1979年的6.5倍。人们在这个城市中享受着最蓝的天、最净的水、最清新的空气和最灿烂的阳光,不必为交通拥挤等“城市病”而烦恼。

体育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竞技体育训练、比赛的基本物质条件。随着拉萨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更加渴望体育锻炼,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征询受访者“您最希望政府加大哪方面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力度”,提及率最高的即为“体育场馆”。2014年底,北京援助拉萨项目、总投资7.35亿元、总建筑面积6.8万余平方米的西藏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的建成,改变了拉萨缺少大型文化体育中心的现状。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同样观察到拉萨的受访者对于拉萨电子政务给予更高的要求,54%的受访者希望利用“互联网+电子政务”的方式来提高办事效率。据悉,2016年1月拉萨市政府与腾讯签订“互联网+”战略协议,共同努力把拉萨建设成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时代的示范城市。双方约定将逐步推进拉萨建设“智慧城市”。按照拉萨的需求,腾讯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方面,给予支持和积极合作。微信的“城市服务”项目也将在拉萨落地,主要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整合接入,重点在医疗、社保、公积金、公安、交通、生活缴费、教育、民政、税务、政务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

2015拉萨公共服务小康指数82.6,高出2015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4.5个点。

4拉萨生命小康指数80.6

“小康不小康,全民要健康”。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国”概念更是对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的更高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因高寒缺氧,西藏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数据显示,西藏过去的人均寿命只有35.5岁,新生儿死亡率高达4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西藏人均寿命已上升到68.1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为16‰以下。

在对拉萨居民进行“健康满意度”问卷测试时发现,5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或“非常棒”;22%的人认为“一般”;15%的人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仅有1%的受访者认为身体处在“很糟糕”的状况。数据显示出当地居民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评价较高。

好身体源于好的生活习惯。92%的拉萨受访者能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睡眠,24点以后睡觉的仅占7%;65%的受访者每周锻炼1~2次。

拉萨生命小康指数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医疗资源的全面覆盖。拉萨市将基本公共卫生人均服务经费由2013年的35元提高了45元。在编僧尼和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建档率均达100%,体检率分别达100%和99.8%,因此当被问及“通常多长时间体检一次”时,87%的人表示至少每隔两年体检一次。2014年在继续保持农牧区基本医疗制度100%覆盖的基础上,拉萨市将政府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了380元,新提标准40元资金全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并落实到位。

不容忽视的是,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中国人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2014年,拉萨市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前十位慢性疾病预防干预监测工作,监测率达到95.6%。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血压监测,管理高血压患者16554例。

2015拉萨生命小康指数80.6,高出2015中国生命小康指数0.2个点。

生态防护衣拉萨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这主要得益于拉萨工业和生活排放污染物较少,同时政府部门采取的多项环保措施为拉萨的湛蓝天空罩上了“防护衣”。5拉萨生态小康指数74.5

与生态指数相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周边环境状况的主观评价、环境保护的政府投入和效率认同度、环境意识与参与程度的自评等方面展开。

受访者最关注的环境污染威胁是空气、垃圾、水。在对本地区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时,62%的人选择了“比较好”,13%的人选择了“非常好”,没有人选择“比较差”或“非常差”。拉萨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这主要得益于拉萨工业和生活排放污染物较少,同时政府部门采取的多项环保措施为拉萨的湛蓝天空罩上了“防护衣”。拉萨城区内已经基本实现了以电、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加强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化率年年攀升。另外,随着《拉萨市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的出台实施,考核内容涉及的地表水水质达标、空气质量、林草覆盖率、污染物总量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效果,设立的环境保护奖励专项资金对整个拉萨市及各县区提升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拉萨持续保持优良的空气指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被征询“您对您所在地区的绿化状况评价如何”时,49%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好”和“比较好”,41%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由于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大,降雨稀少、植物蒸腾量大等客观原因,拉萨曾经长期处于“缺绿”状态。如今拉萨的绿化覆盖率已经从2007年的31.46%提高到3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91平方米提高到9.7平方米,即使到了冬天也不再“缺绿”,而这样的转变要归功于“树上山”工程。南山造林绿化自2012年启动以来,截至2014年年底,南山山体造林保存面积已达1000余亩,成活苗木17万余株;2015年3月又克服困难在南山再次推进实施造林1023余亩,栽植各类苗木20万余株。除了山头,在拉萨市区基本形成“步步见绿、路路有景”的城市道路绿化新面貌。

拉萨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来自全球的游客数量增长迅猛,再加上人口增长,生活垃圾数量也随之增加。这些垃圾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当被问及“您的居住地是否已经实行了垃圾分类”时,42%的受访者表示实行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需要重点开展农牧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西藏环境”。拉萨的居民非常愿意为环保而改变,在被征询“最愿意在生活中身体力行的‘低碳’行为时”,前五位分别为:少买不必要的衣服、随手关灯并选择节能灯、不用一次性餐具、生活垃圾减量并分类、住酒店时自带牙刷毛巾等用品。

2015拉萨生态小康指数74.5,高出中国生态小康指数3.4个点。

手工艺品西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品种繁多,如唐卡、藏刀、藏香、木刻、银器制品等,它们做工精致,在选材、图案设计、颜色搭配上都极具藏民族特色。6拉萨居住小康指数74.8

居住小康指数从居住面积、住宅建筑质量、住宅配套及环境、社区关系、物业服务这五个方面对拉萨居民的居住状况进行调查测评。

调查显示,拉萨受访者对于房地产政策寄予了较大期望。39%的受访者认为,解决住房问题需要靠“政策支持”,50%的人选择了“靠自己能力”。能有这样的自信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拉萨相对平稳的房价,经过前两年的快速发展,拉萨楼市从2015年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房价较2014年相比下降4%左右:商业项目的均价每平方米在1.7万元左右,住宅均价每平方米在6000元左右。

具体到拉萨受访者个人的居住状况,36%的受访者是“自购商品房”,16%的人是“自建房”,16%的人是“购买保障性住房”。当问及“您拥有几套住房”时,64%的受访者表示有一套或一套以上住房。

自2007年启动保障房建设项目以来,拉萨目前已逐步建立了以租赁住房补贴、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周转房维修、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和干部职工周转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等住房困难人群的住房需求,改善了棚户区、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十二五”期间,拉萨市总投资25.1亿元建成或在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3727套(户),建筑面积1855647.12平方米。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拉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户)数增长496%,年均增长99%。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市人均住房面积在35~49平方米的家庭为35%,5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为27%。6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居住状况“比较好”或“非常好”。27%的人认为“一般”,有4%的人给出了负面评价,尤其是拉萨农牧民对目前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期许。

长期以来,西藏农牧区群众的住房多为黑色的帐篷、低矮阴暗潮湿的土坯房和石板房,有的甚至住在牛羊圈,与牲畜共眠,“夏不挡风雨、冬不抵严寒”。如今,拉萨26.55万农牧民群众从土木结构的房屋里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不仅添置了新家具,安装了电话,还开始在房前屋后栽树种花,美化家园。乡村道路、空地绿化、饮水环境、卫生条件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人畜混居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

拉萨有着6个月的严冬,以往取暖靠烧牛粪、木柴、煤炭,黑烟滚滚,经过两年多努力,来自格尔木的燃气2014年冬进入拉萨规划区内的千家万户。更重要的是,全市因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8万吨、二氧化硫约1652吨,减少烟尘约2544吨、炉渣约1.39万吨。

2015拉萨居住小康指数74.8,高出2015中国居住小康指数0.1个点。

7拉萨平安小康指数78.8

与平安指数相关的调查主要从安全感受、安全状态和安全意识三个方面展开。

2011年至2014年,拉萨公众安全满意度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安全指数最高城市。当被征询“总体来说,您认为您所生活的城市安全吗”这一问题时,86%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安全”和“比较安全”。反之,没有一人选择“不安全”或“非常不安全”,这表明受访者十分认同拉萨的平安状况。

遍及拉萨全市的便民警务站是拉萨市民心中24小时不灭的明灯,也是拉萨平安建设的一道防护墙。2011年底,拉萨市按照“警务综合化、防控全时化、警力街面化、覆盖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的建设思路,在该市重要路段、敏感区域、治安复杂场所建立了186个便民警务站。这些警务站最远相距在500米左右,最近的仅相隔15米,实现了发现率、抓获率和管事率的全面提升。

拉萨受访者认为“最安全的出行方式”前三名为步行、公交车、自行车。

作为旅游城市,拉萨开展了“旅游绿色服务通道”试点工作,提前将旅游信息上传至治安部门,治安部门通过“旅游绿色通道”,迅速比对查询并办理通行证,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广泛赞誉。同时,净化了旅游市场,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旅游市场“黑社、黑导、黑车”行为。

“互联网+”时代,拉萨的平安建设也进入“微时代”。拉萨市公安局于2014年6月3日正式运营的微信官方政务客户端——平安拉萨,包含“圣城警务”、“案件发布”、“微提醒”、“失物招领”、“违章查询”等综合性业务,大大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安全意识方面,拉萨的受访者显现出较为谨慎和理性的一面。当问及“在网上看到或从其他人那里听到关于食品卫生、治安情况、地震预言等消息的传言(非官方发布的信息),您的态度是”这一问题时,有68%的受访者认为“要看具体情况”,不会完全相信并因此感到恐慌。

2015拉萨平安小康指数78.8,高于中国平安小康指数2.4个点。

8拉萨教育小康指数71.2

拉萨教育小康指数主要从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对当前城市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进行测评。

拉萨的受访者在回答“总体来说,您对教育的状况满意吗”时,60%选择了“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27%选择了“一般”,仍有12%的人选择了“不太满意”。

当问及“您认为教育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时,排在最前面的三个选项为“师资紧缺”、“学校硬件条件差”、“学校少”;而在回答“您认为目前义务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在哪里”时,被选择最多的选项分别是:“提高教师水准”、“加强素质教育”、“完善教育基础设施”。这两组题目测试的结果,都反映出拉萨公众对于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师资力量,完善基础设施怀有强烈的期待。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拉萨市意识到民众对于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2012年,拉萨历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列入一号文件,用空前的重视、投入以及建设速度,启动以集中办学为重点的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将拉萨教育城打造成全区和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高地。拉萨教育城的打造,就是为提高办学效益、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行的一项重要工程。从占地30多亩、投资4000多万建设的幼儿园,到分别占地200多亩、投资2亿的由北京、江苏援建的北京示范学校、江苏示范学校,从职业技术学校到特殊教育学校,从党校到教师再教育学校,从社会主义学院到藏大科研基地,从那曲第二高级中学到阿里中学,从东城人民医院到园丁苑,包括青少年基地等,多功能现代化教育城区已经初具雏形。

优质的硬件设施是基础,与之相匹配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保障。曾经受限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薄弱,很多拉萨的孩子背井离乡去内地求学,为的就是圆自己的大学梦。如今北京、江苏示范学校引进百余名援藏老师,与本地优质师资结合,让拉萨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和北京、江苏的孩子接受一样的优质教育。

涉及教育公平感受,被问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时,47%的人认为“差距比较大”。同时,有67%的受访者认为“和十年前相比,农村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至少在主观感受上,受访者认为当前农村和城市受教育公平程度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但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机遇也越来越多。

以前,拉萨很多农牧民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认为这样不仅增加家庭开销,还让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如今,拉萨实行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费),并免费配送书本、校服、文具等,极大促进了入学率和受教育水平。好的教育政策不但减少了农牧民家庭的负担,有知识的年轻人也开始带领全村成立家庭农场实现致富增收。

2015拉萨教育小康指数71.2分,高出2015中国教育小康指数0.2个点。

9拉萨信用小康指数71.7

信用小康指数从政府、行业、个人公信力三个维度展开测评。

当被问到“您对目前政府信用的总体评价”时,有96%的受访者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在拉萨受访者心目中,行业诚信形象比较差的前五位依次是:“美容业”、“保健行业”、“医药行业”、“电视购物”、“食品行业”。调查同时显示,拉萨民众对于旅游业的诚信度较为满意。

对于广大市民和游客来说,购买旅游纪念品最为关心的莫过于物有所值。2015年,拉萨市旅游局在全市旅游购物商店推选出一批诚信购物店,逐步推广实现八廓古城诚信购物一条街。据了解,2015年,拉萨共接到旅游咨询、投诉电话1000余起,受理有效投诉151起,妥善处理151起,同比下降31.7%,结案率100%,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39101元。为了进一步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巩固拉萨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拉萨市旅游产业健康发展,营造理性、健康的旅游环境,2016年,拉萨市旅游局将建立旅游“黑名单”制度,形成旅游“黑名单”确定发布、处罚等工作机制,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诚信服务,力争打造诚信旅游的金名片。

网络安全的问题不容忽视,38%的拉萨受访者认为“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造假、网络诈骗”,4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实行网络实名制并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

截至目前,除港澳台地区外,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工作试点已覆盖全国,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高效的非现场信用查询服务。2014年9月27日起,身份证号码前两位为“54”的西藏籍居民也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全面反映信息主体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和遵纪守法状况的信用档案。

自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缺乏监管,面对网络上海量新闻讯息,70%的拉萨受访者更相信传统权威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的公信力领先于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排在前三位。

2015拉萨信用小康指数71.7分,与2015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持平。

保卫“休闲”2015年,拉萨市当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闲坐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捧一杯醇香的甜茶,抬头仰望玛吉阿米的脸庞,穿梭在洒满阳光的八廓街里,这就是拉萨的休闲生活。对于生活在这里居民来说,保卫“休闲”,时间是第一位。10拉萨休闲小康指数74.5

2015年,拉萨市当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闲坐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捧一杯醇香的甜茶,抬头仰望玛吉阿米的脸庞,穿梭在洒满阳光的八廓街里,这就是拉萨的休闲生活。对于生活在这座休闲之城的居民来说,保卫“休闲”,时间是第一位。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休闲时间不足,58%的受访者认为2015年的休闲时间比2014年更少了。

从休闲观念和休闲行为上来看,拉萨的受访者是积极的。有97%的受访者认为“休闲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8%的受访者表示,每周花在休闲上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当问及“您最喜欢哪一类的休闲方式”时,占据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文化娱乐类休闲(上网、阅读、看电影)、消遣旅游、休闲餐饮。60%的受访者每年用于休闲的支出超过2000元。

过林卡是拉萨人特有的休闲方式之一,也是消遣旅游的一种。每年从春末夏初开始,他们就会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外出郊游,尽情享受美好的大自然和绿色给人带来的轻松、舒适和惬意。

以往过林卡,人们往往要做许多准备。提前几天准备吃的喝的,从饭菜、糖果到青稞酒。出发时要带上大包小包,最麻烦的还是笨重的桌椅和卡垫。过林卡的搬运工作很麻烦也很累人,到达目的地后卸车和搭简易帐篷工作任务很重。一天下来,吃饱了、喝足了、玩累了,走时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拆帐篷、收拾桌椅、卡垫、打包搬运、装卸车。过林卡自然很舒服,但工作量也不小。拉萨人的需要,就是经营者的商机。于是提供休闲林卡地点及所需食物、用具的产业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在短短几年里发展壮大。

关于旅游方式,46%的拉萨受访者更中意“自驾游”,自驾游也成为拉萨旅游市场的新亮点。

41%的受访者有坚持体育运动的习惯,最受欢迎的体育休闲方式前三名是:户外运动、时尚有氧运动(游泳、跑步等)、体育舞蹈。与体育产业发达的省市相比,拉萨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发展潜力和市场容量巨大。西藏体育产业已形成了以山地户外运动为重点的产业布局,为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契机。目前,自治区正在筹划在拉萨建造一所滑雪场,拟选址拉萨河对岸山口,高山滑雪有望成为西藏冬季体育项目的新增长点。

2015拉萨休闲小康指数74.5,高出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2个点。

11拉萨幸福小康指数85.6

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愿景,也是一个城市和国家发展的方向。拉萨市连续四年在中央电视台“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被评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这一结果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和困惑。

拉萨人民的幸福感来自今昔天壤对比。从社会经济发育发展程度而言,拉萨远远落后于内地城市,很多方面依靠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北京、江苏等省(市)的无私援助才得以全面迅速发展。拉萨是从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电、没有任何的现代文明一系列的物质基础、没有民主政治的社会制度下,过渡到如今焕然一新的局面。

作为抽象概念的幸福,如何测量?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的基准问题主要围绕工作、生活、婚姻幸福感三个维度展开。

在被问及“总体而言,您感觉现在的生活幸福吗”,83%的受访者选择了“幸福”和“非常幸福”这两个选项,这个数值高于全国17个点。在问及关于工作幸福感问题时,52%以上的拉萨受访者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幸福感”,10%的受访者认为带来了“强烈的幸福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中国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达1300万人。然而在拉萨,就业并不是一件让人们发愁的事情。2012年,拉萨市在全国率先将“四业工程”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融为一体:“以业育人,以业安人、以业管人、以业富人”。在这个工程中,拉萨每年投入近亿资金进行培训,包括免费的农民驾驶培训班,烹饪培训班,种植、养殖培训班,园林环保培训班,藏毯编织、藏香制作、唐卡绘制等手工艺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等。

在培训工作中,拉萨市坚持没有就业门路的不培训,没有市场需求的不培训,没有发展潜力的不培训的“三不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成熟一期培训一期,拉萨市城乡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显著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增收致富途径不断扩宽。2014年全年,拉萨实现转移就业1.0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万人的102%。实现劳务输出3.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万人的113.3%,创收4.1亿元,超额完成1亿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失业率基本保持在5.1%左右,而拉萨市整体失业率控制在了2%。

当受访者被问到“哪些因素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时,他们给出了这样的排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大教育投入和改善城市环境。

拉萨市民感到幸福,关键是他们的基本民生需求得到了满足。从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到98.7%的农牧民拥有自己的住宅;从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根本不能上学,到享受15年免费教育政策;人均预期寿命从35.5岁增加到68岁,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业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拉萨人的幸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过去延续到了现在,还将延续到未来。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心态,也是社会矛盾的诱因。拉萨人民之所以感到幸福,社会公正平等和共同富裕极为重要。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的新拉萨,人民不仅拥有绝对的人身自由,而且拥有充分的社会活动的自由,拥有创造并享受美好生活的自由。人人享有均等的公共资源,全民拥有义务教育权利,农牧民享有免费医疗权利,城镇居民享有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公共资源的普遍化和均等化,个人和家庭财产的基本均衡分布,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为拉萨人民的幸福奠定了社会基础。

拉萨长期以来就是藏传佛教的中心,藏传佛教深深镌刻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雪域大地,影响极为深广。如今,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共荣的格局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这座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的城市带给了人们心灵上的幸福。

市民是幸福拉萨的宗旨,发展是幸福拉萨的基础,民生是幸福拉萨的先导,文化是幸福拉萨的灵魂,政府是幸福拉萨的引擎。

2015拉萨幸福小康指数85.6,高出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4.6个点。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